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身殘志堅-羅斯福 | 上頁 下頁
一九


  1932年6月的最後幾天,民主黨人興高采烈地從四面八方雲集芝加哥,他們確信下一屆美國總統將由民主黨人來擔任。在同一個城市裡,共和黨人召開了給人以淒慘之感的全國代表大會,怏怏然再次提名胡佛為候選人,這就打消了民主黨人的一切疑慮和擔心。但在民主黨內部,為總統候選人問題,各派之間卻進行著明爭暗鬥。「無冕之王」李普曼千方百計地拆羅斯福的台,大力支持貝克。李普曼在專欄文章中攻擊羅斯福「頭腦很不清醒,目標很不明確,採取的方法不是開門見山」。

  艾爾·史密斯則聲嘶力竭地宣稱:「對於堅持煽動國內勞動民眾以階級對抗和貧富衝突來自我毀滅的任何候選人,我將決心與之鬥爭到底。」與這些人的作法相反,羅斯福卻採取了高姿態,他沒有親赴芝加哥出席代表大會,卻穩坐紐約靜觀局勢。只有他的競選班子在會上四處活動。經過激烈的角逐和幾個回合的戰鬥,羅斯福終於以2/3的多數票獲得總統候選人的提名。李普曼只得正視既成事實,他不得不改口說:「我確信,這位州長的能力或許是被低估了,或許更可能是他還很年輕。他是可以令人驚奇地發展和成熟的。」他宣佈他將「愉快地投羅斯福州長的票」。

  按照傳統的做法,被提名的總統候選人要等待幾個星期,聽候黨的委員會給他送來得到提名的正式通知書;但是,羅斯福決心吹掉政府屋簷下「愚蠢傳統的蜘蛛網」。他打算戲劇性地實現他的意圖,辦法是採取前所未有的行動,由奧爾巴尼飛往黨代表大會會場去發表他接受提名的演說,而不是坐等隆重的通知儀式的到來。

  羅斯福來到芝加哥,就徑直地走上大會講臺,向與會代表,同時也向全國大約有1000萬簇擁在收音機旁的聽眾,發表了字斟句酌的「充滿希望」的講話。「我在履行今後任務之初就打破了一個荒謬的傳統,那就是,一個候選人要在幾個星期裡對所發生的事假裝一無所知,一直等到好幾個星期後才有人正式通知他這件事,」羅斯福說。「你們已經提名我,而我也知道這件事,我現在到這裡來就是感謝你們給予我的榮譽。讓這件事也作為一種象徵,表明我這樣做就是打破傳統。讓打破愚蠢的傳統成為我們黨今後的任務。」但是,有一個傳統他希望能得到保持,那就是民主黨要成為「自由與進步的旗手」,成為「使國家不斷走向真正希望、真正正義和全體公民真正平等之途」的先鋒。

  「美國人最需要的是什麼?」羅斯福問道。「我認為他們需要兩樣東西:包含一切道德和精神價值在內的工作;與工作一起的還有適度的安全,這包括自身的安全、妻子的安全和兒女的安全。工作和安全,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十分重要,不能只是說說而已,更不能就事論事。它們是一種精神價值,是我們的一切重建工作所要達到的真正目標。」為實現這些目標,羅斯福提出了類似他作為紐約州州長所提出的那些計劃:為窮苦者提供聯邦救濟;興辦自給的公共工程項目,以提供職業;廢除禁酒法;造林,以便更好地使用土地;降低對房屋和農場抵押品的利息;調節證券交易;自願執行農作物控制計劃,以減少剩餘農產品;以及降低關稅稅率。當他把這些建議傳達給聽眾時,語調裡充滿了信心。代表們認為,這不是通常那種有意引得代表們拍手叫好的鼓動性的演說,而是「對形勢的明晰分析」和對一個大膽的解決方案所作的概述。

  直到講演的結尾,羅斯福才加進一些充滿激情的話語。他說;「人類從每一次危機、每一次劫難、每一次災禍中獲得新生時,他們的知識變得更加廣泛,道德更加高尚,目標更加純潔。而今天這是一個思想渙散、道德墮落的時代,一個自私自利的時代……我們不要只責備政府,也要責備我們自己。要相信,我們的幾千萬公民希望他們傳統的生活準則和思想準則,並沒有一去不復返,他們的這一希望不會落空,也不應該落空。」

  「我向你們宣誓,我為自己宣誓,」羅斯福說,「要執行有利於美國人民的新政。讓我們全體在場的人都成為未來那種富有成效和勇氣的新秩序的預言者。這不單是政治競選,這是戰鬥號令。請你們幫助我,不光是為了贏得選票,而是要在恢復美國固有的這一偉大進軍中取勝。」最後羅斯福宣佈:「競選于今晚10時開始!」

  當歡呼聲還在芝加哥體育場裡回蕩時,羅斯福立即開始了競選總統的戰鬥。在競選期間,他發表了16次長篇的演講和67次較短的演講,而且在火車後部的講臺上發表了無數次不拘形式的談話。沿途他所看到的經濟危機後的景象使他大為震驚,情況比他想像的還要糟。到處是失業的人群,到處是等待救濟的饑民。他說:「我觀察過千千萬萬個美國人的臉孔。他們露出了迷路兒童似的驚惶之色。」羅斯福因此憶起了停戰後的歐洲,像是又看見了飽受戰爭災難奴役的人們。從而更加激起了他對共和黨政府的不滿。他曾用四句話概括了他對胡佛政府的批評。

  第一,它通過錯誤的經濟政策鼓勵了投機活動和過剩生產。

  第二,它企圖儘量縮小大崩潰的含義,使人民認識不到其嚴重性。

  第三,它把大崩潰的根源錯誤地歸罪於世界上其他國家。

  最後,它拒絕承認和改正自己給國內帶來的不幸,它遲遲不進行救濟;它忘記了進行改革。

  羅斯福一再提出這類指控,直到競選將近結束時,他才在巴爾的摩宣佈,要「對共和黨現領導的『四騎士』:破壞、延誤、欺騙、失望」進行一場戰爭。

  投票前,羅斯福在民意測驗中遙遙領先,勝利已成定局。儘管胡佛本人也知道沒有連任的希望,然而這位以興辦「慈善事業」聞名的人,卻採取「嚇唬選民,讓他們擔心羅斯福會做壞事」的策略來低毀羅斯福。但是,胡佛所到之處,聽到的盡是「絞死胡佛!胡佛是殺害退伍軍人的兇手!」的喊聲,選民用雞蛋和西紅柿投擲胡佛的競選專車。一個在任內使全國1/7的人不得不靠施捨度日的總統,賴在白宮的日子指日可待了。

  11月8日一早,羅斯福在海德公園村投票後回到了紐約市,在家人和朋友圍繞下在民主黨總部聽取選舉結果。他興高采烈地親自接聽現場指揮人員打來的電話。羅斯福節節勝利。當他得知賓夕法尼亞這個「基石州」60年來第一次投了民主黨的票時,他哈哈大笑起來。隨後有兩個穿黑衣褲的人溜進了房間,整個晚上都在州長左右值勤。他們是特工人員,羅斯福今後終生都要在他們的監護下生活了。最後路易斯·豪從「第一線」打來電話,向羅斯福表示祝賀。「你好,富蘭克林,」他說。「看來我現在總算大功告成了。」羅斯福請他過來,以便當眾宣告:「為取得這次偉大勝利,在美國有兩個人的功勞比誰都大。一個是我的老朋友和同事路易斯·麥克亨利·豪上校,另一個是好樣的美國人吉姆·法利。」

  羅斯福以2280萬票對1575萬票獲勝。他在48個州中贏得了42個州,共得472張選舉人票,胡佛只得到6個州的59張選舉人票。自72年前林肯以212票對21票的10與1之比擊敗麥克萊倫以來,這是美國兩黨競選史上第二個懸殊的比率。從此,富蘭克林·羅斯福臨危受命,入主白宮,於1933年3月4日起成為美國第三十二屆總統。正是:入主白宮遂心願,勵精圖治繪新篇。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