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專制魔王-墨索里尼 | 上頁 下頁 |
六四 |
|
4月初,德國陸軍元帥凱塞林在視察非洲前線後,會見墨索里尼和卡瓦勒羅將軍。凱塞林認為,對馬耳他島的空襲已使該島在未來相當時間內失去作為海軍基地的作用,而且其空中威脅作用也大為減弱。他報告說,隆美爾計劃在6月間開始進攻,目的在於摧毀英國在北非的軍事力量,並且奪取托卜魯克。為此,墨索里尼決定加速攻佔馬耳他島的全部準備工作。他請求德國支援,並且建議在5月底開始攻擊。這一作戰計劃被稱為「赫爾克裡士」作戰計劃;德國答應提供2個傘兵團,1個工兵營和5個炮兵連。 面對這一情況,馬耳他島守軍司令多比將軍焦急萬分,要求緊急援助。他曾在3月間說,形勢危急;在4月20日,他又報告說:「目前已超過了能夠支持的程度,而且如果不能給我們補充急需的供應品,特別是麵粉和軍火,那麼不堪設想的一步即將到來……這是生死存亡的問題。」幾天後,他又補充道,他已將麵包的消耗量縮減1/4,現在的供應品只能支持到6月中旬。 與此同時,隆美爾正計劃在陸地發動攻勢。關於時間的安排,他說道:「在攻佔馬耳他島之後,裝甲集團軍將盡可能出擊。如果進攻馬耳他島的日期要推遲至6月1日以後,那麼裝甲集團就無需等待攻佔該島而有逕自出擊的必要。」他在4月30日的計劃中,打算在第二天夜晚在戰場上摧毀英國軍隊,然後用突然襲擊的辦法攻佔托卜魯克。他認為若不能奪取托卜魯克,那麼加柴拉一線或者該線以西的地方,將是他前進的極限。不過,這有賴於他所需要的增援和石油、軍火、車輛及食物的供應。為此,他要求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向他提供更多的援助,並希望意大利重型海軍艦隻和突擊艦能夠壓制駐在亞歷山大的英國艦隊。 面對隆美爾咄咄逼人的進攻,英軍中東總司令奧金萊克並未主動出擊,而是採取了被動挨打的態度。早在2月間,他就下令說:「儘管托卜魯克是我軍進攻時的一個重要供應基地,但是如果敵人一旦有效地包圍了這個城市,我就不想繼續堅守下去。如果這種情況已不可避免,我就要撤出該地,並對該城市和港口進行最大限度的破壞。」由於有了這類命令,那裡的防務就沒有很好地部署。 狡詐的隆美爾早就洞察了這一形勢。對他來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因此在停歇了兩天之後,於6月16日又重新發動了進攻。經過一系列猛烈攻擊,他拿下了阿德姆、貝爾漢穆德和阿克魯馬。6月17日,他在西迪雷澤格擊敗了英國第四裝甲旅,使它只剩下了20輛坦克。到19日,托卜魯克被包圍,而且在補充坦克趕到以前,一直缺乏有效的裝甲部隊從外部來支援那裡的守軍。6月20日上午6時,敵人用大炮和俯衝轟炸機對第十一印度步兵旅所據守的托卜魯克環形陣地,展開了猛烈的轟擊。下午6時,敵軍到達托卜魯克近郊。到晚上8時,這個重要的港口城市就被攻破了,主要陣地和大批物資都落入敵手。在敵人迅猛的打擊下,守軍3.3萬人未進行有效的抵抗就於21日乖乖地向隆美爾投降了。 德國人奪獲了大量的物資。下面是隆美爾的參謀長韋斯特法爾將軍的報告: 「戰利品極多。其中有足供3萬人用三個月的物資和1萬餘公升的汽油。如果沒有這些戰利品,在未來的若干月中,我們的各個裝甲師簡直無法得到足夠的糧食和服裝。從海上運來的物資只夠部隊一月之需。」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托卜魯克並不是因為守軍彈盡糧絕被攻破的,而是由於畏敵怯陣,沒有進行認真有效的抵抗。托卜魯克失守後,軸心國改變了原來的計劃。他們原先打算攻下托卜魯克以後,隆美爾即應屯兵埃及國境線,下一個重要行動則是用空運部隊和海運部隊奪取馬耳他。一直到6月21日,墨索里尼還在按照上述計劃反復重申這些命令。在托卜魯克陷落的次日,隆美爾建議乘勝前進,消滅國境線上為數不多的英國軍隊,向埃及心臟進軍,妄圖一舉佔領這個中東文明古國。希特勒十分讚賞隆美爾的計劃,並為此寫信對墨索里尼說: 「命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這種機會在同一戰場上永遠不會出現兩次……第八集團軍實際上已被消滅。托卜魯克的港口設施基本上完整無損。領袖,你現在獲得了一個輔助基地。由於英國人從那裡修了一條幾乎通到埃及境內的鐵路,它的意義就更為重大。上次當英國人已經沒有成功的希望時,他們卻能幾乎進抵的黎波裡,只是為了派兵到希臘去才突然停下來。如果現在我們不乘勝追擊,把英國第八集團軍的殘餘力量完全消滅,那麼同樣的事情即將再次發生。」 這個意大利領袖是不需要別人來說服的。征服埃及的希望正使他洋洋得意。這次隆美爾的裝甲部隊迅猛向前推進,像一把刺刀插入英國陣地,佔領了托卜魯克,俘虜了守衛部隊3.3萬人,並揮師向東前往埃及邊境。在兩個多星期中,隆美爾穿過沙漠推進了600多公里。在這次不折不扣的潰敗中,英國第八集團軍,混亂不堪地撤退到距離亞歷山大港只有60多公里的阿拉曼。總之,隆美爾使利特奇軍隊傷亡了7.5萬人。利特奇被撤職,少數剩下的坦克撤退到埃及。在開羅,英國政府機關焚燒了大量機密文件,。這一天被稱為「灰燼的星期三」。英國艦隊準備撤退到紅海,而墨索里尼卻騎著白馬,帶著樂隊,拿著伊斯蘭寶劍,準備向開羅勝利進軍。 希特勒使隆美爾成為「全國愛戴的」、德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元帥。德國最高統帥部製作了佔領埃及和蘇伊士的戰役紀念章;德國的宣傳機器大肆鼓噪,要埃及人民對他們的「解放」有所準備;德國銀行大量印製佔領地的貨幣。這是現代史上英國軍隊遭受的最令人震驚的一次失敗。 英軍在北非的潰敗標誌著盟軍失敗的最低潮。在6月20日深夜,當丘吉爾在華盛頓聽到托卜魯克守軍投降的消息時簡直驚呆了,他不相信這是真的,但這終究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丘吉爾說,這是在大戰期間,他所受的最大的打擊之一。不僅它在軍事上的影響是嚴重的,而且它還影響到英國軍隊的聲譽。在新加坡,8.5萬人向數量處於劣勢的日軍投降了。現在,在托卜魯克3.3萬名久經鍛煉的士兵向為數也許只有他們一半的敵人繳了槍。如果這是沙漠英國軍隊士氣的典型,那麼非洲東北部所面臨的災難將更無法應付了。丘吉爾並沒有打算對美國總統掩飾他所受到的震驚。很明顯,如果讓這種情況繼續下去,不僅對英國,而且對美國,對整個反法西斯陣營都將是無窮的災難。為了扭轉這種局面,羅斯福答應立即向英國沙漠部隊提供300輛「謝爾曼」式坦克和100門自行火炮。這對振奮士氣和日後英國軍隊的反擊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與此同時,托卜魯克的投降在全世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歐洲的報紙上刊載著醒目的大標題,什麼「英國一片憤怒」,「托卜魯克的陷落可能導致政府改組」,「丘吉爾將遭到不信任投票」等等。英國國內群情大嘩,憤怒、不滿、復仇的情緒籠罩全國。當人們想到,隆美爾和他的軍隊正乘著從英國繳獲來的汽車、握著英國人的武器乘勝向埃及進軍時,怎能無動於衷而不表示憤慨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