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麥克阿瑟 | 上頁 下頁 |
七二 |
|
蔣家王朝的覆滅對美國統治者來說,簡直是無法接受的事實。多年來,美國的決策者們一直把中國看作是它全球戰略的重要一環而苦心經營,指望蔣介石能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東方支柱,但現在一切都成了泡影。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長達1054頁的《白皮書》中無可奈何地寫道:"中國內戰的不祥結局,非美國政府所能控制。這是一件不幸的事,但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已做的和可做的一切,都無法改變這個結局。"他清楚地認識到,國民黨之所以失敗,完全是由於其政權力不勝任、腐敗無能、失去民心所致。對艾奇遜的這種解釋,當時很少有美國人相信:就是這個艾奇遜,不久前不是還在說國民黨政府如何如何優秀嗎,怎麼會突然腐敗起來了呢?他們對杜魯門和艾奇遜大加指責,認為"丟了"中國,責任完全在華盛頓,是華盛頓某些狡猾的叛徒和國外共產黨人勾結的結果。一些共和黨人甚至直呼艾奇遜就是叛徒,是共產黨特務。 麥克阿瑟也毫不例外地加入到這一討伐的行列,這說明他對中國問題是多麼的缺乏瞭解。他認為美國不但沒有給蔣介石以足夠的援助,甚至還同情中共,堅持要蔣介石組成有共產黨參加的聯合政府,致使"力量均勢"發生了有利於中'共方面的變化。他固執地指責說:"當權者未能執行現行的美國政策,這造成了一個盟國的垮臺,並危及了我國的安全。在我們一度有過堅定可靠的盟國的地方,我們看到了一個共產主義敵人的生長壯大。我們注視著共產帝國主義在全世界擴大它的影響。我們看到成幹上萬的青年,在無效的綏靖政策的盲目執行過程中徒然犧牲其生命,而這種政策是以對歷史及對敵人的無知為依據的。"實際上,麥克阿瑟在說別人無知的時候,他自己更無知。他不相信有關國民黨腐敗的"傳說",看不到蔣介石的軍隊是如何潰敗、投降甚至起義的。他們一觸即潰、望風而逃,即便得到多少個億美元的援助也不管用,等於白白扔掉。 12月,當蔣介石的最後一批軍隊被趕到臺灣後,艾奇遜通知駐外使節說,臺灣的重要性應盡可能不予強調,因為它的陷落是遲早的事;相反,要適當強調臺灣"在歷史上和地理上是中國的一部分",它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戰略價值,失去它不會嚴重危及美國和其他反共國家的利益。麥克阿瑟對美國政府的這一立場極為不滿。兩周後,他把這份備忘錄透露給新聞界,結果引起一場軒然大波。共和黨人要求用海軍保衛臺灣,但被杜魯門拒絕。 1950年1月5日,杜魯門發表聲明,再次確認《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有關臺灣歸還中國的條款。並申明:"目前美國無意在臺灣獲取特別權利或建立軍事基地。美國亦不擬使用武裝部隊干預其現在的局勢。美國政府不擬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國捲入中國內爭的途徑。"一周後,艾奇遜在華盛頓全國新聞俱樂部發表演說,其中講到美國在遠東的防線是從阿留申群島經日本、琉球群島到菲律賓。"至於太平洋其他地區的軍事安全,很顯然,沒有人能確保這些地區不受軍事進攻。"這篇本來與杜魯門的政策並無多大出入的演說卻遭到許多人的非難,認為它不但把臺灣而且把南朝鮮也置於防禦圈之外,這是在大放綠燈,縱容侵略,把它們拱手送給共產黨。麥克阿瑟也認為艾奇遜的講話"欠周到",因此邀他到東京討論亞洲形勢。但艾奇遜以他公務繁忙、走不開為由謝絕了邀請。 艾奇遜有理由對所受到的指責感到吃驚和不滿。他一直以為參謀長聯席會議和麥克阿瑟是支持他的,因為早在1947年,參謀長聯席會議即排除了在亞洲大陸進行地面戰爭的可能性,認為在南朝鮮不值得一戰。而麥克阿瑟也在1949年3月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過去,我們對來自亞洲侵略威脅的防禦部署,常常從美洲大陸的西海岸來考慮,而把太平洋視為敵人進攻美國的通道。 現在,太平洋成了盎格魯一撒克遜的內湖,而我們的防線則是沿亞洲海岸穿過一連串島嶼。這條防線起自菲律賓,經過琉球群島,其主要防禦據點是沖繩,然後再彎過來,通過日本和阿留申群島直到阿拉斯加。"這條防線與艾奇遜所描述的完全相同,只是表述順序正好相反而已,所以艾奇遜才認為他與麥克阿瑟的觀點是一致的。但艾奇遜的頭腦顯然跟不上形勢,他應該意識到,麥克阿瑟講那番話時,國民黨在中國還沒有垮臺,美國還把中國當作反共前哨陣地。現在情況不同了,麥克阿瑟的態度也改變了。他在1950年上半年曾兩次上書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臺灣是"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的概念,主張美國應援助它而不是放棄它。 由於作為美國統治亞洲支柱的中國國民黨政府的垮臺,使美國的遠東政策發生了決定性的變化。日本現在成了新的支柱,美國人"要像合眾國的一個州那樣確保日本",把它變成真正的東方"反共堤壩"。在這種情況下,麥克阿瑟在對待日本共產黨的問題上態度更加強硬了。他在1950年的新年致詞中強調要排除共產主義勢力,並確認日本在受到攻擊時擁有自衛權。1月,蘇聯領導的"共產黨和工人党情報局"機關報以《關於日本的形勢》為題發表文章,批評日共的和平革命論,號召對美國佔領當局所進行的軍事化和反動化政策進行鬥爭。這一批評在日共內部引起極大混亂,導致主流派和國際派的分裂。在5月3日憲法紀念日,麥克阿瑟發表反共聲明: 日共正在撕下合法的假面具,公然充當國際掠奪的走卒,起著為外國的權力政策、帝國主義的目的服務和破壞性宣傳的作用…。該黨從事上述活動,也正提出了一個問題,即該黨是否還有權享受從它要破壞的國家和法律中所得到的恩惠和保護,而且該黨的活動究竟還能否再看作是憲法所承認的政治運動。 6月6日,麥克阿瑟致信吉田茂,指出共產黨人企圖進行暴力革命的危險性並不亞于軍國主義領導人,因此他命令立即解散日共中央,開除日共中央委員的公職。第二天,他又下令禁止發行日共機關報《赤旗》,清洗其編輯部成員,並在全國範圍內無限期禁止一切集會和遊行示威。吉田此時則對立即宣佈共產黨非法表示異議。他雖然是位堅決的反共分子,但他認為當時的日本土改已經完成,經濟正在恢復,日共的市場很小,且出現內部分裂,還未強大到對日本的穩定構成很大威脅從而非取締不可的地步。 但麥克阿瑟在反共問題上比他更堅決。對此,他只好無可奈何地抱怨說:"美國人真有意思。1945年你們來日本的時候,我們把共產黨都關在監獄裡,是你們要我們把他們放出來。現在,你們又要我們把他們關起來,這就費事了,知道嗎?"說歸說,命令還是要服從的。從7月份起,日本政府在新聞、廣播、教育等機構及整個公共企業和民間企業,不管三七二十一強行解雇共產黨人及其同情者。至年底,共有約2萬餘人被開除。 在"清共"的同時,麥克阿瑟還為改善日本的國際地位,使其納入美國的戰略棋盤,發揮其遠東反共支柱作用而努力。在這方面,他主要做了兩件事。一件是他積極推動了與日本單獨媾和。他認為,締結和約和結束佔領越快,對美國推行現行的亞洲戰略就越有利,因為它"是在亞洲事務中維護我們的領導地位和恢復我們已失去的主動性的一條道路,這可能是我們在目前可以採取的最有戲劇性和最有活力的方式"。在他及國務卿外交政策顧問約翰·杜勒斯等人的推動下,杜魯門於1950年9月發表加速進行對日媾和的聲明。一年後,排除中、蘇等國參加的對日片面和約在舊金山簽署,確立了日本的獨立,同時也確立了日本在政治和軍事上對美國的從屬關係。 另一件是他實現了對日本的重新武裝。朝鮮戰爭爆發後,由於駐日美軍幾乎全部開赴朝鮮戰場,為確保日本國內治安,填補美軍走後留下的空白,麥克阿瑟於7月8日致信吉田茂,命令日本政府建立一支由7.5萬人組成的警察預備隊,並增加海上保安廳人員8000名。吉田接令後,立即著手組建工作,於8月召募了第一批隊員。所謂"警察預備隊"(即後來改稱的自衛隊),實際上是一支由美軍提供裝備並受美軍軍官指揮的正規軍。從此,日本結束了戰後五年沒有軍隊的歷史,開始走上重整軍備的道路。這同新憲法中日本不擁有武裝力量的規定是背道而馳的,儘管它打著"自衛"的旗號。這正是:苦心經營築堤壩,管他違法不違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