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曼施坦因 | 上頁 下頁
二〇


  6月29日,星期五,羅姆在納粹黨內的政敵戈林、希姆萊、戈培爾紛紛密報希特勒,說羅姆和衝鋒隊要發動叛亂,慕尼黑和柏林發來了電報,說羅姆命令衝鋒隊在6月29日下午4點緊急集合,5點鐘要採取行動,突擊並佔領政府各部。於是希特勒對羅姆動手了。

  羅姆等人於6月30日被捕,在慕尼黑被希特勒強令自殺,柏林的另外150名衝鋒隊長也在柏林格羅斯利希費爾德的軍官學校的一道大石牆下,被黨衛隊的行刑隊槍決。

  在曼施坦因眼中,羅姆固然是死有餘辜,但另外兩名國防軍高級軍官被殺,就顯得太過分了。6月30日,也就是衝鋒隊長們在曼施坦因畢業的軍校大石牆下被處決的那天早晨,在柏林郊外,曾經擔任共和國前任總理和國防部長的馮·施萊徹爾將軍的別墅門口,有一小隊穿便衣的党衛隊隊員在按門鈴,當將軍聞聲前來開門的時候,就被當場擊斃了。他身後新婚18個月的妻子也當場被殺。施萊徹爾的幕僚和好友庫特·馮·布萊多夫將軍也在當晚遭到了同樣的命運。

  曼施坦因對此極為不滿,儘管他當時只是陸軍參謀總部的作戰署長,可他不顧人微言輕,請求他的上司維茨萊本將軍向陸軍總司令弗立契上將說明這次暗殺事件的真相。於是弗立契就請求國防部長勃洛姆堡出面,要求希特勒依法嚴懲暗殺分子。

  但勃洛姆堡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他告訴維茨萊本,希特勒已經掌握了布萊多夫和施萊徹爾與某敵國合作的證據。勃洛姆堡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此時興登堡已行將就木,戈林勢力日盛,害怕他「把我的整個店鋪都砸碎」。

  1934年8月2日上午9點,興登堡逝世,享年87歲。3個小時之後,宣佈總理的職務與總統的職務已經合併為一,希特勒接任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總司令的職務,總統的名稱取消,代之以國家元首。他要求軍隊全體官兵宣誓效忠——不是對國家、對憲法,而是對他個人效忠。

  勃洛姆堡這位早在1933年7月就獲得了德國法學院名譽院士學位的國防部長,違背了當時仍然有效的魏瑪憲法,命令國防軍宣誓效忠於希特勒。希特勒於8月20日給勃洛姆堡寫了一封親筆信,感謝這位國防部長。信中說:「國防軍的官兵既然效忠于我所領導的新國家,我當隨時負責保證國防軍的存在與不可侵犯,以實踐剛剛逝世的元帥的遺囑並且不違背保證軍隊為國家唯一武力的諾言。」

  1934年曼施坦因出任柏林第三軍區司令部的參謀長,這是個十分要害的位置,整個軍區擔負著德國首都柏林的安全,他的軍銜也隨之晉升為上校。此時柏林第三軍區司令是維茨萊本將軍,他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了名的人物,兩個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維茨萊本1881年12月4日出生於一個普魯士佩劍貴族家庭,也是畢業于格羅斯利希費爾德高等軍事學校,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凡爾登會戰,並身負重傷。1934年2月升任第三師少將師長,不久又晉升為第三軍軍長兼大柏林軍區第三軍區司令。

  1935年3月16日,星期六,希特勒頒佈了一條法令,實行普遍兵役制,並規定德國和平時期建立12個車和36個師的軍隊,大約50。晉遍義務兵役制就意味看,取消特權和例外,凡年滿17—24歲的青年,可以遠擇兵種,參加步兵、騎兵和炮兵;此命令公佈8日之後,尚未向當局自願報名者,就只能到軍事當局分配的部隊去服務。

  隨著這個命令的發佈,《凡爾賽和約》的軍事限制就此壽終正寢。第二天是星期日,是德國一個歡慶的日子,戰敗給德國人的枷鎖《凡爾賽和約》被徹底地掙脫了。不論哪一個德國人是多麼不喜歡希特勒和他匪徒式的統治,但他不得不承認希特勒已經完成了魏瑪共和國政府連試都不敢試的事情,德國作為一個國家的榮譽已經恢復。

  5月2日,勃洛姆堡向三軍發出了第一個指令,要他們擬出重新佔領萊茵河非軍事區的計劃。這次行動代號為「訓練」,它要「以閃電速度的突然一擊」來完成,它的計劃工作極為機密,「只有少數軍官可以知道」。為了保密,他的這個命令是用親筆手書的。

  1935年5月21日晚上,希特勒又頒佈了秘密的國防法,徹底改組了武裝部隊,魏瑪時期的國防軍被改稱武裝部隊,元首和總理是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國防部長勃洛姆堡被任命為戰爭部長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他是唯一得到過這種頭銜的將軍。三軍各有自己的總司令和參謀總部。曼施坦因過去為之工作了10年之久的「軍隊辦公室」這一陸軍參謀本部的偽裝名字,現已經放棄不用而用真名字了。

  從此之後,曼施坦因在軍界升遷速度明顯加快。

  希特勒改組武裝部隊兩個月之後,曼施坦因升任德國陸軍參謀本部主管作戰的第一廳廳長。在這個位置上,他協助制定了德軍武裝進駐萊茵地區的計劃。

  1936年3月1日,希特勒把這個計劃變成了行動。3月7日,少數象徵性的德國軍隊(約三個營)越過萊茵河橋樑進入非軍事區,不久,又開進了一些部隊,使德軍在萊茵非軍事區的兵力達到了一個師。上午10時,德國外交部長召見了法國、英國和意大利大使,把這一消息通知了他們。根據《洛迦諾公約》的規定,法國有權對德軍進入這個非軍事區採取軍事行動,英國也有義務以自己的武裝部隊來支持法國。而英國和法國除了空洞的警告之外,沒有採取任何實際行動。

  1936年10月,曼施坦因晉升少將,出任德國陸軍參謀總部第一軍需部長,不久又升任德國陸軍總部首席副參謀總長,開始直接接觸德國軍界的高級決策機構,他的直接領導是陸軍總司令弗立契將軍和陸軍參謀總長貝克將軍。

  馮·弗立契將軍是1933年秋天當上德國陸軍總司令的。在曼施坦因看來,他具有優美的騎士風度,是一個聰明謹慎的軍人,對於戰略和戰術都具有健全的觀念。像他那個時代的老軍人一樣,他的技術知識不太豐富,但卻能毫無偏見地接受新的觀念,有擇其善者而從之的雅量。他從前在陸軍參謀本部擔任過第一廳廳長的職務,在這個位置上,曼施坦因也幹過一段不太長的時間。這位老將軍通常帶著他那副老式的單片眼鏡,並不時地轉動一下,對部下顯得和藹可親。

  在弗立契下臺之後,曼施坦因曾在陸軍參謀總長貝克的手下工作過很短的一段時間。貝克將軍卻是一個不很容易接近的人,即使是對他的副手也是一樣。他的個性固然正直,態度非常冷靜,也許是態度太冷靜之故,顯得缺乏熱情和想像力。貝克還是一個言必稱毛奇的舊派思想家,他對近代的技術問題卻是一點也不瞭解,他想按照自己的意圖去改組陸軍參謀總部。

  而曼施坦因在性格上與貝克將軍有著很大的差異,他是個生性活潑、想像力豐富、反應敏捷且語言有點刻薄的人,所幸的是他們之間相處的時間並不太長,關係還算融洽;因此,在古德裡安指責陸軍參謀總部是實施他的裝甲計劃的絆腳石的時候,曼施坦因很是為貝克鳴不平。

  貝克對新事物並不敏感,所以他反對德軍建立裝甲兵並把它當作一個獨立軍種的計劃,而這個計劃則是古德裡安、曼施坦因等人所熱衷的。他希望戰車只是當作步兵的支援兵器,而他所同意的最大單位就是裝甲兵旅。他對於建立裝甲師的組織毫不感興(這位貝克將軍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方面,都抱著遇事拖延的態度,他走到什麼地方去,都是澆人家一瓢涼水,他總是把一切問題都看出來,然後主張從長計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他就提出了著名的「遲滯防禦」戰術,而這種戰術,看起來似乎並不那麼成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