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曼施坦因 | 上頁 下頁 |
一〇 |
|
有鑑於此,史裡芬伯爵擬定了一個通過盧森堡和比利時平原,迂回到法軍背後的戰爭計劃。雖然比利時在比、德邊境也構築了防禦工事,但比起法國的工事來說,自然容易攻克。比利時國內交通比較發達,一旦進入比利時境內,即可借助便利的鐵路、公路、河流向法國後方投入大批兵力,腹背夾擊法軍。而法國在德法邊境堡壘中的要塞炮,是防前不防後的。 這樣,進攻法國的德國軍隊,將會以一個距離法國最近的城市——梅斯(這裡距離法國首都巴黎僅有178英里)為軸心,由79個師組成強大的右翼,以閃擊的速度經比利時橫掃法國,另由八個師組成左翼實施戰略佯動,把法軍的主力吸引在要塞防線上。 在東線,考慮到俄國原始的鐵路運輸系統和蝸牛般的動員速度,只放10個師來遲滯俄軍,待在西線打敗法國軍隊之後,再調轉頭來收拾俄國。 史裡芬本人並沒有活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那一天,所以也就無從看到這個計劃實施之後的效果。 不過還是發生了他生前最擔心的事,「史裡芬計劃」的核心,就是必須維持德軍強大的右翼,史裡芬在彌留之際還不斷地重複著一句話「加強右翼」。可惜他的繼任者在實戰中修改了這一計劃,從右翼中抽出了八個主力師來加強左翼,這樣,德國軍隊的強攻右翼被削弱,以至於打到巴黎城下之後,再無餘力對巴黎實行包圍,待從正面調動德軍強攻巴黎時,被緩過勁了的法軍在馬恩河會戰中擊退。 戰爭開始之後,除了右翼被削弱之外,德軍大體上還是按照「史裡芬計劃」行事的,進攻比利時就是這個計劃的第一步。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親自披掛上陣,擔任德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以老毛奇元帥的侄子小毛奇將軍為總參謀長,德國戰時的大本營從柏林前推至距離法國邊界只有100公里的科布倫茨市。 不管想參與作戰指導的欲望有多麼強烈,此時處在下級軍官位置上的曼施坦因上尉,還是只能跟在德軍精銳的突擊兵團之後,參加一些無關緊要的收尾活動。他所在的團隊,最初參加了戰爭初期侵佔比利時的行動。 小國比利時並不像德國人想像的那樣不堪一擊。比利時軍民在阿爾貝國王的統帥下,節節抗擊德國入侵者,同時請求英法兩國增援。 作為一名職業軍人,曼施坦因上尉十分欽佩比利時士兵頑強戰鬥的精神。尤其是在列日要塞爭奪戰上,曼施坦因親身領略了比利時人的英勇無畏。 列日要塞位於比利時與德國接壤的地區,是通往比利時內地的咽喉要道。列日要塞系由比利時的一位工程師設計,正好在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前夕建築完畢,整整花了25年的時間。 整個要塞由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工事、裝甲炮塔、及各種口徑的槍炮的交叉火力組成,要塞內火炮的最大口徑為8英寸,要塞本身的設計,也是要求要塞能承受8英寸口徑的火炮直接命中。 要塞的火力點,是若干個裝備著速射炮的炮臺,每座炮臺的周圍,是深達30英尺的壕溝,並配備有強探照燈光,以防止夜間偷襲,這些重炮和探照燈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降到地面以下,地下有連成一體的坑道把整個防禦系統聯繫起來。 防守列日要塞的比利時軍隊有2.5萬名守備部隊和一個加強的陸軍師,總數約有4萬多人。儘管他們的國家存在83年以來,從未打過一仗,甚至平時整個軍隊都沒有一個總參謀部,比利時軍民還是把領土保衛戰進行得有聲有色。 德軍先鋒約兩個騎兵師和六個騎兵旅的兵力,在馮·埃米西將軍的統領之下,奉命儘快拿下列日要塞。馮·埃米西將軍認為比利時軍會不戰而降,於是先禮後兵,派出一位使者打著休戰的白旗,來到要塞作說客,要守軍投降。 沒料到那比利時守將勒芒將軍竟然十分倔強,不肯買德國人的帳,言說自己奉比利時國王之命防守要塞,必將闕盡軍人守土之責,並逐退來使。 德軍見勸說無效,命令大炮開火,猛轟要塞,並從德國的科隆調來了飛艇前來助戰。那德國飛艇名為「齊柏林式飛艇」,系由內燃機作動力,在要塞上空丟下了13顆炸彈,卻也無濟於事。 德國大炮轟擊一個時辰之後,見比利時守軍沒有動靜,步兵便開始向要塞發起衝鋒。沒想到一臨近炮臺,那比利時守軍各種火力一齊開火,殺人如同砍瓜切菜一般,霎時間,德軍士兵屍體堆積如山。原來德軍的大炮和飛艇並未對鋼筋混凝土的防禦工事造成多大損害,僅是削掉了幾層表皮而已。 一連幾天,德軍都進展甚微,只有一部攻進了要塞的一隅,直到六天之後,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拿下了要塞12座炮臺中的一座。德軍眼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對自己的速決戰很是不利,便使出了殺手銅,搬來了克虜伯兵工廠新近研製出來的巨型大炮。這種巨型大炮口徑達16英寸半(約合420毫米),比當時英國最大的13英寸口徑的海軍炮還大出3英寸。德國人給這件殺人利器起了一個女人的名字,叫「大蓓爾塔」,這個名字,恰好是克虜伯夫人的名字。 德軍這種名叫「大蓓爾塔」的巨炮果然厲害,單每發特製炮彈就重達1噸,最大射程為9英里,且每顆炮彈上都裝有一個定時引信,只有等炮彈穿進碉堡之後才爆炸。堡壘一旦被擊中,裡面的比利時守軍不是被炸死,就是被震昏,絕無倖免。 到了8月16日,列日要塞的12座炮臺全部被「大蓓爾塔」夷為平地,守軍指揮官勒芒將軍在受傷之後被俘。德軍前線指揮官馮·埃米西將軍可能覺得自己理虧,倒是沒有難為成為階下囚的勒芒將軍,甚至沒有取下他隨身佩帶的、代表軍人榮譽和尊嚴的指揮刀,並很快把他釋放去見他所忠於的比利時阿爾貝國王。 站在已經被攻城的德軍夷為平地的列日要塞,曼施坦因不禁為戰況的慘烈而驚駭,塹壕之中躺滿了橫七豎八的屍體,被高爆炸彈炸碎的肢體散落在各個角落,分不清哪一個是德國士兵的,哪一個是比利時士兵的。整班整排的比利時士兵被活埋在德軍攻城大炮炸毀的堡壘中。 攻陷列日要塞之後,德軍在比利時境內已無大的險隘可阻,但與其他有頭腦的德國將領一樣,曼施坦因仍然擔心一路上會遇到法軍和英軍的猛烈阻擊。事實證明,曼施坦因的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在列日要塞堅守的這一段時間內,法軍為什麼不馳援比利時軍,以至於眼看比軍坐以待斃呢? 原來法軍的統帥部判斷有誤。在8月4日德軍對列日要塞發起攻擊之後,比利時政府通知全國軍民,不再把法軍和英軍越過比利時國境看成是敵對行動,並准許協約國利用比利時領土組織反擊。比利時政府的如此決定,實際上是向英、法等求援的一種外交上的、比較委婉的要求,法國駐比利時大使也馬上把這一請求報告給本國政府。然而,法國統帥部長時間猶豫不決,一直認為德軍在比利時的進攻只不過有18個師左右,只是為了分散法軍注意力的戰略佯動,而一旦在這個方向受挫,便會掉頭南下,以主要兵力用於梅斯方向,因此沒有及時把兵力北移比利時,以至於比軍孤軍奮戰,終是寡不敵眾。 另外法軍有它自己的對德戰爭計劃。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