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專制魔王-墨索里尼 | 上頁 下頁 |
六五 |
|
而且,埃及戰爭的危機正日益加劇,人們普遍認為,開羅和亞歷山大港很快就要在隆美爾的刀光劍影之下陷落。墨索里尼確已準備飛往隆美爾的總部,打算參加這兩個城市或者其中一個的凱旋入城式。看來丘吉爾在議會和沙漠前線都將在同一時間內達到困難的頂峰。當時,大敵當前,英國需要一個穩定的團結一致的聯合政府,經過反復動員,多方工作,群情才得以穩定。丘吉爾在國會指出: 「我可以證明,在全世界,在美國各地,在俄國,在遙遠的中國,在每一個遭受敵人踐踏的國家,我們所有的朋友都在等待著,看看在英國是否有一個堅強團結的政府,英國的國家領導是否會遭到反對。每一張票都說明問題。如果攻擊我們的人減少到微不足道的比數,而他們對聯合政府所投的不信任票轉變成對這一動議的製造者們的不信任票,那麼,毫無疑問,英國的每一個朋友和我們的事業的每一個忠誠的公僕都會為之歡呼,而我們正在力圖使暴君的耳邊響起失望的喪鐘。」 英國下院進行了兩天的激烈辯論,前陸軍大臣霍爾一貝利沙極力攻擊丘吉爾政府,並特別強調英國坦克的失利和裝甲裝備的劣勢。 丘吉爾在答辯中,對霍爾一貝利沙進行了理直氣壯的反駁。他說,在霍爾一貝利沙擔任陸軍大臣時,即使當時沒有經費來大規模製造坦克,無論如何也可以製造各種實體模型,並且千方百計地進行實驗,選擇工廠,供應各種鑽模和儀錶;這樣,在大戰開始的時候,也就能大規模地生產坦克和防坦克武器。 「當我可以稱之為貝利沙時期結束之時,我們只有250輛裝甲車,其中甚至很少幾輛可以攜帶一門能發射兩磅重炮彈的大炮。這些車輛大部分已在法國被德國繳獲或摧毀了。」 丘吉爾的這段發言,既是有力的自我辯護,也是對英國綏靖政策慘痛教訓的總結。 7月2日,下議院舉行了表決。約翰·沃德洛一米爾恩爵士的不信任動議,以475票對25票被否決了,從而使丘吉爾渡過了政府危機,得以全力組織反擊。議會的表決使這位首相受到了鼓舞。他說:「下議院在這些艱難困苦的日子裡,就像在反對拿破崙的鬥爭中一樣,表現得堅如磐石……從中受到很大鼓勵。我從來也沒有像現在這樣深信最後的徹底勝利必將屬我們。但是,鬥爭將是長期的,我們一時一刻也不能放鬆努力。」 現在英軍所固守的阿拉曼陣地,起自阿拉曼車站,直到南面35英里的無法逾越的卡塔臘盆地。就現有的防守兵力來說,這是一道很長的防線。他們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但是除了在阿拉曼周圍有半永久性的堡壘以外,這道防線主要是由若干互不相連的工事組成的。經過長期的征戰,如今隆美爾確實已把他的交通運輸能力利用到最大限度,他的士兵也已筋疲力盡了。德國只有為數很少的坦克還能參加戰鬥,而英國的空軍,特別是戰鬥機,則再度取得顯著的優勢。隆美爾在7月4日報告說,他已停止進攻,暫時轉取守勢,以便整頓和補充他的兵力。不過,他仍然抱有奪取埃及的信心,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也有同樣的想法。 7月的頭兩個星期,英軍的反攻對隆美爾壓力很大。從7月15日起到7月20日止,隆美爾開始進行反擊,企圖再度突破英軍的戰線,但這時他的銳氣已經大減。到21日,他不得不報告說,他已受到阻截:「危機仍然存在。」7月26日,他打算撤回到國境線內。他抱怨說,他只得到很少的補充;他缺乏人員、坦克和大炮,而英國空軍非常活躍。這樣,在7月底以前,雙方一直處於拉鋸狀態。 正是:拉鋸戰局要結束,德、意將走下坡路。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二十六章 急轉直下 戰略轉折在非洲 頑敵銳氣黯然收 盟軍反攻勢破竹 「領袖」美夢桃寒流 法西斯在利比亞的反撲取得「驚人勝利」後,在軸心國和同盟國之間,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墨索里尼洋洋自得,他迫不及待地飛往利比亞,準備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開羅;希特勒也在忙著給隆美爾下命令,要攫取所有的戰利品,不要把好東西留給意大利人。在同盟國方面,丘吉爾渡過政府危機之後,正同羅斯福密電往來,商討重新組織力量,決心把隆美爾這只狡猾的狐狸埋葬在沙漠裡。 雖說墨索里尼對利比亞的軍事進展感到高興,然而把這次戰役的勝利與隆美爾等同起來卻使他深感不快。他尋思,這樣,在利比亞的勝利,越來越像是德國的勝利而不是意大利的勝利。希待勒提升隆美爾為陸軍元帥,「顯然是為了增加這次戰役的德國色彩」,這也使那個「領袖」異常苦惱。他嚴厲責怪格拉齊亞尼,他說:「隆美爾這位將軍懂得如何以身作則、以坦克為家、率領部隊,而同時格拉齊亞尼卻一直躲在昔蘭尼加地下70英尺深的一座羅馬古墓裡。」 墨索里尼一飛到利比亞就急忙為接管埃及的事情給國內發電報,他要齊亞諾為埃及政府的機構問題儘快同德國人聯繫。他提議讓隆美爾擔任埃及的軍事司令,政府首腦由意大利人充任。齊亞諾提議,駐開羅的前公使馬佐利尼是最好的人選。墨索里尼還建議把陸軍總參謀長卡瓦萊羅晉升為陸軍元帥,因為他發現自己「夾在隆美爾和凱塞林之間,猶如基督徒置身于盜賊之中」。這種提升,顯然是為了抵消德國提升隆美爾所造成的影響。 據齊亞諾觀察,這些日子墨索里尼的心情特別愉快。尤其使他滿意的是,意大利軍隊能在二三周內繼續向埃及挺進,並到達尼羅河三角洲和運河區這兩大目的地。他對此信心十足,所以他把自己的行李留在利比亞,作為他很快就要返回的保證。「領袖」雖然對勝利信心十足,但他周圍不少高級人士卻與他意見相左。人們擔心開始進攻的衝擊過後,隆美爾不能再向前進;人們也擔心誰陷在沙漠裡誰就會一敗塗地。每一滴水都必須從馬特魯運來,路途幾乎有200公里,而且經常處在敵機轟炸之下,僅這些就夠嗆了。前線的軍官還告訴這個獨裁者說,德國人在利比亞的行動引起意大利軍界內部的強烈不滿。他們攫取了所有的戰利品,他們的爪子伸得特別長。他們派德國的士兵看守戰利品,任何走近戰利品的人都要遭殃。 在墨索里尼視察利比亞期間,他的反德言論日甚一日。他抱怨德國參謀部不重視意大利在軍事上的貢獻,對意大利的工業和需要缺乏理解。他說:「現在人們不知道,兩個主子究竟哪一個好,是英國人好還是德國人好。」為此,外長齊亞諾特別提醒「領袖」注意弗朗索瓦一龐塞在宣戰當天對他說過的話:「謹防隔閡太深;勿忘德國人是刻薄的主子。」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