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岡村寧次 | 上頁 下頁
四五


  從5月下旬開始,日軍7個師團配置若干混成旅團、重炮旅團,總計30余萬官兵,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兵分5路,像一隻張開的巨掌,向徐州撲來。其中4路已接近徐州外圍,即將形成合圍之勢。另一路由「東方勞倫斯」土肥原率領的第14師團則脫離主力急速南下,欲切斷隴海路,阻止鄭州、開封一線中國軍隊東進增援。小小的徐州地區一時集中了中日雙方上百萬軍隊,中國軍隊能在此時此地與日軍拼死決戰嗎?有把握取勝嗎?這個大主意只能由最高統帥蔣介石來拿。

  蔣介石沒有想到局勢會演變到這一步。他從來沒有與日本人決一死戰的念頭。當初,面對日本的一步步侵略,他奉行過「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安」的對象自然主要是消滅共產黨,以及異己的各地方實力派。結果,釀成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蔣介石被迫放棄了他那個主次顛倒的政策。不過在那次事件以後,他仍堅持自己那句著名的口號:「和平未到絕望之時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犧牲。」現在能夠與日軍在徐州地區進行一次戰略性決戰嗎?「不能!拼光了老本,那正中日本人的下懷」。權衡了利害得失後,他作出了決策。

  周恩來在一次與記者談話中提到對蔣介石的印象時說過,就戰術和戰略這兩個方面相比較而言,在戰略問題上他是強項。蔣介石認為,在中日戰爭初期要以「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為戰略方針。因為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畢竟不如對方,必須要有長期戰爭和持久作戰的思想準備。本來,他希望以幾倍甚至是10幾倍於敵的重兵集團,穩妥地消滅對方個把師團,再創造一個台兒莊式的勝利,豈料30萬日軍黑壓壓地撲來,徐州一帶雖有自己50多個師的60萬人馬,但從歷次作戰的經驗和一般估算來看,是打不過對方的。好漢不吃眼前虧,打不起躲得起。5月15日,就在日軍的包圍圈即將形成時,蔣介石瞧准在中國軍隊西南方向還有一個間隙,果斷地下令放棄徐州,向西南突圍。至5月下旬,各部隊甩掉日軍撤退至皖西、豫南。東京大本營妄圖殲滅中國軍隊主力的計劃失敗了,只得到了徐州一座空城。

  不久,惱羞成怒的東京大本營,給指揮失當、在所負責的西南地段上給中國軍隊留下缺口的香月清司中將,以嚴厲的處分,撤銷了他的第1軍司令官的職務。那個在香月手下率該軍第14師團南下冒進,險些把整個師團讓中國軍隊包了餃子餡的土肥原賢二,也被從師團長的位子上調換下來,派他到上海建立和主持「土肥原機關」,幹他的特務老本行去了。

  徐州會戰沒有達到目的,這回該輪到岡村寧次在武漢會戰中露一手了。

  根據東京大本營的命令,武漢會戰主要由華中派遣軍完成。為此,在1938年6至7月份,大本營調整兵力部署充實華中派遣軍,除岡村的第11軍外,還將原屬華北方面軍的第2軍編入它的序列。此外,華中派遣軍還直轄有第3、第9、第15、第17、第18、第22、第116師團及航空兵團。連同第11軍、第2軍所屬的諸師團,該派遣軍序列下總共有14個師團、1個支隊、1個航空兵團。

  進行武漢會戰的主力是華中派遣軍的第11軍,其第2軍擔任策應任務。第11軍下轄第6、第101、第106、第27師團和波田支隊,其中,第6師團又是該軍的主力師團,而第106師團則是戰鬥力較弱的所謂特設師團。

  岡村率第11軍司令部人員于7月12日在上海上岸後,15日到達南京。該軍司令部即被安排設立於此。從這天起,他正式行使第11軍司令官的指揮權。

  到任後或大戰前後,都要首先巡視第一線部隊,據說這是岡村的信條之一。他到達南京的第三天,便離開司令部到一線視察部隊,隨行的參謀宮崎週一,在其1959年出版的《陸上自衛隊幹部學校紀事》一書中,追述了當時的情形:

  ……從飛機上下來的是第11軍司令官岡村將軍一行5人,時間是1938年7月17日上午,地點是在彭澤縣城附近。這一帶正是就要發動的武漢作戰的戰場,處於敵我最前線中間的不安全地帶。軍司令官無論如何也要訪問即將開始作戰行動的第一線兵團,想親自會見前線官兵。為了訪問江南的波田支隊(臺灣混成旅團)和第106師團、江北潛山的第6師團,今晨便由南京飛抵彭城郊外。第106師團秋山參謀長前來迎接,先領進地頭的帳篷。離帳篷不遠,秋山參謀長和軍參謀副長沼田悄悄地談了許久,秋山講的大意是:一支強大的中國部隊從昨天開始進攻彭澤,彭澤南側高地的我警備隊遭到優勢敵軍不斷攻擊有相當傷亡。今晨戰鬥仍在繼續。師團決定派昨夜在彭澤登陸的聯隊襲擊敵左側背後,眼下正在部署進攻。這裡到彭澤約2公里,途中恐多危險。第106師團長、波田支隊長等主要幹部均在彭澤,所以是否請司令官在此稍候,以便召集各部隊長到此地來見將軍。

  從幕僚主場來講,秋山參謀長的意見有一定道理,最後我們商定探詢一下軍司令官的意見,於是我走近軍司令官請示:「目前的情況是這樣……您看如何決定?」軍司令官以平靜、輕鬆的語調答道:「啊!我到他們那裡去吧!」一語定乾坤。師團參謀長立即高喊:「出發!」一行人分乘汽車和軍馬馳向彭澤。中途遇到舉著軍旗的步兵縱隊,穿過路邊的野炮陣地,炮身旁散亂地放著一些發射過的炮彈殼。各部隊長正聚集在彭澤一家闊綽的宅院裡,見到軍司令官以和藹的表情,親切地向他們問候,心裡非常感激。

  宮崎的追述難免有溢美之辭,卻也符合岡村寧次的一貫主張:「綜合種種體會,我深深認識到,在危險、困難、關鍵時刻,高級指揮官更需要深入陣地指揮作戰。」一上任即來到前線,給部下們做出了身先士卒為天皇賣命的樣子,屬下眾炮灰豈敢不賣命?

  徐州會戰一結束,日本之所以馬上著手武漢會戰,除繼續尋殲中國軍隊主力外,還有一個政治上的因素。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雖遷都重慶,但蔣介石在武漢,軍事委員會在武漢,中國當時實際上的政治、軍事中心是武漢。日本認為只要佔領武漢,便可事實上摧毀國民政府,至少把它趕到西南一隅降至「地方政府」的地位,有利於引誘國民黨內的親日派出來與日本「合作」,重新建立一個聽命於它的「中國政府」。是年底,汪精衛果然逃離了重慶,投進日本的懷抱。另外,選擇武漢地區為會戰地點,從軍事上說便於海軍配合,發揮日本戰艦的威力,也便於沿長江水路對大部隊進行後勤補給。

  不用說,武漢的地理位置更是十分重要。在中國這塊巨大的雄雞狀的版圖上,湖北省居長江中游,北連河南、南接湖南,這三個省實際上是中國這個巨人的腰臍所在。中國的第一大河長江從湖北境內蜿蜒東去,可呼應江西、安徽兩省,而從宜昌溯江西上,則能背靠巴蜀作大後方。省會武漢市地處江漢平原東緣,居長江與漢水之間,扼平漢、粵漢兩大鐵路的銜接點。號稱九省通衢的大武漢,無疑是中國東西南北水陸交通的樞紐,是中國的心腹地帶。

  任何一個欲征服中國大陸的侵略者,都會對它垂涎三尺、志在必奪。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