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華西列夫斯基 | 上頁 下頁 |
八三 |
|
◎第十九章 對日作戰費運籌 調兵遣將苦思謀,對日作戰費運籌; 秘赴遠東設大帳,只待東風吹「滿洲」。 一般人們都把1945年8月開始的蘇聯對日作戰稱為遠東戰役。同以往很不相同的是,斯大林或總參謀部都沒有給這次重大的戰役行動正式命名,也沒有給它確定一個什麼代號之類的稱呼。 這次戰役的直接戰略目的是,通過三路大軍從滿蒙邊境、北部中蘇邊境及北朝鮮方向的相向突擊,徹底摧毀駐紮在中國東北境內的日本關東軍主力,從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中國東北廣大地區及北朝鮮,加速東方法西斯日本帝國主義的最後敗亡。基於此點,當華西列夫斯基與總參謀部在制定此次對日作戰計劃的時候,特別著重考慮和分析了日本關東軍各部隊的兵力兵器、作戰能力以及具體部署等一系列問題。 需要事先說明的是,當華西列夫斯基全身心投入對日作戰計劃的制定之前,總參謀部和大本營已經按照斯大林的指示,對整個遠東戰局的形勢作出了初步的估計。當時曾認為,當日本在確信希特勒德國必然失敗之後,很可能仍不放棄其進攻蘇聯的計劃。一方面,日本出於救援它的法西斯德國盟友,可能在東方採取積極行動而推遲前者的迅速敗亡。另一方面,日本關東軍的力量仍然十分強大。在整個蘇聯國境線上都一直配置有重兵。日本空軍和海軍的作戰基地距蘇聯國土也很近,這也使得它很容易對蘇聯的重要目標和遠東部隊實施突擊進攻。這樣,最初的遠東作戰計劃仍是以防禦為主的。在4月底甚至5月中旬以前,最高統帥部給遠東各部隊下達的都是防禦命令。後來由於形勢的迅速發展及大量部隊的東調,總參謀部才向大本營提出了改防禦為進攻的新的遠東作戰方針。 當時,山田乙三大將領導的日本關東軍仍是一支實力雄厚、攻擊能力強大的作戰部隊。不論在部隊裝備還是戰鬥素養方面,它一直是日軍中最強的。截至1945年8月上旬以前,它總共擁有作戰兵力近100萬人。其編成內計有第1和第3方面軍、獨立第4集團軍、空軍第2集團軍和松花江區艦隊,後來又增加了第17方面軍和第5集團軍兩支部隊。此外,隸屬于關東軍指揮的還有所謂「滿洲國」、內蒙和綏遠等省的近3O萬人部隊。當然,這部分部隊在裝備和作戰能力上都遠遠不能與關東軍相比。其時,關東軍司令部設在偽「滿洲國」的首都新京(長春),後來又在通化設立了一個作戰司令部。 5月8日,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後,日軍參謀本部和關東軍司令部聯合研究了蘇軍可能對日作戰的期限問題。當時認為,蘇軍很可能在嚴寒到來之前實施進攻,但其準備完成時間至早應在8—9月份。據此,日本陸軍部於5月30日向關東軍下達了新的對蘇作戰要點。該要點規定的作戰目的為:「擊潰入侵滿洲之敵,確保京圖線(新京到圖們)以南、京連線(新京到大連)以東要地,以利於堅持全面作戰。」這說明,日軍將要改變原來那種進攻戰略為防禦作戰。這就要求散在中蘇國境線上的各兵團及大量作戰物資向後撤移。按計劃,撤移工作必須在9月下旬完成。 此後一直到戰爭爆發前的關東軍防禦部署情況大致如下: 喜多誠一大將指揮的第1方面軍擔負「滿洲國」東部的防衛任務,其所轄第3和第5集團軍計有10個步兵師團和1個旅團的兵力。全部展開在蘇聯濱海地區南部的邊境上,主力則部署在通向哈爾濱和吉林的牡丹江方向上。方面軍司令部設在牡丹江市,兩個集團軍的司令部則分別設在延吉和拉河。 後宮淳指揮的第3方面軍負擔「滿洲國」西部的防衛,其所轄第30和第44集團軍計有8個步兵師團、3個步兵旅團和1個坦克旅團的兵力。其中兩個師部署在蒙滿邊境一線,其餘主力則集中在奉天(瀋陽)附近地區。方面軍司令部設在奉天(瀋陽)市,第30集團軍司令部設在新京(長春),第44集團軍司令部設在遼源。 上村幹男中將指揮的獨立第4集團軍分散部署在海拉爾,齊齊哈爾、哈爾濱和黑河一線,擔負著「滿洲國」北部和西北部的防衛,在它的編成內計有3個步兵師團和4個旅團的兵力。司令部設在齊齊哈爾。 原田宇一郎中將的空軍第2集團軍司令部設在新京(長春)。擁有作戰飛機1500餘架,但日方說能夠作戰的還不到150架。此外,在朝鮮部署的還有空軍第5集團軍,擁有作戰飛機約600架。該兩個空軍集團軍前者是掩護「滿洲國」方向,後者系掩護朝鮮方向。 司令部設置在漢城的日軍第17方面軍,是關東軍的預備隊。其所轄計有第34和第59集團軍9個師團的兵力。其中第34集團軍的司令部設置在北朝鮮的成興,司令官櫛淵煊一指揮2個師團擔負北朝鮮的防衛;其餘大部則由方面軍司令上月良夫中將統帥,部署在南朝鮮地域,以防美軍乘機實施登陸作戰。 此外,關東軍司令部尚有1個步兵師團、1個步兵旅團和1個坦克旅團的預備隊,負有特殊使命的是專門由偵察員和防坦克狙擊手組成的敢死旅團。再就是在各防衛戰區配合日軍作戰的「滿洲國」軍隊。 根據日本關東軍的上述實際兵力及其部署狀況,華西列夫斯基和總參謀部分析了敵人的弱點和優勢,並以此為基礎結合當時遠東蘇軍的實際情況,展開了制定對日作戰計劃的全面工作。其中主要一點是,經過請准最高統帥斯大林同意,根據遠東新的敵我對比變化,他們提出了改防禦為進攻的戰略。華西列夫斯基認為,現在對日作戰已經完全不同于當年在庫爾斯克弧形地帶的對德作戰。現在,可以肯定地說,在德國投降後日軍根本不敢再進攻蘇聯了。所以必須堅決地賣施突擊進攻才能最後消滅關東軍。 華西列夫斯基認為,日本關東軍的部署及其戰略意圖顯然是守勢,它在兵力配置和部署方面的最大弱點在於缺乏可靠的後方。首先,它與日本本土相距太遙遠,交通線太長,北滿和西滿的鐵路網不甚發達,而中滿和東滿鐵路線也都在蘇聯空軍的航程之內。其次,整個關東軍的部署全被長達4500公里的蘇蒙弧形國境線所包圍。它的中國後方和朝鮮後方也被中朝兩國抗日武裝的不斷襲擊和騷擾活動搞得極為不寧。在張家口以南晉綏地區、錦州以西的冀熱遼地區,都有中國共產黨人的八路軍和地方武裝,而在廣大東北地區當地民眾都對日軍懷有深仇大恨。再次,關東軍需要防衛和掩護的戰線太長,它不可能有足夠的兵力在整個邊界和所有的障礙地區設防。如從蒙古東部通往多倫和張家口的山地和沙漠地帶,就是它防禦最薄弱的所在地區,這裡既沒有築壘工事,也沒有部隊加以掩護。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