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專制魔王-墨索里尼 | 上頁 下頁
五九


  5月15日,在戈特將軍的指揮下,一支大約配備有55輛坦克的部隊,向隆美爾和墨索里尼的守軍發起了進攻,一舉攻克塞盧姆和卡普措堡,在左方的一支部隊則向西迪阿最茲進軍。但是,這次行動的結果並不十分樂觀。在初步進軍肅清了塞盧姆一巴迪亞地區的敵軍以後,德、意裝甲部隊接著反擊,迫使英軍撤退到哈爾法亞。這次雖然俘獲德軍500名,並且使敵軍在兵員與坦克方面都遭受重大損失,但並未完全達到預期的效果。與此同時,東非前線傳來捷報,阿奧斯塔公爵投降,阿比西尼亞全境光復,俘獲墨索里尼軍隊3萬多人。從此結束了東非戰事。這是一件振奮人心的消息。

  然而,災難不久就降臨了。在其後的一星期中,德國第十五裝甲師陸續開抵前線。這樣,在隆美爾獲得增援之前擊敗他的機會就喪失了。儘管事前進行了準備,但「虎仔」的起卸、裝配以及使它們適合沙漠作戰的工作,都受到嚴重的耽擱。用裝甲兵的術語來說,「虎仔」的斷奶和「長牙時期的病痛」都需要一段時間。使人焦慮的是,許多步兵坦克運到後,尚不能馬上投入戰鬥。

  在其後的一個星期中,發現敵軍裝甲車輛調動頻繁。從以後繳獲的文件中瞭解到,隆美爾在墨索里尼的鼓動之下,正計劃發動猛烈攻勢,以便緩和托卜魯克的局勢。為此,他決心要克復哈爾法亞並據守該地,使英軍在托卜魯克的處境更加困難。他部署了新到達的德國第十五裝甲師的大部分部隊,除了把其中一支小偵察隊派往南面之外,主力集中于卡普措堡與西迪俄馬之間的邊界上。在盟軍方面,哈爾法亞是由一支混合部隊據守的,其中包括科爾斯特裡姆警備隊第三營、1個炮兵聯隊和2個坦克中隊。其餘的邊界守軍,除了派往南面的偵察巡邏隊之外,已經向後方撤退了相當距離。

  5月26日,德、意聯軍繼續向哈爾法亞推進,當晚就奪取了隘口北部的高地,從這裡可以清楚地看到科爾斯特裡姆警備隊所據守的全部陣地。英軍試圖奪回這一高地的反攻未能得手。第二天早晨,敵軍在猛烈炮擊之後,以至少2個營和60輛坦克的兵力開始發動進攻,這使人數不多的守軍處境十分危險。守軍經過激烈戰鬥才撤出陣地,但損失慘重,英軍的坦克只有2輛還能使用,科爾斯特裡姆警備隊損失官兵170多人。失去哈爾法亞,對日後英軍的反攻,造成了嚴重的障礙。

  這時,韋維爾懷著渴望和疑慮的心情,等候著即將在沙漠中開展的攻勢,他希望這次攻勢可能對盟軍產生有利的結果。為了使第七裝甲師能夠熟練地掌握「虎仔」,曾額外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根據英國中東司令部掌握的情報,敵人已運入或正在運往東昔蘭尼加的部隊,有德國的第五裝甲師和第十五裝甲師,以及墨索里尼的1個裝甲師、1個摩托化師、2個步兵師。早在「戰斧」作戰計劃開始前,隆美爾已成功地在英軍陣地前秘密集結了200多輛坦克。

  為了避免被動挨打的局面,韋維爾於6月15日提前開始了他的「戰斧」作戰計劃。由克雷將軍統率英國的裝甲部隊,梅塞維將軍統率第四印度師和第二十二警備旅。全部力量約2.5萬人,主動向德、意法西斯軍隊發動了攻擊。最初,雖然敵人在哈爾法亞周圍的防守頂住了南北兩面的夾擊,警備旅還是在下午攻克了卡普措堡,俘虜敵軍數百名。這個旅的一部分部隊又向塞盧姆西面的防禦地帶推進,但是被敵人擋住了。16日下午,敵人出動了強大的坦克部隊從西面包抄過來。隆美爾的意圖很明顯是要圍殲英國進攻的部隊。這時英國第七裝甲師及其支援部隊,都出動去應付這一威脅。他們在西迪俄馬附近與敵軍交鋒,但因寡不敵眾而被迫撤回。因此,應由該師掩護的一個主要進攻側翼就陷入了危險的境地。

  第二天,即6月17日,情況愈加惡化。敵人繼續發動攻擊,一支擁有100輛坦克的裝甲部隊,從英軍手中奪去了卡普措堡。第七裝甲旅這時能使用的巡邏坦克僅有20輛左右。為了使警備旅不受敵軍的威脅,克雷將軍命令:第七裝甲旅向南面進攻;第四裝甲旅則向北面進攻。」但是,第四裝甲旅剛剛開拔,敵人另一支約有200多輛坦克組成的裝甲縱隊從西面開來,威脅到了警備旅的側翼。第四裝甲旅擊退了這次進攻,但是敵軍的壓力繼續加強。為了避免陷入敵人的重圍,17日英軍又主動撤退了。

  在這三天的戰鬥中,英軍共傷亡1000多人,喪失巡邏坦克29輛、步兵坦克58輛。巡邏坦克大部分是被敵軍擊毀的;損失的步兵坦克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由於機件損壞,沒有運輸工具把它們拖回。在這次戰鬥中,雖說德軍也損失了100輛坦克,死傷1000多人,但他們在各方面都佔有明顯的優勢。

  「戰斧」行動雖然同地中海地區的歷次戰役比較起來,規模不大,可是它的失敗對迫切需要振奮士氣的英國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丘吉爾聽到這個消息後,來到恰特韋爾莊園,他鬱鬱不樂地徘徊于幽谷之間達數小時之久。他一個人獨自在想:「韋維爾已經是一個心力交瘁的人了。可以說,我們已把這匹馴良的馬騎得走不動了。五六個各不相同的戰區的非常任務都壓到總司令一人身上,而且各戰區的戰事時得時失,尤其嚴重的是失利的戰局,這種種情況所形成的壓力是軍人當中很少有人碰到過的。」在中東前線視察工作的艾登大臣說:「韋維爾一夜之間老了10年。」還有人這樣評論:「隆美爾已經把韋維爾新近贏得的桂冠,從他的頭上扯下來扔在沙漠中了。」而墨索里尼卻又被這一勝利沖昏了頭腦,他認為把英國人驅逐出利比亞指日可待,他又可以重溫非洲大帝國的舊夢了。

  丘吉爾經過反復考慮,為了及早扭轉戰局,認為應該進行一次人事調整。他打算調印度總司令奧金萊克擔任中東總司令,而讓韋維爾去擔任印度軍總司令。丘吉爾相信,任命奧金萊克就是讓一位生氣勃勃的新人物去肩負中東的複雜艱巨的任務;另一方面,韋維爾將在那規模龐大的印度司令部內獲得時間,以便在那些新的、迫在眼前的挑戰和機會來到以前,恢復他的精力。丘吉爾的建議在倫敦的內閣和軍界人士中獲得通過。於是,他向韋維爾發了一封電報。

  電報說:「我已經得出結論,認為任命奧金萊克將軍去接替你指揮中東部隊,是最符合公眾利益的。你在勝利和失利時對部隊指揮和統率有方,使我不勝欽佩,同你的名字聯繫在一起的那些勝利,將蜚聲于英國陸軍歷史,並且對我們贏得這次艱苦戰爭的最後勝利來說是一項重要的貢獻。但是,我覺得,在你長期肩負了這樣艱巨的任務以後,這個受到最嚴重威脅的戰場,需要一位具有新目光的人,需要一位新手。我確信,你是接任印度總司令的最適當人物和最卓越的軍官。」

  與此同時,丘吉爾還任命前貿易大臣奧利弗·利特爾頓為戰時內閣的國務大臣;他的身分是戰時內閣駐中東代表,他的主要職責是要替中東最高司令部主持一切非軍事事務,並遵照英國政府的政策,協調國內外關係。丘吉爾希望這一切人事更動將給英國在中東的活動帶來莫大的生氣和推動力量,並保證來自國內外的龐大的人力、物力獲得充分的利用。墨索里尼雖然急於借隆美爾之手把英軍趕出利比亞,並妄圖攻佔開羅,但一切並未如願。

  正是:鹿死誰手未揭曉,誰勝誰負走著瞧。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