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沙場鬥獸-隆美爾 | 上頁 下頁 |
三 |
|
1917年1月,隆美爾指揮一支從全營各山地連抽出3名至7名士兵組成的先遣隊在羅馬尼亞境內作戰。在一次獨立作戰行動中,隆美爾再次取得了勝利。他趁著夜色潛入到位於敵軍戰線後方近10公里遠的戈根斯特村,忍受著刺骨的寒冷潛伏在村外的田野上,直至敵人進入了夢鄉後才突然發起進攻,400多名羅馬尼亞官兵戰戰兢兢地鑽出被窩,稀裡糊塗地做了俘虜,被送往戰俘營。7月,全營調往法國,隨後又返回東線。 8月10日,就在他們到達那裡兩天后,隆美爾第三次負傷,一顆子彈擊中了左臂。他不顧傷痛,堅持戰鬥了兩星期。9月26日,他所在的營被調往一個更為緊迫的戰場――意大利北部。 自1915年參戰以來,意大利軍隊一直懷著奪回特倫斯特的亞德裡亞港的希望和奧匈帝國軍隊作戰。至1917年9月,兩軍在伊松索河的邊境上已進行了11次交戰,最後一次被稱作「伊松索河第十一次交戰」。但它更為人所共知的名稱是「巴因齊紮交戰」,即以發生過激烈戰鬥的臺地地名得名。進攻的目的是奪取天然的山區,佔領這些山區後便可保障戰線正面的穩固。意軍的進攻使陷於困境的奧軍被迫向德軍求救。魯登道夫在回憶錄中承認,一旦意大利發動新的進攻,奧軍便不可能再堅持下來,「意大利戰線上的奧匈軍隊需要德軍增援」。於是,德軍統帥部組建了第14集團軍,由馮·貝洛將軍指揮,前往增援奧軍。隆美爾所在的營就屬第14集團軍。意大利北部地勢險要,峰巒疊嶂,河流湍急,與法國的大平原截然不同。德軍的目的就是要消滅意軍于伊松索河。馮·貝洛計劃在托爾米諾附近實施主要突破,直插伊松索河南面的意軍主要防線,該防線的制高點是高聳入雲的蒙特山、庫克山、科羅弗拉山脊和1114號高地。每個制高點都有大量意軍防守。 貝洛決心將1917年初德軍同俄軍作戰中形成的步兵滲透戰術與集中猛烈的炮擊相結合,以打開通往意大利的山隘通道。隆美爾有了用武之地。部隊在伊松索河以東秘密集結,晝伏夜行。由於協約國的海上封鎖,德國軍用物資匱乏,官兵營養不良。加之要攀山越嶺,部隊疲憊不堪。10月23日,大雨滂沱,這雖有助於貝洛隱蔽自己的進攻意圖,然而雨也使山澗小溪陡漲,匯成兇猛的洪流,隨時都有可能將人員和裝備捲進深淵。就是這一天的淩晨2時,德奧軍隊首先以猛烈炮火襲擊意軍的掩體、指揮所、炮兵陣地和交通線。晨8時步兵發起進攻後,在一個半小時內就突破了意軍陣地的兩個地段。到10月26日,突破地段已擴展到寬達28至30公里,縱深達10至15公里。這次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重要的戰役之一,德奧軍隊完成了一次在整個戰爭中少有的正面突破。 在戰役發起的第一天,隆美爾率部進攻科羅弗拉制高點。該制高點上的意軍炮兵掩體由混凝土構築而成,並由頑強的機槍手掩護,「像要塞一樣」阻擋著隆美爾的部下向南向西發展。戰鬥一直激烈地進行著。 11月23日夜裡,隆美爾詳細偵察了敵人的防禦工事,選定了一個突破口。24日天剛拂曉,他的先遣隊便插入意軍陣地前沿,隨之突然發起進攻,激戰3小時後攻克了庫克山。意軍發現隆美爾突然出現在其後方,頓時喪失堅守的決心,防線開始崩潰,德國步兵乘勢從突破口湧入。然而普魯士軍隊的最高勳章――功勳獎章――卻被一名巴伐利亞軍官舒爾納拿去了。舒爾納也是一名勇猛的軍官。他驅使自己那些疲憊不堪的士兵前進,率先奪占了整個科羅弗拉山脊的咽喉――1114號高地。這使隆美爾十分憤怒,他認為首先取得突破的是他,榮譽自然應該歸他所有。戰後他曾請官方戰史學家對這段歷史的記錄做適當修改,公正地記述他和他的部下們的功勞。 隆美爾在憤怒之餘把眼睛盯住了另一次獲得功勳獎章的機會。因為馮·貝洛將軍曾經明確允諾:率先登上意軍陣地最高點――1800多米高的蒙特山――的軍官將獲得功勳獎章。他從俘虜口中得知,該山由意軍一個團駐守,而他只有100個人,6挺重機槍。隆美爾還是冒險發起攻擊。黃昏時分,經過一番激戰,他率部沖到蒙特山最後一個山腳下。此時他和部下均已疲憊到了極點,但仍往上沖。意軍士兵和機槍手都埋伏在岩石後面。隆美爾讓6挺機槍一起開火。士氣低落的意軍在遭到突如其來的打擊後被迫走出掩體投降。 至25日上午11時,盤踞在最高點上的120名意軍官兵也放下了武器。隆美爾共俘虜了35名意軍軍官和1200名士兵。現在他志得意滿地立在高高的山峰上,命令手下的人打一發白色、三發綠色信號彈,這是表示已攻佔主峰的信號。然而,德軍總參謀長埃裡希·魯登道夫第二天卻宣佈說:蒙特山是由西里西亞連隊指揮官瓦爾特·斯奈伯中尉攻克的。斯奈伯顯然攻克的是另一座高地。隆美爾再次與功勳獎章無緣,氣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他向自己的頂頭上司營指揮官西奧多·斯普諾塞少校訴說了自己的委屈,並越級向軍司令官寫了一份正式控訴書,但卻如泥牛入海杳無音信。 兩度被不公正地對待並沒有減殺隆美爾的衝殺勁頭。防線被突破後,意軍的撤退變成了一場大潰逃。德軍窮追不捨。隆美爾所在的營是整個第14集團軍的先鋒,而隆美爾的先遣隊又是全營的前衛。在追擊中,他儘量採取迂回行動和滲透戰術,始終使敵軍處於高度緊張恐懼狀態;他把發揚火力當作最好的心理戰手段;由於前進速度過快和彈藥消耗過大,他就不失時機地奪取敵人的彈藥補充自己。他們翻越銀雪素裹的山梁,稍有不慎便會滑進山谷;攀登劍削的懸崖,終於繞到了意軍的背後。11月7日,他們攻克了一座高達4700公尺的山峰。 11月9日又奪占了另一個隘口。接著他率部沿著一條又窄又深的山谷向意軍山地防禦系統的中堅隆格諾恩鎮進發。在這條羊腸山道上,有一座架立在約1700公尺高的深谷上的橋樑,當他們進抵離隆格諾恩鎮約1公里的地方時,皮爾弗河橫亙在面前。意軍發現他們後,一邊以步、機槍猛烈射擊,一邊炸毀了橋樑。隆美爾以雙筒望遠鏡觀察到河對岸大批意軍正在向南潰退,便果斷率1個連和一個機槍排順流而下。稍後,18名德軍士兵搶渡過皮爾弗河,下午4點,更多的人渡了過去,並在離隆格諾恩鎮南端不遠的岸邊構築了陣地。夜幕降臨時隆美爾也渡過河去,隨即率不足1個排的兵力向隆格諾恩鎮挺進,結果誤入了意軍機槍手堅守的街壘。 意軍機槍手們在25米左右距離上猛烈掃射,德軍無處躲避,頓時傷亡過半。隆美爾率餘部狼狽逃竄,意軍窮追不捨。其餘的人都受傷或被生擒,只有隆美爾逃回,在隆格諾恩鎮南邊與自己的先遣隊會合。事後他回憶說:「猛烈的火力簡直令每個人心驚肉跳。」為防止意軍趁夜進行翼側包圍,隆美爾下令放火燒毀了沿途的房屋,大火把整個戰場照得如同白晝。這在以後成了他的拿手好戲。深夜,斯普諾塞少校所率的營主力和奧軍一個師趕到後,隆美爾的小部人馬才轉危為安。11月10日拂曉,德奧部隊重新發起進攻,駐守隆格諾恩鎮的意軍一個師近萬人被迫投降。隆美爾的先遣隊立了首功。當戰役結束後,關於隆美爾及其部下的官方報道這樣寫道:「這些勇士倒在軍營宿舍該自己享受的床上,像死人一樣沉入了夢鄉。」一個月後,德皇威廉二世授予隆美爾久已渴望的功勳獎章。嘉獎令說,這枚獎章是對他突破科羅弗拉防線、攻克蒙特山、佔領隆格諾恩的獎賞。自此以後,隆美爾總是把這枚象徵著戰功與榮譽的獎章掛在脖子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