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華西列夫斯基 | 上頁 下頁 |
八二 |
|
此外,參加遠東蘇軍對日作戰的還有尤馬舍夫海軍上將指揮的太平洋艦隊和安東諾夫海軍少將指揮的阿穆爾河區艦隊(亦稱小太平洋艦隊)。這兩支艦隊也受華西列夫斯基的蘇聯遠東軍總指揮部節制和指揮。 關於華西列夫斯基擔任總司令的遠東軍司令部的情況,需要說明的是:華西列夫斯基的遠東軍總司令一職的正式任命命令是1945年7月30日才正式下達的,但這純粹是出於當時對日作戰準備的嚴格保密的技術需要。按斯大林和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指示,在1945年8月3日之前,華西列夫斯基的總司令部一直被稱為「瓦西裡耶夫上將作戰組」。當時,華西列夫斯基、馬利諾夫斯基和麥列茨科夫3位元帥都奉命取下了元帥肩章,以普通上將的身份秘密進入遠東地區的。而且3人也都改用了化名,華西列夫斯基改為瓦西裡耶夫上將,馬利諾夫斯基改為莫羅佐夫上將,麥列茨科夫改為馬克西莫夫上將。所有的作戰命令和報告都必須以此統稱,而且,軍師兩級首長及其以下的軍官都不知道此事。也就是說,他們並不知道這次對日作戰的總指揮官和方面軍首長到底是誰。 關於蘇聯遠東軍總司令部的設立,最初只有斯大林、安東諾夫和華西列夫斯基3人知道,稍後斯大林只告訴了在西線的朱可夫,因為他是副最高統帥。實際上,從4月底到8月初,華西列夫斯基一直是以遠東軍總司令的身份在領導對日作戰的一切準備工作。但多數人並不知道此事,只是知道有一個「瓦西裡耶夫上將作戰組」、因為,在此間的一切公開場合,華西列夫斯基都是以副國防人民委員,大本營成員兼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司令的身份出現的。包括6月24日的大型勝利閱兵活動,華西列夫斯基也是以後面的職務領頭出現在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的千人混成方陣前面的。 在1945年4月底和5月初的幾次談話中,斯大林對華西列夫斯基一直強調,這次對日作戰與在西線的對德作戰完全不同,因此大本營代表制度不適合遠東戰場的實際需要,他提出成立一個由華西列夫斯基負總責的遠東蘇軍總指揮部或司令部,後來乾脆就說任命華西列夫斯基為蘇聯遠東軍總司令。他徵求華西列夫斯基本人的意見,華西列夫斯基表示說,他完全同意最高統帥的安排。他和朱可夫經常與斯大林打交道,發覺最高統帥有一個特點,或者說是習慣:每當他已經決定了一件事情後,便喜歡把這種意見說出來並徵求當事人或在場的人的意見,而最後由別人說出「是應該這樣」,或「我表示同意」之類的話。 當時,在闡述這一任命的職責權限時,斯大林破天荒地給予了華西列夫斯基以遠遠超出以往大本營代表那樣的權限。他說:「在這個崗位上,您擁有完全的決斷權和指揮權,您甚至可以把您的司令部當成最高統帥部的一個派出機構。當然,我也希望您經常不斷地與我保持聯繫。」 之所以有這樣考慮和做法,主要是因為遠東戰場將處於與蘇聯中心地區十分遙遠的位置,如果坐飛機從莫斯科到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只空中飛行時間累計起來就須近30個小時。此外,遠東地區幅員遼闊,地形極為複雜,參戰的兵力和兵器都與以往有很大不同。這就要求對這些問題必須當機立斷,全權解決,以免因過多的請示報告而耽擱戰機。再有,這次作戰將與在西線作戰採取完全不同的辦法,它要求彼此遠相隔離的各方面軍和海上艦隊,必須同時在3個方向開展向心突擊以分頭消滅敵軍。而在西部戰場上,過去多是幾個方面軍彼此銜接地平行向敵人展開攻勢,因此互相呼應和照顧十分方便,指揮起來也相對順手得多。這就要求要有一個非常強有力而且熟練的指揮機構來組織和保持各方面軍緊密的協同動作,否則,遠東整個戰局就會出現亂子,或者顧此失彼,或者各自為政,等等。 為此,在遠東軍司令部的組成人選外,斯大林還特別給華西列夫斯基派去了一批各方面的助手。他們分別是:蘇軍空軍總司令諾維科夫空軍主帥、通信兵副主帥普采爾采夫通信兵上將、炮兵副司令奇斯佳科夫炮兵元帥、後勤部副部長維諾格拉多夫上將、工程兵副總司令納紮羅夫上將以及以緬澤林采夫少將率領的一個總參謀部工作小組,其成員全是在遠東地區工作過的,或是這方面的專家。 後來,華西列夫斯基曾經就此寫道:「在我看來,成立遠東軍總指揮部作為對軍隊實行戰略領導的機關,是正確的。有了這樣一個機關,就能有效地執行最高統帥部的指示,就能估計戰役戰略形勢和軍事政治形勢的一切變化,並對這些變化作出及時的反應,也能就地給各方面軍以必要的幫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