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華西列夫斯基 | 上頁 下頁 |
八四 |
|
關於日軍的長處,華西列夫斯基認為,在濱海地區對面蘇軍可以實施進攻的各個方向上,已經全被關東軍的築壘防禦和大量兵力所封鎖。僅在這裡,就有大片築壘地域8處,每處縱深達40公里以上,正面寬度則有20—100公里,在它的後面,還有第17方面軍的預備隊。此外,這個方向的進攻,不僅要突破這些堅固的築壘,還必須強行通過綿長的山脈和大片的原始森林地區。這就要求蘇軍必須有絕對優勢兵力和大量大威力殺傷兵器,否則進攻很難秦效。再者,由於有了一線的堅固築壘、天然屏障和陣地防禦,日軍便可利用滿洲平原在內線自由機動。一旦哪個方向出現問題,它就會把部隊運送到哪個危險地段上增援。 經過。才關東軍的情況仔細研究之後,華西列夫斯基和總參謀部便初步確定了通過數路突擊來分割敵軍的總戰略意圖。這樣做的優點在於,一是可以從敵人防禦的薄弱地域利用快速兵團突擊,從而一舉插入敵後;二是在敵防禦堅固地區的突擊可以牽制住敵軍的有效機動,在行進中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最後,總參謀部形成的初步作戰計劃是:由後貝加爾方面軍從蒙古境內實施進攻,同時由濱海集群從濱海地區實施相向突擊,而從北面越過黑龍江沿松花江的突擊由遠東方面軍來承擔。這樣,不僅可以徹底孤立關東軍的各作戰部隊,而且可以借助分割來各個消滅敵軍。 具體說來,從蒙滿邊境實施突擊,應把進攻方向放在索倫和四平方向。只有在這個方向上,才可能取得最大的戰果,甚至搞得好一下子前出到奉天(瀋陽)敵後地區;如果繼續挺進,則可經南滿鐵路直取旅順口。預計,這個方向的突擊將一舉消滅關東軍第3方面軍。如果只是考慮到敵人防禦薄弱這一點,則張家口到北平方向是最佳選擇,但那裡除了與大自然作無效的鬥爭外,則什麼戰果也得不到。同樣,從濱海地區的突擊,在任何條件下都必須突破敵人的築壘地域,都必須穿越高山和森林地帶,否則就不可能前出到吉林至新京(長春)一線,也不可能徹底分割並在行進中消滅敵軍。預計,這個方向的進攻將可吃掉關東軍第1方面軍部隊。自然,消滅關東軍獨立第4集團軍的任務是留給北部正面突擊方向上的遠東方面軍的。 隨後,他們才論了坦克集團軍在什麼地方使用和怎樣使用的問題。 他們認為,更多的坦克部隊應該交給後貝加爾方面軍使用。因為在該方面所處的滿蒙邊境突擊方向上,沒有既寬又深的黑龍江,沒有原始森林,也沒有為數眾多的築壘地域。坦克集團軍是能使部隊具有突擊力、高速度和實施大縱深進攻的主要戰鬥手段。誠然,在這個方向上的縱深有大興安嶺山脈的天然阻隔,坦克兵要越過這樣高的大山的確也是個複雜而困難的問題。但他們堅持認為,英勇的蘇聯坦克兵是能夠克服這一切的。而出奇不意地大量使用坦克于敵人認為根本不可能的地帶,才是解決突擊任務、消滅敵人的關鍵。因此,他們堅決主張將坦克集團軍用在通過大興安嶺的主要方向上,而且還一定要用於方面軍戰役佈勢的第一梯隊。 後來華西列夫斯基曾說;我們所以堅持這樣做,是因為敵人根本想不到會在這裡遭到強大的坦克集團的攻擊。此外,根據情報,關東軍第3方面軍在大興安嶺地區還未構築好陣地,只有少數部隊佔據為數不多的野戰工事。我們認為,有經驗的坦克兵是完全可以克服山地障礙的。只要我軍先佔領了山間通道,則敵軍根本無力與我坦克部隊對抗。 最後,他們還對達成戰役突然性與進攻的迅猛性問題作了討論。 由於日本人早就堅信與蘇聯之間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因而要使作戰行動達成突然性顯非易事。但是,華西列夫斯基提醒大家考慮這樣的問題: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我們不是也預料到會爆發戰爭並作了準備,可德國人的突擊仍使我們甚感突然。經他這樣一說,大家頓時明白了。就是說,即使在當前這種情況下,蘇軍仍不應過早地放棄進攻的突然性。 要達成在遠東與日本作戰的突然性,首先必須對蘇軍的準備程度嚴格保守秘密。因此,專門制定了變更部隊部署和集中作戰物資等方面的保密制度。此外,他們明顯地感到,有一點是完全可以用來麻痹敵人的。這就是當時日本並不知道盟國方面已經事先向遠東地區投放了相當一部分援助蘇軍的作戰物資,它只知道蘇軍所有的兵力、兵器和大量作戰物資必須通過運輸能力較弱的西伯利亞鐵路來進行。如果按這條唯一的鐵路運輸線來計算,它肯定會把戰爭開始的時間判斷為秋天甚至秋後。 關於此點,他們當時還料定,敵人將認為在天氣不良的條件下蘇軍將不會進攻。而與盟國商定的對日出兵時間——「對德戰爭結束兩三個月後」——從形式軍事邏輯的觀點看正是非常不適當的遠東雨季。按照這一邏輯,日本軍部將會認為蘇軍只能在晚些時候,即天氣變得很好、很乾燥時開始進攻。後來的事件表明,華西列夫斯基和總參謀部的這些推測是正確的。日軍果然計劃在9月下旬完成部署,然後準備迎擊蘇聯的突擊進攻。 至於進攻的迅猛性,這似乎是任何進攻型戰役行動所具有的一般特點,但總參謀部特別從日軍作戰史的角度對此給予了格外的考慮。如,他們提出了不用事先炮火和航空兵準備就實施突擊,或者把行動安排在夜間,等等。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在進行防禦的過程中所遇到的敵人,一般總是在強大的炮火和航空兵準備與支援下進行非常謹慎的按部就班的進攻。也就是說,他們已經習慣於敵人的膽怯的按部就班的行動和較緩慢的進攻速度,而根本不習慣快速的坦克集群的大規模衝擊。而且,據資料,在整個二次大戰中,日本還沒遇到過像蘇軍這次這樣大規模的迅猛的坦克衝擊戰役。 到6月初,總參謀部已經把旨在消滅關東軍的這次遠東作戰的初步計劃擬定好了。隨後,斯大林和華西列夫斯基詳細地聽了總參謀部的彙報和計算結果。斯大林沒有提出任何反對意見,他完全接受了。他知道,華西列夫斯基對這一計劃的每一細節都了如指掌,有些問題的分析和討論,他還是直接參加者或意見提供者。 由於華西列夫斯基曾多次向斯大林提出,應把後貝加爾方面軍的突擊方向當成戰役的關鍵和重點,總參謀部當然也支持這一觀點,所以還在6月上旬,斯大林就要總參謀部通知馬利諾夫斯基和紮哈羅夫,請他們務必先於其他各方面軍首長到達莫斯科,(他們是來參加計劃中將于6月24日舉行的莫斯科勝利大閱兵儀式的)。接到通知後,倆人立即帶著方面軍作戰處處長帕夫羅夫斯基來了。他們當然清楚,所以要他們提前來莫斯科,肯定不全是為了參加閱兵儀式,而是為了討論他們所轄部隊的作戰問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