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曼施坦因 | 上頁 下頁
一九


  1924年—1930年間,德國從美國借來了70億美元的外債,除了償付戰爭賠款,也用於社會服務,修建了民宅、民用機場、戲院、運動場和其他娛樂場所,工業生產也得以恢復,生活得以改善。但1929年10月24日美國華爾街股票市場突然崩潰,德國的貸款到期,又不能重新借貸,經濟的蕭條使德國無法出口足夠的東西來換回德國所需的原料和糧食,失業人數突破了800萬,人均收入下降了一半。

  這段時間內,曼施坦因後半生被綁上戰車、為之賣命的納粹主義和希特勒登上了德國的政治舞臺。

  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出生於德奧邊境萊茵河畔的小鎮,他的父親是奧地利海關的職員,母親篤信宗教,希特勒在讀完了小學、中學之後,於1906年投考維也納藝術學院,名落孫山。1908年希特勒在其母親去世之後,離家出走,在維也納過起了流浪生活,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當過兵。他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民眾反對《凡爾賽和約》束縛的憤懣情緒,利用各個階層對軟弱的魏瑪共和國的失望和不滿,在共和國發生經濟、政治危機的條件下,掀起了納粹(即「國家社會主義運動」)運動。

  希特勒制定了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党(即簡稱「納粹黨」)綱領,第一條就是要求把所有的日耳曼人在一個大的德意志帝國內統一起來。希特勒還精心設計了納粹黨旗和黨徽。這兩者中間都有紅地白圓心,中間鑲嵌著黑色的「十」字圖案。希特勒解釋說,「紅色象徵了我們這個運動的社會意義,白色象徵了民族主義思想,十字象徵爭取雅利安(日耳曼人的一支)勝利鬥爭的使命」。

  起先,像曼施坦因這樣出身于貴族兼職業軍官的人,並沒有在政黨林立之間,多麼瞧得上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直到1927年的時候,德國陸軍還禁止招募納粹黨人參加10萬人組成的國防軍,甚至還禁止雇傭納粹黨人在軍火庫、兵站中擔任文職工作。

  1929年3月15日,希特勒在慕尼黑發表了一篇演講,要求陸軍重新考慮其敵視納粹運動的態度。為了在陸軍中間宣傳這篇演講,納粹的機關報《人民觀察家》報發行了專供陸軍閱讀的特刊,逐字逐句地刊登了這篇演講,納粹黨甚至專門辦了一種軍事月刊《德國國防精神》,以爭取陸軍支持。

  1930年初的時候,納粹黨的宣傳在陸軍中,特別是在年輕的軍官中頗有進展,除了狂熱的民族主義喚起了曾經由於戰敗而受到嚴重壓抑的德國愛國主義的傳統精神,而且也為其所展示的前景所吸引:陸軍將恢復昔日的光榮和規模,那樣他們就有晉升的前程,而在目前這樣小規模的陸軍中,他們是沒有前途的。

  1930年春,駐烏爾姆衛戍部隊的三名年輕尉官盧工、施林格、溫特因宣傳納粹理論,而被以叛國罪起訴,被押解到了萊比錫最高法院受審。德國軍官團的一些上層軍官激烈地反對這種作法,曼施坦因的精神導師、創建新國防軍的馮·塞克脫將軍批評當時的國防部長格羅納將軍,說這打擊了軍官團內部的團結精神。

  沒想到,在審判這三名年輕軍官的過程中,德國軍官團對希特勒和納粹運動有了新的認識。納粹黨魁希特勒作為證人出庭,他的發言深得軍官們的歡心:「如果我們要解決生存空間的問題,我們就要用整個民族積累起來的政治力量,所以現在大家爭吵我們的軍隊是10萬還是30萬,這完全無關痛癢,問題在於我們的軍隊至少是800萬。」希特勒許諾,「德國的手腳受到了和約的限制,我們不承認這一和約是我們必須遵守的法律,這是用強制的辦法加在德國身上的東西,完全無辜的下一代不應該承受這種負擔,如果我們盡一切力量來反對這一條約,我們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希特勒的這種叫囂,肯定迎合了不少像曼施坦因這樣有一些才華的德軍軍官的胃口,否則很難解釋為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會有那麼多的德軍將帥死心塌地地為希特勒賣命。

  表面上看,希特勒的擴軍許諾,確實給曼施坦因描繪出一幅富有誘惑力的前景,使得像他這種空有一腔抱負而無法施展手腳的軍界精英看到了出路。

  曼施坦因在學校的時候,就精通了法文,現又學會了西班牙文,因為當時10萬德國國防軍的天地,還顯得相當的狹窄。有了外語這種工具,就可以擴大與歐洲其他國家的軍事交流。因此在掌握了足夠的工具之後,曼施坦因就儘量利用國家所給的少量補助,一再到國外去考察旅行。1931年和1932年,他曾訪問蘇聯。與蘇聯的高級軍事將領會晤,並參加在烏克蘭和高加索舉行的演習。

  1933年希特勒掌權時,曼施坦因任德國步兵第四團的一個營長。當時,國家社會主義大行其道,希特勒雖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當過兵,但最高軍銜只到下士,絲毫沒有帶兵的經驗,更不知道訓練士兵之難。希特勒為達到其政治目的,只知道一味地擴軍,自然與正規軍校出身的軍官們的想法相左。曼施坦因等幾個國防軍將領都曾對此表達過不滿,他們向軍官團反映,德國短時期內大量的擴軍會影響軍隊的素質,同時也會導致西方列強的干涉。

  希特勒也極盡拉攏德國國防軍之能事。1933年7月20日,希特勒總理頒佈了一項新的陸軍法,廢除了民政法庭對軍人的司法管轄權,取消了士兵的選舉代表制,從而恢復了軍官團的歷史悠久的軍事特權。

  1934年夏天,德國發生了著名的「羅姆事件」,在清洗羅姆的過程中,希特勒趁機把他在國防軍的障礙馮·施萊徹爾將軍和他的好友庫特·馮·布萊多夫將軍殺害了,曼施坦因對此很是不滿。

  此時,納粹衝鋒隊參謀長羅姆與國防軍之間的關係繼續惡化,衝鋒隊已經擴大到250萬人,羅姆建議希特勒把衝鋒隊作為基礎,建成一支新的人民軍,將國防軍、衝鋒隊、黨衛隊以及一切退伍軍人團體都置於一個單一的國防部指揮之下,而國防部的部長則非他莫屬。再也沒有比這更令國防軍軍官團反感的了。在內閣中,羅姆和馮·勃洛姆堡將軍之間時常發生激烈的爭吵,羅姆輕蔑地將普魯士軍官團的高級軍官們稱為「老傻瓜」。

  1934年3月間,國防部長勃洛姆堡向希特勒抗議說,羅姆的衝鋒隊正在用重機槍秘密武裝一支衝鋒隊,這不僅是對陸軍的威脅,而且也是對德國在國防軍主持下進行的秘密擴軍的威脅。保車,秘密答應英國裁軍的代表,他願意將衝鋒隊裁減2/3,剩餘部分將不受軍事訓練,也不武裝。不知怎地,這個消點洩露出去:羅姆和衝鋒隊對此深感怨恨。

  希特勒於4月11日在巡洋艦「德意志」號上參加東普魯士春季演習的途中,與國防部長勃洛姆堡、陸軍總司令馮·弗立契男爵和海軍總司令雷德爾上將商談他將解決羅姆,以換取國防軍對他在興登堡去世之後當德國總統的支持。勃洛姆堡和雷德爾當即表示支持,而弗立契則於5月16日在瑙海姆海邊浴場召開了陸軍高級軍官的徵求意見會,會上,陸軍高級軍官一致同意支持希特勒。

  6月25日,陸軍總司令馮·弗立契將軍命令陸軍處於戒備狀態,取消一切休假,軍隊不得離營外出。6月28日,羅姆被開除出德國軍官聯合會,6月29日,弗立契在《人民觀察家》報上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表示陸軍將站在阿道夫·希特勒背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