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麥克阿瑟 | 上頁 下頁 |
八七 |
|
隨後,柯、範二人對朝鮮戰場進行了實地考察。他們同李奇微及其下屬軍官和士兵們進行了接觸,發現士氣並不像麥克阿瑟所說得那樣令人擔心。李奇微向他們保證說,他對第8集團軍"能完成自己的任務是深信不疑的",並已開始了代號為"狼狗行動"的有限攻勢。回到東京,柯林斯馬上給華盛頓發了一份緊急報告。該報告稱,在李奇微領導下,第8集團軍狀況良好,士氣令人十分振奮,目前尚未出現怨天尤人、鬥志瓦解的現象,而且正準備嚴厲抗擊任何大規模的進攻。這份報告如同一針強心劑,立即使華盛頓感到歡欣鼓舞,如釋重負。在1月17日舉行的國家安全會議上,參謀長聯席會議于12日提交的那項方案未獲批准,被擱置一邊了。從此,華盛頓方面對麥克阿瑟更加不信任了。他們直接從李奇微那裡獲取信息,而使麥克阿瑟成了一個被架空了的董事會主席式的人物。 1月25日,李奇微利用中朝軍隊休整之機,在迅速調整部署後發起代號為"霹靂行動"的大規模試探性進攻。10天后,這一行動又發展成代號為"霹靂圍剿"的大規模持續進攻。李奇微吸取了以往分兵冒進的教訓,為防止部隊被分割包圍而採用互相靠攏、齊頭並進、穩紮穩打的戰法,以及始終保持接敵的"磁性戰術"和實施密集火力突擊的"火海戰術",與中朝軍隊打消耗戰,逐步向前推進。到2月10日,西線部隊已進至漢江南岸一線,並佔領仁川和永登浦等地;東線部隊則進至砥平裡和橫城以北地區。為粉碎"聯合國軍"的進攻,中朝軍隊於2月11一16日對砥平裡和橫城地區突出之敵實施了反擊,隨後轉入運動防禦。 這期間,麥克阿瑟曾兩度赴前線視察。2月20日,他再次前往原州會晤李奇微。在那裡,李奇微向他彙報了兩天前制訂的繼續向北推進的"屠夫行動"計劃。麥克阿瑟二話沒說就批准了該計劃,並當著李奇微的面向記者們宣佈:"我剛剛下令恢復攻勢。"這種貪他人之功為己有、"在公眾面前自我炫耀"的做法,大大刺傷了李奇微的自尊心,使他感到震驚和不快。他寫道:"不用說,總司令和總司令部的參謀人員從未發佈過任何有關這次作戰的命令……無論其本人還是其參謀人員在'屠夫行動'計劃的構想或擬制過程中未起過任何作用。" "屠夫行動"於2月21日開始實施,至月底,第8集團軍緩慢地推進到漢江南岸至楊平、砥平裡、橫城、芳林裡、江陵一線。為加速向三八線推進,李奇微又制訂了"撕裂者行動"計劃。在進攻發起前,麥克阿瑟又想去前線視察,為進攻"打響發令槍"。但李奇微對他這種每當一次大規模作戰行動即將開始之時,就要在前線抛頭露面的"定規",既不耐煩又覺危險。這種興師動眾、大講排場的視察,很可能會把部隊的行動暴露給敵方。於是,李奇微這次甘冒"無禮犯上"的風險,向麥克阿瑟發去一封措詞謹慎的電報,希望他出於安全的考慮不要前來視察。麥克阿瑟是個聰明人,明白其中的含義,頭一次知趣地順從了下級的勸告。 "撕裂者行動"於3月7日開始實施。到3月15日,"聯合國軍"再占漢城,並很快進抵三八線附近地區。這時,是否越過三八線的問題再次出現了。從軍事上看,很明顯,將中國軍隊趕出北朝鮮幾乎是不可能的。若不顧一切地向北推進,能不能到達鴨綠江還是個問題,縱然到達了,戰爭就會結束嗎?他們面對的將是整個中國,這勢必將招致更慘重的失敗,從而使戰局愈發不可收拾,陷入沒完沒了的戰爭泥潭中不能自拔。而且,有消息說,中朝軍隊在進行休整後正準備發動春季攻勢,這使美、英、法等參戰國更加憂心仲仲。看來,現在面子已保住,見好就收是上策。能在此時軍事上尚處於有利的地位實現停火是難得的好時機。於是,華盛頓方面決定,一面在軍事上繼續向北穩步推進,最好能推進到半島最狹窄的蜂腰部平壤至元山一線,以確保現有成果,佔據有利地位;一面在政治上以實力政策為基礎,同中朝方面進行停戰談判。 這樣,參謀長聯席會議便於3月20日通知麥克阿瑟:"國務院最近計劃由總統不久以後宣佈,由於已將侵略者從南朝鮮大部分地區趕出去,聯合國現正準備討論解決朝鮮問題的條件。聯合國一直有這樣一種強烈的看法,即在使用大部隊向三八線以北挺進以前,應當朝和平解決的方向進一步做外交上的努力。"這個消息對一直渴望擴大戰爭、取得全勝的麥克阿瑟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打擊。他不能接受這個在軍事上不明不白、不勝不敗的結局。他的戰爭觀還是那種全面戰爭觀,認為戰場上兩軍對壘,必有勝負之分,而取得全勝是雙方都必定要爭取的;要麼勝,要麼敗,沒有不勝不敗這一說。 他對朝鮮戰爭的理解是,既然要打下去,就必須取得徹底勝利,而要取得徹底勝利就必須擴大戰爭。早在一個月前,他還抱著華盛頓可能會採納他擴大戰爭的意見的一線希望,並為此而向參謀長聯席會議提交了一份徹底取勝的長遠作戰計劃,包括對北朝鮮北部地區進行大規模空襲,向敵方所有的主要補給線佈設放射性廢料,以切斷中朝之間的聯繫;使用臺灣的國民黨軍隊進行增援,然後在北朝鮮東西海岸的北端同時實施登陸和空降作戰,"其情景有點像仁川登陸那樣,但規模要大得多"。那時,"中國人很快就會面臨要麼餓死,要麼投降的選擇"。 現在這一切都將成為泡影,他不甘心,他要抗爭。在參謀長聯席會議發來上述通知的同一天,他在寫給眾議院少數党領袖約瑟夫·馬丁的覆信中,無視禁止發表任何有關外交政策言論的指令,不負責任並不加任何保密措施地闡述了他對使用國民黨軍隊及擴大戰爭並取得全勝的看法: 關於赤色中國在朝鮮同我們開戰後的形勢,我已極為詳細地向華盛頓提出了我的看法和建議。總的說來,這些觀點是人們熟知並清楚理解的,它們遵循了我們一貫恪守的以最大限度的武力對付武力這一常規。您關於使用臺灣中國軍隊的觀點,既不違反邏輯,也不與這一傳統相悖。 奇怪的是,有些人對下列事實似乎難以理解:共產黨陰謀家已經選擇了亞洲作為他們想盡辦法征服世界的場所,而且我們已就這種賭注同他們在戰場上進行了較量。我們已在這裡拿起武器為歐洲而戰,而那裡的外交家們卻仍在進行舌戰。如果我們在亞洲敗給共產主義,則歐洲的陷落就不可避免,而打贏這場戰爭,則歐洲就很可能避免戰爭而保住自由。正如您所指出的,我們必須贏得勝利。勝利是任何東西也取代不了的。 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勝利,而杜魯門現在卻要用"姑息"來取代它,這"標誌著參戰在軍事上未達目的",勢必使"一個參加了戰爭而又不能堅持到勝利的大國終將蒙受戰敗的一切後果"。他不能接受這種維持僵局的解決辦法,決意要向政府的有限戰爭政策公開挑戰,要打破實現停火的任何企圖,而不惜拆杜魯門的台、與他最後攤牌。3月21日,他在給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回電中緊急要求:"對在朝鮮的聯合國軍不要再增加進一步的軍事限制。"24日,他在未經批准的情況下發表了如下違反政策的公開聲明: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