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身殘志堅-羅斯福 | 上頁 下頁
一七


  第七章 問鼎白宮

  經濟危機似瘟疫,入主白宮創時機;
  失業大軍過千萬,群眾渴望新藥劑。

  席捲全世界的這場經濟危機,為羅斯福進入白宮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在他取得1930年州長選舉的全面勝利後,就立即開始了爭取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活動。在他進入奧爾巴尼州政府那天,受到5000名群眾冒雨夾道歡迎,群眾向他高呼:「我們的下一任總統!」

  羅斯福為自己的競選活動親自作出重大的戰略決策,而日常工作則託付路易斯和法利去辦。這兩個人之間有著鮮明的對比。路易斯形容枯槁,眼眶深陷,態度常常粗暴嚴厲;法利則是和藹可親的個子高大的愛爾蘭人。路易斯·豪在暗裡活動,充當競選的「參謀長」;而法利則賦有一種從容不迫的氣度和驚人的記憶力。遇到多年前偶爾見過面的某個政界小人物時,他不僅能記起他的名字,而且還能想起一些細節從而說些奉承話。由於他具有這套本事,他在政壇突擊隊中,即搖旗呐喊的群眾中很得人心。在1930年的競選以後,羅斯福給法利寫信說:「你幹得很漂亮,我用不著對你說,我是多麼感激你!」

  1931年初,路易斯和法利創立了一個掩護競選活動的組織「羅斯福之友」,向爭取提名公開跨出了第一步。正當吉姆·法利周遊全國爭取民主黨廣大黨員支持羅斯福做候選人時,經濟形勢意外地開始好轉。生產、工資和股票價格開始回升,建設速度也加快了;但轉眼之間,好像是離去的風暴又以排山倒海之勢呼嘯而來,這次是從大西洋彼岸刮來的,它席捲了美國的銀行界。

  1930年,共和黨控制的國會通過的以鄰為壑的霍利一斯穆特關稅稅率,使外國貨物幾乎完全不能進入美國,這更加破壞了歐洲經濟。奧地利最大的信貸銀行倒閉了,恐慌和失望的波瀾所及,緊密相聯的國際金融結構遂告分崩離析。照胡佛的說法,「一場惡夢」接踵而來。先是英國,接著是除了法國和美國以外的所有工業大國都放棄了金本位。美國的一些銀行本已由於國內債券價格和抵押證券的疲軟而搖搖欲墜,現在由於它們所投資的外國債券價格下跌而—一垮臺。

  1931年9月,305家銀行關閉了;10月份總數達到了522家,胡佛終於認識到「來自國外的打擊」使他為結束危機所做的種種努力剛見成效就遭到徹底失敗。統計表上的失業數字猛增到1500萬,實際可能高達1700萬,占了整個勞動大軍的1/4。農產品價格幾乎降到最低點,在1929年的業已跌價的基礎上又下跌了60%。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股票價格由崩潰前的87億美元暴跌到1933年的19億美元。同一時期的國家收入,比以前大約減少了一半。在工業停滯的同時,大批銀行倒閉,估計有多達1萬家銀行關了大門,吞掉了小額存戶的存款,使千家萬戶瀕於死亡的邊緣。

  面對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巨大災難,胡佛總統輾轉不眠,吃睡不寧,夜間只能睡上二三個小時,由於勞累和發愁眼睛熬紅了,但他無法扭轉這一嚴重的局面。他已意氣消沉。雕刻家格曾·博格勒姆說:「如果你把一朵玫瑰花放在胡佛手裡,花也會枯萎。」抱怨、咒駡、憤怒到處皆是,整個美國亂成一團。

  胡佛的威望、信譽徹底垮臺了。曾幾何時,他身穿大禮服,乘坐新式福特車,馳向賓夕法尼亞大街白宮時,沿路看到的盡是令人眼花繚亂的各式廣告牌,心頭一陣高興,玩味著他將在就職典禮上發表的宏論:美國到處是機會,只要你能抓住它!他竟敢許願,在他領導下,美國每個家庭的「車庫裡將有一輛汽車,揭開鍋就有一隻雞」。他大言不慚地吹噓:「今天我們美國人比以往任何國家的歷史都更接近于最後戰勝貧困。」

  在共和黨政府的鼓勵下,由金融巨頭操縱的證券交易市場,吸引了各階層人民。汽車司機、店員、主婦、小業主、學生,都成了證券市場的主顧。他們受到這樣的宣傳:買股票就能賺錢,早買早賺,不買就是讓別人賺。有一位富豪向一心發財的人們獻策,他說:「一個人一周儲存15美元,用來購買好的股票,在20年內他就會擁有8萬美元。」當時的報上刊登了許多這樣的報道:一個理髮師購買通用汽車股票賺了5萬美元。一個出租汽車司機在美國鋼鐵公司股票上賺得10萬美元。其實他並沒有得到現鈔,只是手中的股票不斷升值,幾倍幾十倍,越是上漲就越不肯拋出。

  市面上的股票不夠應付了,工業、公用事業、鐵路和銀行就「像製造肥皂塊那樣」趕緊製造新股票上市。從1925年1月正日到1929年10月,列入紐約證券交易所價目表上的股票,從4.434億股,增加到10億股以上。甚至發生這種情況,一些大公司把自己的股票當作現金發給工人,卻大受歡迎。人們見面時,不談別的,只談股票。許多新發行的面值較小的股票,都到了小投資者和小投機者手中。他們對這些股票所代表的廠家的情況毫無所知,一味等著股票漲價。一心想發財,一心想發大財,成了當時美國社會幾乎普遍存在的一種特殊的「瘋狂症」。

  胡佛是美國白宮裡最後一位「標準的自由派」,是政府不應干預市場學說的最後一位捍衛者。他認為,這次蕭條是歐洲經濟崩潰的產物,而「不是國內弊政的結果」。因此,胡佛主張採取自然調節的政策,讓危機自然而然地過去。他反對聯邦政府干預經濟,以保持「美國個性」。對待經濟危機,他有幾個贊成和不贊成,即:贊成援助大企業、大銀行,不贊成援助失業工人,以免培養「懶漢」;贊成舉辦聯邦需要的公共工程,但不是以安排失業者為目的;贊成貸款,不贊成贈款;贊成以救濟款買飼料餵牲口,不贊成把救濟款用來救濟農民;贊成由私人和當地辦一些救濟活動,不贊成聯邦來辦,以避免聯邦「集權」。

  有人問胡佛,為什麼體面的人也在街頭設攤賣蘋果?他回答說:「種蘋果不如賣蘋果賺錢,所以大家都去賣蘋果。」總統先生的妙答,被輿論稱為對失業問題的「難以置信的反應」。在胡佛政策思想的指導下,受惠最多的是大銀行、鐵路和保險公司。因此他所辦的復興金融公司得到了「富人賑濟所」的諢名。

  在美國歷史上,很少有像胡佛那樣受到老百姓諷刺、憎惡的。僅在1932年一年間,被地方執法官從被抵押而逾期末贖的住宅中趕走的家庭達27.3萬個,到1933年有100萬個家庭無家可歸。這些人住在大城市近郊的荒地上用破鐵皮、紙板和粗麻布搭起來的窩棚中。窩棚稱為「胡佛別墅」,窩棚區名為「胡佛村」;失業者手中拿的破口袋叫做「胡佛袋」,在公園長凳上過夜的流浪者身上蓋的舊報紙叫做「胡佛毯」。當時美國需要救濟的家庭和個人數以千萬計,人民群眾強烈不滿。有的地方出現了有暴力色彩的抗議運動,首先發難的是農業地區。衣阿華州的奶農,為反對州政府對牲畜強迫進行結核菌檢驗而大動干戈的短促的「奶牛之戰」就是這樣的一個例於。揮舞著棍棒的農民,把派去監督這次檢驗的政府代表打得抱頭鼠竄,只是在動用了州國民警衛隊並施放了催淚彈之後才被鎮壓下去。另外一些農民組成「農民休假聯合會」,他們停止到城市出賣農產品,舉行「農業罷工」以示抗議。他們唱道: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