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沙場鬥獸-隆美爾 | 上頁 下頁
二九


  7月28日,隆美爾飛回德國。在新維也納城的家中和露西呆了兩天。31日又飛往東普魯士「狼穴」——希特勒大本營。在這個叫做「格爾利茨林場」的地方,希特勒和他的「國家、黨和國防軍」的親信就住在第Ⅰ號營地。這裡的臥室和工作室都是由鋼筋混凝土構築的掩體,每個掩體都有兩個和更多的小房間。希特勒的掩體位於最北角,因為這位獨裁者怕見陽光,窗戶開在北面。希特勒與隆美爾親切握手,祝賀他在薩盧姆取得的勝利,並把蘇德前線的作戰地圖拿給他看,指著那些箭頭告訴隆美爾,德軍主力正在插向蘇軍後方。在隆美爾動身之前,希特勒批准了他為進攻托卜魯克將採取的特殊措施而提出的幾乎全部要求。事後,希特勒派隆美爾去見墨索里尼和意大利最高統帥部總參謀長休果·卡瓦利諾將軍。

  8月6日上午,隆美爾在德國武官林特倫陪同下與墨索里尼和卡瓦利諾進行會談。話題圍繞著7月初接替加里波爾蒂職務的埃托爾·巴斯蒂柯將軍的報告進行。意方提出: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進攻托卜魯克是合理的,並討論了放棄薩盧姆和托卜魯克退守托卜魯克以西的後備戰線的可能性。隆美爾則堅持認為薩盧姆前線具有光明的前景,德意聯軍能夠守住這一陣地並打敗敵軍的優勢兵力。他聲稱只要能得到充足的後勤補給,勝利是完全有把握的。隆美爾的自信說服了墨索里尼,後者又從中看到了建立環地中海帝國的前景,遂同意了隆美爾的計劃並指示卡瓦利諾和林特倫立即飛往利比亞進行必要的部署。在返回利比亞的途中,隆美爾的飛機發生了故障停在雅典檢修,8月8日才飛抵巴迪亞機場。

  建立非洲裝甲兵團的命令於8月15日正式生效。這無疑是希特勒為未來擴大侵略的計劃採取的重要措施。隆美爾在揣度著,「我不太明白這是否證明我是一個總司令。」因為通常只有集團軍指揮官才可以這樣稱謂。這個不倫不類的「兵團」恐怕只能稱作「司令官」了。然而,隆美爾於8月15日發出第一道命令時就選用了這樣的題款:「第1號集團軍令。」8月21日,他又得隴望蜀起來:「和我平級的同僚,全是『四顆星』的大將,如果這裡的一切都能按計劃實行,到戰爭結束時我或許也能夠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9月底,隆美爾仔細研究了自己的第一張津貼單,發現他得到的是集團軍指揮官的薪俸。「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在做夢。」他欣喜若狂地告訴露西。

  德意兩國正在調兵遣將。1941年8月末,一個新編師開始抵達非洲,起初稱「非洲師」,後來改稱第90輕型裝甲師。第5輕裝師也開始改編為第21輕裝師。這樣非洲裝甲兵團便轄有第15、第21裝甲師和第90輕裝師。其中第15和第21裝甲師各有一個2營制坦克團、一個2營制裝甲運兵車團、一個偵察營、一個反坦克炮兵營、一個摩托化步兵營、一個通訊營、一個3營制炮兵團以及後勤補給分隊,這兩個師仍編成非洲軍。第90輕裝師應編制3個摩托化步兵團和1個坦克營,但直到11月份才完全裝備起來。一群在隆美爾軍事生涯中將起重要作用的將校也陸續抵達非洲。

  隆美爾的裝甲兵團參謀長是6月中旬抵達的阿爾弗雷德·高斯。此人是陸軍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是個沉默寡言、態度和藹的工兵將軍,二人成了要好的朋友。作戰處長是39歲的齊格菲爾德·威斯特法爾中校。此人出身貴族,至戰爭結束時晉升為中將。情報處長弗裡德裡希·馮·梅林津少校則出身軍人世家,其父是一位炮兵中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丟了性命。梅林津曾服務于陸軍總參謀部和一集團軍群總部,參加過對法戰爭及入侵希臘和南斯拉夫的巴爾幹戰爭。他在非洲裝甲兵團任情報官直到阿拉曼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已升任少將。戰後寫過一本《坦克戰》,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坦克作戰的重要參考文獻。非洲軍指揮官直到10月份才找到合適人選。此前選定的幾個人中,其中兩個因難以適應北非沙漠的惡劣環境打道回府了,最後,由路德維希·克魯威爾中將就任非洲軍指揮官,他出身于多特蒙德一個富裕的出版商之家,在入侵法國時任第2裝甲師指揮官,是個真正機械化部隊軍官的典型。非洲軍新任參謀長是42歲的弗裡茲·拜爾萊因上校,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是個列兵和未被授銜的軍官,後來成了海因茲·古德裡安的部下,在侵蘇戰爭中已積累了坦克戰的經驗,後來晉升中將。戰後曾執筆完成了隆美爾戰史稿未完成的部分章節。隆美爾在一封給露西的信中稱他這幫新部下「比老部下好得多」。

  意軍也進行了改編並得到加強。由阿雷艾特裝甲師、的裡雅斯特裝甲師和特蘭托裝甲師組成第20裝甲軍,由巴斯蒂柯直接指揮。由帕維亞、波洛尼亞、佈雷希亞、薩沃納共4個步兵師組成第21步兵軍。上述意軍部隊在作戰時大部調歸隆美爾指揮。隆美爾和意大利部隊的指揮官們相處的並不融洽。他特別討厭自己的頂頭上司、新任意大利非洲駐軍總司令巴斯蒂柯。此人風度翩翩、留著唇髭,是墨索里尼的私交。德國人罵巴斯蒂柯是個「難對付的、蠻橫的獨裁者」。7月底巴斯蒂柯曾把風塵僕僕、頭髮蓬亂的隆美爾召到他在昔蘭尼加的宮殿裡,明確地向他表示,他要給這只沙漠之狐帶上籠嘴。按照德意兩國商定的結果,隆美爾的非洲裝甲兵團是受巴斯蒂柯指揮的。可是,隆美爾依然我行我素,多次越過巴斯蒂柯直接找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撐腰。

  英軍在1941年仲夏一戰中的損兵折將,使丘吉爾格外想達到將德意軍逐出非洲大陸的目標。

  丘吉爾認為德軍主力已陷入蘇德戰場,如果蘇軍擊退德軍,蘇軍就可以說:「全是我們自己幹的。」如果德軍徹底打垮蘇軍,就會調過頭來在北非和地中海發動大規模進攻。當時他和他的將軍們大都認為蘇軍被徹底打垮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因此,丘吉爾決心在德軍從蘇德戰場騰出手來之前徹底打敗隆美爾。他決定動用更大的兵力,重新發起進攻。他的軍事顧問們告誡說,英國的長遠決策應該是先保衛英國本土、再保衛遠東特別是新加坡(正受到日軍越來越嚴重的威脅),然後才輪到中東。

  新任英中東軍總司令奧金萊克是個出色的戰略家,他認識到英軍坦克尚不符合沙漠機械化戰爭的需要,軍官們的戰術思想落後,因此迫切需要改進裝備和加強訓練,待改裝和訓練完成後才能發動進攻。丘吉爾對此置之不理。英軍源源不斷地開往非洲,共增調了12個坦克隊、4個步兵師。其中運進托卜魯克2個坦克隊、1個步兵師。隨後對部隊進行了統一整編。這支部隊改名為第8集團軍,集團軍司令為艾倫·坎甯安中將,轄第30裝甲軍和第13軍,除由1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旅編成的托卜魯克守軍外,還轄有3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和2個坦克旅。(參見附表二)編成兩個軍:一個是戈德溫·奧斯汀中將的第13軍,另一個是諾裡中將指揮的第30裝甲軍,除了騎兵出身的第30軍軍長諾裡外,沒有一個新的司令官有過指揮坦克和對裝甲部隊作戰的經驗。原來選拔為第30裝甲軍司令的坦克專家,在進攻前夕因飛機墜毀而喪命,英軍才派諾裡接任的。艾倫·坎甯安是位出色的陸軍將領,但對裝甲戰並不熟悉。總司令奧金萊克雖是一位出色的戰略家,可不是一個好的戰術家,在制訂作戰計劃時往往缺乏細節,缺乏將自己的意圖貫徹到底的手段和方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