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曼施坦因 | 上頁 下頁 |
一七 |
|
更有甚者,對於德國人來說,災難並不由於戰爭結束而結束,戰勝國的列強豈肯就這樣善罷甘休? 1919年1月18日,德國難堪的日子終於來到了。這一天,戰勝國一方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召開了和平會議。法國之所以選擇這個日子開幕,是有意使德國難堪,因為這一天正是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宣佈成立德意志帝國的日子。參加對德、奧、土等國作戰,或者同上述國家斷絕了外交關係的27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了和會,而德國及其盟國被排除在外;蘇維埃俄國也未被允許參加會議,一來俄國與德國單獨媾和使協約國諸列強餘怒未息,另一方面這次會議還將商討如何對付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問題,不便請俄國人來參加。 1919年6月28日,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之後,英、法、意、日等國在巴黎凡爾賽宮的明鏡大廳簽訂了對德和約,這就是著名的《凡爾賽和約》。 真是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凡爾賽和約》的有關內容不久就傳到了德國柏林,曼施坦因也像其他的柏林居民一樣,得知了該條約的有關內容。 這個條約全稱為《協約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包括序言、議定書和440條約文,洋洋灑灑,無非是要德國割地賠款;德國將其海外的屬地全部交由協約國瓜分,將一部分領土割讓給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除將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之外,還要將原本屬德國的薩爾煤礦的開採權給予法國;給波蘭在德國本土與東普魯士之間劃出一條入海的「走廊」(也就是德國人引以為恥的「但澤走廊」,這條走廊使波蘭得到了海港,卻使東普魯士與德國本土分離)。 尤其條約中的有關限制德國軍事的部分,令參加過大戰的軍人極為不滿。為了防上普魯士軍國主義的死灰復燃,《凡爾賽和約》還在在武裝力量上對德國加以諸多限制,規定德國在萊茵河右岸的50—60公里的地區劃為非軍事區,拆毀原來的一切軍事設施,德國不得駐軍和舉行各種軍事演習。而萊茵河左岸則由協約國佔領15年;協約國對德國的科倫、科布倫茨、美因茨三個佔領區分別佔領5年、10年、15年;軍事佔領的費用由德國負擔。 德國陸軍不得超過10萬人,海軍不得超過1.5萬人,不能擁有空軍,陸軍不能使用坦克和重炮,海軍只能擁有36艘軍艦,並不能配備主力艦,最大艦隻不能超過1.6萬噸,禁止海軍使用潛艇。軍隊的總參謀部及其他類似組織都予以解散,廢除普遍義務兵役制。和約還要求他們把包括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興登堡等人在內的800多名「戰爭罪犯」交給協約國審判。 曼施坦因同所有的德國人一樣,當然反對這個和約。1919年5月7日和約在柏林公開發表的當天,曼施坦因參加了憤怒的柏林市民群眾集會,德國臨時政府的首腦們也認為不能接受這一和約。 戰敗和德國國內的革命,使舊德國陸軍的使命結束了,但曼施坦因的軍事生涯似乎還沒有走到盡頭。1919年,正當曼施坦因彷徨無計並沉浸於喪權辱國的悲哀之中的時候,有一個他意想不到的人,到他在柏林的家中去找他。 這個找他的人,就是曼施坦因在德軍第一集團中的參謀長羅斯堡將軍,他請心灰意懶的曼施坦因出山,充任自己的幕僚。羅斯堡將軍此時正奉新成立的魏瑪共和國政府之命,主持一個設在柏林的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任務就是根據《凡爾賽和約》對德國武裝部隊的限制,擬定一個擁有10萬人的德國新陸軍的建軍計劃。 德國軍國主義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僅憑一紙條約就想從根本上予以剷除是不可能的。根據《凡爾賽和約》,德國參謀本部已被解散,但事實上卻轉入地下,用各種巧立名目的方式繼續存在下去。羅斯堡主持的這個委員會,實際上已經行使了德國參謀本部相當一部分職責。 曼施坦因雖然未能畢業于柏林軍事學院,但由於他有多年的參謀業務經驗,又在德軍的各級部隊中任過職,遂以被准許留在這個委員會中繼續工作。另外,曼施坦因家族在軍界的影響,特別是馮·興登堡在軍界的聲望,都使得曼施坦因比起其他人來說更有競爭力。 德國軍隊的大幅度被裁減,很多在軍界謀生的人失去飯碗,曾經引起了軍隊的騷動。1920年l月10日,駐波羅的海沿岸的5萬名德軍在奉調回國的途中,得知他們將要被裁減的消息之後,極為不滿,進行了抵制。解散德國埃爾哈特和勒文弗爾德海軍旅的命令,也引發了這兩個海軍旅士兵的叛亂。叛亂的軍隊曾經於3月13日攻陷了柏林。其他國防軍拒絕與叛軍作戰,身為作戰局長的馮·塞克脫對部下說:國防軍不打國防軍。這實際上就是對叛亂的一種變相支持。 曼施坦因所在的委員會,條件十分艱苦。辦公室破舊不堪,好多人擠在一個辦公室中辦公,吃著簡單而粗糙的食物,整天埋在滿是灰塵的檔案堆中,查閱有關資料,進行甄別和遴選。這個委員會在馮·塞克脫將軍和羅斯堡將軍的領導下,工作卓有成效,不久一支新的德國國防軍的框架就建立起來。 德國的敵人在形式上把舊軍隊給毀了,比任何德國自身的改組委員會辦得都要徹底,反過來對產生一個全新的國防軍倒顯得十分有利。新軍隊的基本任務只有兩個,那就是攻擊與防禦的工具,一個民族既要攻擊別人還要防備別人的攻擊。至於攻擊誰和防禦誰,那是政治家的事。 德國新國防軍必須有一個過硬的軍官階層。舊軍官的將校團中,有些經過了戰事,還願意服役,從他們之中挑選,並不是什麼難事,可挑選的比例大約是10:1,就是從4萬名舊軍官中保留4000名,保留部分舊軍官有利於一些普魯士軍人的傳統,如思想與教育、訓練與經驗,能傳授給新的軍官將校團。 新國防軍的軍官,還有個忠誠誰的問題。對於一個像曼施坦因這樣的舊軍官來說,一家幾代人都與皇室發生同樣的關係,難於割捨,從感情上忠誠於王室。現在新軍官服務的對象只是一個抽象的共和國,這個概念對剛剛取消王室的魏瑪共和國來說,不僅抽象,而且冷酷。忠於憲法嗎?共和國只要經過國會2/3人的。同意,每天都能修改,同樣喚不起軍人的義務感,逞論忠於它了。只有兩個條件可供參考:一是對德意志民族的義務觀念,二是絕對服從於上級,這樣的將校團才堪用。 報名參加新國防軍的人很多,供過於求。10萬陸軍,這對原本尚武的德國人來說算得了什麼呢?但新國防軍不是失業救濟所,只能是優中選優——特別注重士兵的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 對付協約國對德國軍隊員額的限制,曼施坦因和委員會的同僚們採用了當年對付拿破崙的辦法。他們還記得,在19世紀初,拿破崙打敗普魯士之後,就曾經逼迫普魯士接受了軍隊總數不能超過4.2萬人的限制,但在1808年普魯士採用了每個連隊每個月都有一些人秘密休假而增補一些新兵填補空額的方法,這些新兵在經過短期訓練後,立即離開部隊。因此,儘管普魯士的正式部隊始終不超過4.2萬人,但經過訓練的後備軍卻不下10萬人。當然這些都在秘密中進行。 在德國新國防軍的建軍理論上,曼施坦因深受被稱為德國新國防軍之父的馮·塞克脫的影響。馮·塞克脫在德國軍界被《凡爾賽和約》壓得七零八落的時候,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話,激勵起德國軍人的信心,他對屬下說:「就像火山爆發改變了原來的山川地形,但也可以創造新的田園一樣,《凡爾賽和約》毀滅了德國的舊的陸軍組織,卻使新的組織建立起來更加容易。」 的確,在《凡爾賽和約》中;關於解除德國武裝的章程,定得十二分的精密;而且在具體執行的時候,協約國的監察委員們又常常節外生枝,按煦不利於德國的方面去解釋有關條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