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曼施坦因 | 上頁 下頁
四六


  一路上,駕駛兵納格爾僅僅憑著羅盤的定向,駕駛著車子一走就是幾個鐘點,中途的地形是一點起伏變化都沒有,而且也看不到人煙。遙遠的地平線神秘莫測,也許在它後面就是天堂,可是行行重行行,天堂卻永遠達不到。路上只有稀疏的電線杆增添一些人類活動的痕跡。可是在日落時分,俄羅斯大草原卻變得光輝奪目,氣象萬千。

  偶爾能遇到了一些起著德國名字的俄國村落,周圍有著豐富的果園,其建築良好的石質建築足以表示其過去的繁榮。這裡的居民還說著純粹的德國話,但幾乎全是老人、婦女和兒童,青壯年男丁都被俄國人充軍或者修工事去了。

  1941年9月17日,曼施坦因到達了尼柯拉夫的第11軍團司令部,接管其指揮權。該司令部恰好設在布洛河口上的原蘇聯海軍基地中。

  第11軍團的前任司令舒貝特上將在曼施坦因到達這裡的前一天,已經安葬在尼柯拉夫城中。這位倒黴的上將在視察前線時座機誤落在蘇軍所布的雷區之中,他和他的飛機駕駛員都同時被炸送命。

  第11軍團司令部的參謀人員在參謀長沃勒爾將軍的率領下,冷淡而不失禮貌地迎接了這位新上任的司令官,可能是剛剛舉行完葬禮,還沒有從悲痛之中恢復過來的緣故。曼施坦因對他們的冷淡表示了同情與理解,他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喜歡上他們的新司令的。

  曼施坦因對自己的這一新職務感到奇怪,他指揮的第11軍團名義上是軍團,實際只是被擴大了的軍而已,而且除了德軍第11軍團之外,還要兼管羅馬尼亞第3軍團。由於複雜的政治原因,這個地區的指揮體系很複雜。名義上的指揮權是由羅馬尼亞國家元首安東尼斯庫元帥負責,由他在形式上指揮羅馬尼亞第3、第4兩個軍團和德國的第11軍團。

  曼施坦因到達不久,這種情況又完全變了,安東尼斯庫只直接指揮羅馬尼亞第4軍團,該部奉命進攻敖德薩。至於羅馬尼亞第3軍團,則受德軍第11軍團指揮,並直接接受倫德斯特的南方集團軍總部的命令。

  要一個軍團司令部除了指揮本軍團外,還要同時控制另一個盟國的軍團,確實給曼施坦因出了很多難題。這兩個軍團的組織、訓練、軍事素質和指揮方面都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儘管在羅馬尼亞軍團的師一級單位中都駐有德軍的聯絡組。

  羅馬尼亞第3軍團的司令是杜米特裡斯庫將軍。這個軍團與德國陸軍相比有著相當多的弱點,士兵差不多都是農民出身,雖然在物質上要求很低,而且作戰也很勇敢,但教育水平太低。所以要把他們訓練成一個具有思想能力、能夠個別作戰的戰士,通常都會感到很困難。他們沒有一個合乎標準的士官階層,其中有些日耳曼人雖然能力稍稍高一點,但羅馬尼亞的民族偏見卻使他們很難得以晉升。結果祖籍日耳曼的羅馬尼亞軍人都設法想轉入德軍服役,當德國陸軍奉命不准收容他們時,他們又都轉入德國的党衛軍中。

  羅馬尼亞軍隊內部不僅沒有一個合適的士官團,就連很多高級和中級軍官的訓練水平也不高,儘管安東尼斯庫元帥對德國言聽計從,也還是不能彌補其軍隊戰鬥能力上的差距。他們還沒有戰爭經驗,所受的戰鬥訓練完全不合于現代戰爭的要求,他們的訓練方法,一直受法國人的影響,跳不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圈子。他們的武器裝備相當陳舊過時,所以當遇到蘇軍坦克的攻擊時,很難守得住陣地。德軍必須拉他們一把。

  羅馬尼亞軍隊還有一個弱點,這就是他們對俄國人具有一種天然的敬畏心理,並且很容易由敬畏轉入恐懼。保加利亞人和塞爾維亞人也是如此。任何對俄國的戰爭如果牽扯到東南歐民族,也會與前者有相似的情況。

  在正式指揮羅馬尼亞軍隊作戰之前,第11軍團的參謀人員就告訴曼施坦因:一旦受到蘇軍強有力的攻擊,羅馬尼亞第3軍團就會喪失戰鬥能力,而且只有用德軍為骨幹來增強之後,才適合於防禦作戰。

  曼施坦因新指揮的第11軍團擺在德軍南方集團軍正面最南側。在作戰處長的陪同下,曼施坦因視察了戰區的地形。剛剛離開俄羅斯北部的森林地區的曼施坦因,簡直為眼前的俄羅斯大草原壯麗的景色所陶醉,使他感觸更深的是,在北方集團軍森林沼澤地帶無所用其長的坦克部隊,在這裡卻是一個理想的施展場所。他現在發現自己站在一個巨大的草原之上,那幾乎是毫無任何天然障礙物的存在,儘管也不能提供任何掩蔽,那卻是一個運用坦克的理想之地。但這種熱情很快就消退下來,他所指揮的第11軍團編成內,並無坦克部隊。

  第11軍團除了要繼續追擊向東撤退的蘇軍之外,還必須攻佔克裡米亞,而且統帥部命令第11軍團,要把攻佔克裡米亞的任務放在優先的位置上考慮。攻佔了克裡米亞,將對把土耳其拉到德國一方大有好處。另一個更迫切的理由是,蘇軍設在克裡米亞的空軍基地對於羅馬尼亞油田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羅馬尼亞油田對德國的戰時經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德國裝甲兵血液的來源之一,元首希特勒對此特別重視。攻陷克裡米亞之後,第11軍團的山地部隊將越過刻赤海峽進軍高加索,加強德軍進攻羅斯托夫的兵力。

  曼施坦因手中的兵力,除了羅馬尼亞第3軍團之外,現有三個軍,分別是沙爾穆茲將軍指揮的第30軍(下轄第72、第22步兵師以及党衛軍「希特勒生活標準師」),庫比勒將軍指揮的第49山地軍(下轄170步兵師和第1、第4山地師)和由漢森將軍指揮的第54軍,另一個將要加強第11軍團的第50步兵師也正從希臘趕來。第11軍團的戰線已經推至聶泊河附近,其中第30軍下屬的第22步兵師已經越過了聶泊河;漢森將軍的第54軍也直插克裡米亞的門戶——皮裡柯普地峽。

  羅馬尼亞第3軍團下轄一個山地軍和一個騎兵軍,仍然留在聶泊河以西休整。要想攻克克裡米亞,需要遠比第54軍更為強大的兵力,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蘇軍有三個師經由聶泊河逃入這個地峽,不久情報證實在這一地區不只有三個師,而至少有六個師,而且從海上還不斷有防禦敖德薩的蘇軍調來。

  克裡米亞是一塊馬鈴薯形半島,與大陸之間,被一個叫做「懶海」分割著。「懶海」雖名為海,實際上只是一片泥濘的沼澤,步兵幾乎不能通過,又因為它太淺,船隻也不行。克裡米亞有兩個門戶,在西面為皮裡柯普地峽,在東面為格尼齊斯克以西的一個陸地頸部,這個頸部是如此的狹窄,只能容納一條棧橋和一條火車鐵軌。皮裡柯普地峽,也不過有5英里寬,未來的攻擊必須是純粹正面的,地峽的兩側是海,所以全面的攻擊是完全不可能的。此外蘇軍在這個地峽早已經修建了堅固的野戰防禦工事,地峽的正中央,橫亙著一道壕溝,深達50英尺,在上一個世紀克裡米亞還是一個古戰場。

  一旦突破了皮裡柯普地峽之後,在依雄以南又會遇到一個瓶頸地帶,這個地帶有許多鹹水湖,能過人的路其寬度不足兩英里。

  德軍在未來的攻勢中不佔有地利,而蘇軍又有空中優勢,註定了這場戰鬥的艱苦。為了迅速佔領克裡米亞,曼施坦因下令從正在向東追擊蘇軍的德軍中抽回強大的兵力。他的這一招是相當冒險的,東面的蘇軍可能會停止退卻並發動反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