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麥克阿瑟 | 上頁 下頁 |
七三 |
|
◎第二十一章 風雲突變 冷戰熱點在朝鮮,出兵干涉敗大田; 急調援兵穩陣腳,只把釜山當巴丹。 話說麥克阿瑟在日本掀起"清共"運動之際,突然與之隔海相望的朝鮮半島點燃了冷戰的乾柴,成為世人注目及東西方鬥爭的焦點。 朝鮮原是個統一的國家,1905年日俄戰爭後淪為日本的保護國,1910年被日本正式吞併。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苦難深重的朝鮮人民才從日本的奴役下解放出來。但不幸的是,這個半島隨即又被人為地分成南北兩個部分,以北緯38度為界分別由美軍和蘇軍進駐,接受日軍投降。然而,就是這條最初並不引人注意的臨時劃定的受降線,後來卻不知不覺地變成了南北朝鮮的政治分界線,多少悲壯的戰爭場面和尖銳的政治鬥爭都是圍繞著這條線展開的。 關於朝鮮的獨立問題,早在大戰期間的開羅會議和波茨坦會議上,各大國即給予了保證。在戰後1945年12月召開的莫斯科外長會議上,蘇、美、英三國再次確定了使朝鮮獨立的方針,並提出建立統一的朝鮮臨時民主政府。但隨著冷戰時期的到來,美蘇之間在朝鮮問題上嚴重對立,致使朝鮮的獨立一拖再拖,始終未能如願以償。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於1948年5月在南朝鮮導演了一出單獨選舉,組成國民議會。8月15日,以李承晚為總統的大韓民國正式宣告成立。北朝鮮針鋒相對,於8月25日選舉成立最高人民會議,9月9日組成以金日成為首相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這樣,朝鮮以分裂為代價終於獲得了獨立。就是說,朝鮮雖作為一個民族獲得了獨立,但其國土卻分裂了。不久,美蘇軍隊先後撤出朝鮮半島,但均留下下一批軍事顧問人員幫助組建軍隊。 南北朝鮮政權分別成立後,雙方都宣稱對整個朝鮮擁有統轄權,都在進行統一的準備。北朝鮮曾主張在沒有任何外國干涉的條件下舉行全朝鮮普選,實現自主和平統一。南朝鮮則堅持"北進統一"的政策,並積極擴充軍備,加緊戰爭準備。至1949年8月,南朝鮮軍總兵力已達8個師共9.8萬人,擁有裝甲車27輛、火炮89門、飛機32架。面對南朝鮮的武力威脅,北朝鮮也做了相應的準備,決心針鋒相對,必要時以民族解放戰爭完成祖國統一。至戰爭爆發前,朝鮮人民軍發展到10個師共13.5萬人,擁有坦克150輛、火炮600門 、飛機180架。 兩相對比,優勢顯然在北朝鮮一方。南朝鮮自知力量不足,曾指望美國給予更多的軍援,特別是大口徑火炮、坦克和飛機等進攻性武器。但由於美國政府當時正忙於歐洲的防務,無暇他顧,而且認為朝鮮的戰略價值不大,不想過多地捲入朝鮮事務,因此對擴充南朝鮮的軍力不很積極。麥克阿瑟在韓國成立前曾負責那裡的一切事務,但由於當時南朝鮮處於被佔領狀態,因此他對武裝南朝鮮人也不甚熱心。韓國成立後,他在那裡的任務只限于向駐韓美軍提供補給和在出現緊急情況時撤出美國僑民。 從1950年初起,朝鮮南北雙方在三八線上不斷發生武裝衝突,局勢日趨惡化,戰爭一觸即發。直到這時,美國政府開始認識到朝鮮形勢的嚴重性,轉而積極扶植南朝鮮的軍事力量,於1月26日同南朝鮮簽訂了《美韓聯防互助協定》。但由於國會從中作梗,政府的這一政策未能得到有效執行。儘管援韓計劃受到阻撓,但杜魯門政府不放棄南朝鮮的方針已定。 6月18日,美國國務卿顧問杜勒斯前往南朝鮮視察三八線。第二天,他在南朝鮮國會發表演說,聲稱:"美國將在物質上和道義上援助韓國……只要你們在人類自由這一偉大歷程中繼續發揮出色的作用,那麼,你們決不會是孤立的。"在北朝鮮和蘇聯看來,杜勒斯的漢城之行目的在給南朝鮮撐腰打氣,鼓動南朝鮮開戰。因為就在杜勒斯發表上述演說的同一天,朝鮮北方向南方提出為實現和平統一而派遣協議團的建議,但南方未予理睬。也是在19日這一天,美國國防部長路易斯·約翰遜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萊德雷赴東京與麥克阿瑟會晤。21日,杜勒斯也從漢城來到東京,他告訴麥克阿瑟,南朝鮮軍隊已做好對付來自北方威脅的充分準備。 6月25日淩晨,又是一個星期天,朝鮮北南雙方終於爆發全面內戰。朝鮮人民軍以破竹之勢向南方挺進,開始了祖國統一戰爭。幾個小時後,當麥克阿瑟在東京得知這一消息時,心中立刻產生了類似珍珠港事件發生後那種"離奇的惡夢似的感覺"。但他很快便鎮定下來。他不相信北朝鮮軍有當年日軍那樣的戰鬥力,能輕而易舉地拿下南朝鮮。美軍駐南朝鮮軍事顧問團團長威廉·羅伯茨將軍不是說"韓國軍隊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軍隊"、"攻雖不足,但守則有餘"嗎?因此,他相信南朝鮮軍"能夠振作起來並堅持下去"。當時,他的反應給人的印象是並不"十分在意",只是下令海空軍準備撤出美國僑民和向南朝鮮軍提供彈藥補給。正在日本訪問的杜勒斯卻不像麥克阿瑟那樣沉得住氣,他立即致電艾奇遜:"如果南朝鮮人本身無力阻止或擊退這次進攻,相信應動用美國軍隊,即使這會招致俄國人反擊的危險。" 美國政府迅速作出了反應,於華盛頓時間25日下午操縱聯合國安理會(蘇聯代表已于1月退出,後於8月1日返回)通過決議,指責"北朝鮮軍隊對南朝鮮發動的武裝進攻",構成了"對和平的破壞",要求交戰雙方立即停火,同時要求所有成員國對執行這一決議"提供一切援助"。26日,杜魯門召開國家安全會議,作出下述決定:一、命令麥克阿瑟使用一切必要的飛機和艦隻撤出在南朝鮮的美國人,並可擊退妨礙撤離行動的北朝鮮軍隊;二、為保住金浦和漢城,繼續向南朝鮮運送彈藥;三、向南朝鮮派出調查團,以瞭解事態的發展及南朝鮮所需要的援助;四、在臺灣海峽部署第7艦隊,以防止中共進攻臺灣或臺灣反攻大陸。上述決定被立即作為第l號指令傳給麥克阿瑟。 第二天,美國再次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公然違反《聯合國憲章》關於不得授權聯合國干涉在本質上屬任何國家內部事務的原則,要求其成員國向南朝鮮提供一切必要的援助以"擊退武裝進攻","恢復國際和平與安全"。隨後,杜魯門發表聲明,宣佈美國參戰,並通過參謀長聯席會議向麥克阿瑟下達了第2號指令:"為了直接支援韓國軍隊,要以遠東海、空軍攻擊侵入三八線以南的北朝鮮軍隊。此項行動的目的在於,把北朝鮮軍隊從韓國趕出去。" 美國之所以如此迅速地對朝鮮內戰作出干涉的決定,是它戰後推行冷戰政策及年初調整遠東戰略的必然結果。杜魯門曾公開聲稱,他之所以決定介入這場衝突,並不單單為了一個小小的韓國,而是要借此遏制共產主義勢力。美國學者拉塞爾·韋格利指出:"在共產黨和非共產黨世界之間的邊界上,幾乎不可能選到另一個這樣好的地方來作為用美國的軍事資源挫敗共產黨的軍事冒險的戰場了。朝鮮是一個半島,該半島在對馬海峽的最窄處離日本才100多英里。因此,朝鮮處在美國本土之外最為集中的美國部隊(即麥克阿瑟將軍在日本的佔領軍4個師)易於抵達的範圍之內,而且也在美國海軍易於抵達的範圍之內。"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