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岡村寧次 | 上頁 下頁
四六


  如何拿下武漢?日本大本營原設想以主力從北方席捲武漢,由於花園口決堤後,濤濤黃河水和形成的黃泛區遲滯了日軍南下的道路,遂決定以主力沿長江由東向西進攻。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大將坐鎮南京,規定以長江為界:第2軍在江北向大別山北麓進攻,牽制部分中國軍隊;而由第11軍主力沿長江南岸攻擊武漢。

  日軍德川好敏中將指揮的航空兵團共500餘架戰機協同進攻;海軍第3艦隊120多艘大小艦艇,從水路配合。

  投入武漢大會戰的日本陸、海、空軍近40萬官兵。同時,大本營為配合武漢作戰,向中國再新增兵力40余萬,增撥作戰費用32.5億日元。

  兇悍的日本侵略者已經緊鑼密鼓擺開了陣勢,武漢周圍戰雲密佈。東京御前會議上,裕仁天皇對眾內閣大臣、軍部首腦聲言:我在東京等待皇軍勝利的消息!

  任務層層落實到岡村寧次的頭上,因為武漢會戰的實際操刀手是他的第11軍。

  岡村畢生有垂釣的雅好,即使大戰來臨之際,他也常常抽暇離開嘈雜的司令部,帶著衛兵去水邊釣魚。他要一邊享受垂釣之樂,一邊獨自靜靜地思考。綜合這些天對一線部隊的巡視和參謀人員整理上報的各方面情報,他覺得,即將面臨的「攻佔武漢作戰,有以下三大特點。一、敵人擁有極為優勢的兵力;二、在惡劣地形下作戰;三、冒酷暑作戰」。

  先看兵力對比。中國軍隊參加武漢會戰的總兵力為50個軍,120多個師,計110余萬人。而且,岡村這個軍在長江南岸直接對付的,是以27個軍為基幹兵力,由中國第9戰區司令長官兼武漢衛戍總司令陳誠指揮的蔣介石嫡系部隊,相對說這批部隊是中國軍隊的精銳力量。但是,岡村對兵力對比處於劣勢似乎並不過分擔憂:「敵人兵力比我軍多十幾倍或幾十倍。然而,我少壯時代經常駐在中國,深知中國軍隊的素質。而當時參謀本部內對中國軍隊的習慣看法,一般是我一個聯隊足抵蔣介石嫡系部隊的一個師,我一個步兵大隊足抵非嫡系地方軍的一個師。因此,當收到前方敵軍不斷增加,長江南岸地區已達30個師,北岸地區已達10幾個師的情報時,並不吃驚。」驕橫的岡村,還沒有怎麼把中國軍隊、包括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放在眼裡。

  但是,岡村要指揮第11軍「在惡劣地形與酷暑條件下戰鬥,卻使人極為厭煩」。

  岡村在20年代當過孫傳芳的軍事顧問,隨孫的軍隊在湖北、江西一帶作過戰,所以,他對該地區的地形特點是基本掌握的,這也是東京大本營調他來擔任第11軍司令官的原因之一。

  長江北岸地區,由於大體上是300米以下的丘陵地帶及農田,所以「我皇軍面對數倍之敵,一般會順利進行作戰。採取每作戰1周,休整10天的尺蠖戰法,順利地向前推進」。可是,岡村的部隊大部分被規定在長江南岸地區作戰,「南岸地區山連山的地形,使人煩惱」。他來前線後,一個幕僚聞知上司書道功夫不錯,非要求條字幅,岡村隨即潑墨揮筆:「敵非敵,地形是敵,征戰我不愛山水。」以此,也順便向部下們巧妙地提示了他們要關注和研究的重點。

  雖然南岸地區的地形對第11軍的攻勢作戰不利,但細心的岡村在思考中還是發覺,就是在南岸地區,「在二三百米以下的山地與在二三百米以上山地作戰,部隊攻擊進展會有著顯著的差別。這是一種感覺」。作為一個受過各層次完整軍事理論教育、經驗閱歷又非常豐富的高級軍事將領,岡村的軍事直覺確實很敏銳。他當時身邊的得力作戰參謀、後官至陸軍中將的宮崎週一回憶說:「關於地形高低問題,岡村軍司令官感覺到的300米以上和以下的差異,後在作戰中確實如此。當時我未能那樣明確認識,只是看到一個個的山頭都很高,卻看不到它們的差別。」司令官和參謀的水平畢竟不同。

  岡村認為,「根據山地戰的原則及上述感覺,軍主力應當向右迂回轉進丘陵地帶較好」。不與高地各要點的中國軍隊死纏,而把預設作戰地點選擇在300米以下的平緩地區,緊緊貼著長江江岸邊狹長的低平地帶,逐點攻擊前進,以奪取長江諸要塞為主。

  在武漢作戰還要對付酷暑。7月的武漢,正是炎熱的盛夏,而武漢三鎮中,尤以漢口最熱。岡村「在壯年時代嘗受過漢口酷暑的滋味,夏季氣溫大體為華氏九十七八度,溫度極高,而深夜和白天也幾乎無大差別,非常不舒服」。他這次從東京出發前,財界一位闊朋友對他說:「聽說你這次奉命出征攻取漢口,像漢口那樣的炎熱,現在季節無法進行戰鬥。我看從10月左右再開始,來春等你的捷報。」岡村聽罷只是笑一笑,心裡想:財閥闊佬們在東京享清涼,說的話「不過是一般常識罷了,然而,我們卻是要冒著酷暑攻擊前進的,官兵之苦可想而知」。可軍令如山倒,那位天皇是顧及不了那麼多的。

  但酷暑是平均分配給雙方軍隊的,中國軍隊同樣要在炎熱的天氣下進行戰鬥。相比較之下,醫療衛生條件較好、較規範的日本軍隊更能減少一些因酷熱帶來的非戰鬥減員。想到這一層,岡村的信心十足,他覺得只要保障好部隊的後勤供應,特別是指示各部隊長在行軍宿營時,能儘量讓官兵每天沐浴一次,「不使多數部下失去一天最大快樂的人浴時間或因人浴而推遲睡眠時間」,就能保持住戰鬥力,完成會戰任務。

  他想的確實是夠周到的了。但儘管採取了種種措施,後來在會戰末期第11軍還是有數千名官兵中暑或患了赤痢。本來武漢的酷暑,有很熱的年頭,也有不太熱的年頭,而這一年武漢會戰時恰逢前者。後來岡村在日記中寫到:「當時部隊發的汗衫土黃色的很少,白的又太顯眼,所以官兵都是赤膊上陣。有鬍鬚的老兵,臉上長滿痱子,鬍鬚之間的痱子化膿,滿臉像開了花一樣。當我看到用擔架抬下來的傷員時,忍淚把目光挪開。」

  這些軍國主義的炮灰們,畢竟也是肉身,不是酷熱能挨、蚊蟲不咬、槍彈不人的神兵天將。

  岡村沉思概括出來要把握的這三點,對其第11軍面臨的具體情況針對性很強,它提出了問題,又設想了解決的大致路子,同時還沒有讓法西斯官兵擊敗對手的信心受挫。他的部下們承認,他們的上司「歸納的我軍攻佔武漢三條須關注的事項,後來果然與事實相符。往往聽說,有的將軍對戰術上的細小問題,也與幕僚爭辯不休;還有的將軍事無巨細都親自處理,使幕僚無所事事而喪失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他們對於重要的方向性的問題反倒缺乏指導。而岡村軍司令官卻能從大局著眼,高度概括地掌握其要點,使我等幕僚平常認識不太清楚的問題清晰了。回顧起來,我等實有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之憾」。

  話說得有點兒肉麻。但此話是其部下在60年代所發表,這時的岡村已不再是當年威風凜凜的皇軍大將,而是早已戰敗回國,且常常輾轉于病榻上年近8旬的糟老頭子了,當年的部下似乎也沒有必要再去阿諛奉承他。可見岡村當時還是有些用兵之道的。

  基本設想有了,下一步是行動。在第11軍的編制序列未正式由大本營下達之前,原直屬於華中派遣軍的第6師團一部,與波田支隊相互配合下,已經於6月13日佔領了當時的安徽省省會安慶,武漢的第一道東大門被撞開了。從安慶溯江西上,約行100多裡水路,就是馬壋要塞,該要塞地處長江中游,是皖贛兩省接壤之地。還是那個兇悍的日軍波田支隊,攻佔安慶稍事休整後,便乘船沿江西上,於6月26日上午攻陷了馬壋要塞。7月4日,東京大本營下達正式命令,第6師團和波田支隊編入第11軍戰鬥序列,15日,岡村正式行使軍司令官指揮權。前頭的仗打得不錯,下面才是他真正指揮第11軍參加武漢會戰的開始。

  岡村的眼睛盯上了九江。拿下它,就意味著在中國軍隊武漢外圍防禦圈上撕開了一道口子,意義非同小可。

  九江的一場惡戰就要開始了。欲知九江之戰的詳情如何?請看下章敘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