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蒙巴頓 | 上頁 下頁
五四


  第15軍各師團殘部開始全線撤退了。日方記載稱:

  這次退卻作戰是日軍戰爭史上未曾有過的艱苦戰鬥。各
  師團既處於艱苦環境中,而將士還由於長期苦戰和補給斷絕,
  早已疲憊不堪;眾多的傷病員即使用全部兵力也不能抬著護
  送,而且處在第一線上的人員也大都患有瘧疾、痢疾和腳氣
  等病,醫藥衛生用品的補給,卻毫無準備。……由於道路泥
  濘崩坍,車輛完全不能行動。而且時值雨季頂峰,橫在我軍
  退路上的蒙尼普爾河、雅納河、尼瓦河、親敦江等幾條大河
  自不待說,所有河床幹道也都氾濫,洪水奔流。至於我軍渡
  河器材、設備,則寥寥無幾,無濟於事。……有些部隊令傷
  病員徒步先行,行動困難的大部分選擇了自殺的辦法。徒步
  的病人,在沿途的密林中力盡而倒下的、被濁流吞沒下落不
  明的不計其數,真是兄哭嗽嗽,淒慘萬狀。

  盟軍的情報人員獲悉了日本南方軍總司令部下達的全線撤退命令,報告給戰區總部,蒙巴頓立即指示斯利姆的第14集團軍7個師開始全面追擊作戰。按牟田口的部署,日軍的總退卻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向親敦江退卻,第二階段向明京山脈退卻。要求各師團殘部應在7月底之前,撤至並佔據親敦江西岸及加包山谷的耶沙皎一線,然後進行第二階段退卻,渡過親敦江,退到明京山脈,進入新的防禦陣地。

  蒙巴頓看出對方的打算,遂令斯利姆派部隊搶佔親敦江上的各個渡口,並讓進攻加包山谷的第81師搶先繞過日第33師團殘部背後聯絡線上的吉靈廟和加里瓦。在困獸猶鬥的日軍官兵的拼命抵抗下,英軍沒有能搶先佔領親敦江各渡口,但仍使牟田口的第一階段退卻目標遲滯到8月中旬。

  8月20日,日軍轉入第二階段退卻,主要目標是渡過親敦江。此時的親敦江因暴雨和山洪,江面寬度已增加到1500米以上,而且各渡河點均暴露在英軍火炮和飛機掃射轟炸之下。日方材料稱:「當時我軍有5000多名重傷病員蝟集呻吟在各渡河點,8月25日,我軍就在這種情況下開始渡河退卻。經過第31、第15師團後衛部隊拼死戰鬥,和渡河戰鬥隊的奮鬥,終於在8月30日夜半,使最後一兵渡至親敦江東岸。9月下旬,第15師團余部向明京山脈、第31師團余部向實皆及曼德勒退卻,軍紀和士氣陷入了最壞狀態,並由於喪失了通訊器材,軍司令部與師團司令部的聯繫不時斷絕。第33師團抗擊腹背之敵,依然保持嚴格的軍紀和高昂的士氣,攜帶所有武器向欽高地的山脈地區退卻。敵軍一部出乎意料地繼續向親敦江東岸滲透,第33師團早已損失慘重,此時更有被孤立於欽高地的危險。然而軍部無法援救他們,只好信憑該師團的勇敢奮鬥精神,期待他們靠自力突破敵人包圍,向後撤退。」

  不過,斯利姆中將的第14集團軍各主力師雖然跟蹤追擊打到了親敦江西岸,卻也沒有能渡到對岸全殲日本第15軍。英國戰史專家利德爾·哈特認為:「其進展之所以被耽擱,與其說是受到日軍的頑強抵抗(日軍現在只剩下一支疲乏、饑餓的殘部),還不如說是由於雨季洪水的緣故。」因為英軍的車輛多、裝備重,不管怎麼說,他們也不如日本士兵能吃苦耐勞。

  牟田口的損失是慘重的。日方自己承認:「當時軍部已無法掌握各師團、各部隊戰鬥力的情況。大致的估計是,最初越過親敦江參加英帕爾戰役的約10萬人中,約損失了3萬名,另有2萬傷病員任其自流地撤到更遠的後方,剩下的兵員還有約5萬名。而這5萬人當中有一半以上是病人。第15軍的武器損失更為慘重。以第15師團為例,一個步兵大隊剩下的武器只有一挺重機槍、兩挺輕機槍和兩個擲彈筒,僅及一個小隊的裝備。據報告,有的師團的步槍總數只有600支左右。」無怪蒙巴頓後來洋洋得意地對妻子說:「這是迄今為止日本人在東南亞遭受的一次最大的軍事失利,因為被消滅的人數比太平洋島嶼的任何一次作戰都多。」

  東京不會饒恕戰敗的將軍。整個英帕爾戰役失敗後不久,1944年9月到10月之間,大本營撤掉了牟田口的第15軍司令官職務,並更換了該軍參謀長和全部主要幕僚,改由片村四八中將任軍司令官,吉田權八少將任軍參謀長。河邊正三也跟著牟田口承擔了失敗的責任,被免去了駐緬方面軍司令官職務,由木村兵太郎中將接任。接著,日本南方軍總司令部在自己的任免權限內,還將第15軍各師團的參謀長也全部更換了,「以圖全面刷新、重建全軍」。

  英國輿論界普遍認為,英帕爾戰役的勝利,稱得上是蒙巴頓「個人的勝利」。因為他一開始就對這次戰役抱有必勝的信心,並且頂住了倫敦某些人的壓力,堅持把戰役打下去。據那位緬甸的流亡總督多爾曼一史密斯回憶,在日軍剛剛發起大規模進攻時,他有一次聆聽了蒙巴頓在高級軍官會議上的講話,「蒙巴頓絕對充滿自信地指出,日本人推進多遠都沒有關係,他們最後將被殲滅掉。」蒙巴頓的理論是:「讓日本人自己去消耗,然後,在雨季切斷他們的補給路線時,再一舉殲滅之。」戰役過程中,白廳沒有給蒙巴頓多少幫助,有時甚至壓他停下來。

  當5月份英印軍隊基本上頂住了日軍的進攻,初戰告捷後,蒙巴頓曾打電報給參謀長委員會,要求得到「明確的最新指示」。布魯克看法早就是明確的。他認為,這次戰役是是勞民傷財,現在應當對蒙巴頓的職權作出規定,以便「如果可能的話結束我們在那一地區不斷增長的義務所帶來的壓力」,即不主張蒙巴頓動用更多的師進行全面反擊。蒙巴頓立即派參謀長波納爾返回倫敦,向白廳的官員們,「令人振奮地描述了英帕爾戰場的情況:日軍將被殲滅,我方部隊的土氣非常高漲,經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他們現在認為和日本人作戰是射擊遊戲的一種極好形式」。這番誇大其辭然而奏效的描述,才使布魯克等人同意蒙巴頓全面反擊的計劃。當然,「假如布魯克當時能夠想像得出這次勝利的規模,也許他就不會那樣冷淡了。」尤其欣慰的是,丘吉爾首相在整個戰役中贊同和支持蒙巴頓的主張,使他能夠打下去。

  在英帕爾戰役的同時,史迪威指揮中國軍隊約3個師的兵力在緬北發動了密支那戰役。史迪威事先沒有把自己的作戰計劃通報給蒙巴頓,因而蒙巴頓也基本上沒有過問密支那戰役的事情。不過,蒙巴頓對史迪威不把自己的計劃向他報告感到惱火,但卻並沒有像史迪威本來想像的那樣有受侮辱感和勃然大怒。他對別人只是這樣平淡地說:「佔領密支那機場真是一條好消息,對嗎?那是我最感興趣的戰線之一,是由我的副手史迪威將軍指揮的。」

  日本第15軍雖然未遭到全軍覆滅的下場,但它的戰鬥力幾乎完全喪失,這就造成了日軍在緬甸已陷入整體上的防禦階段,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主動進攻性軍事行動。然而,蒙巴頓明白,要徹底擊敗他的對手——整個日本駐緬方面軍絕非易事。特別是他在英帕爾戰役後期親臨一線視察時,深刻感到了被武士道精神武裝起來的大多數日本軍人的頑強:「毫無疑問,日本士兵還是像以往那樣剛毅頑強,英國人雖然打死了成千上萬名日本兵,但是統共只抓住了600多名俘虜,其中大部分人還是由於身負重傷或是被營養不良和疾病折磨得氣息奄奄,才無力自戕,當了俘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