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戰爭狂人-東條英機 | 上頁 下頁
六九


  在工礦業方面,開始日寇通過「軍管」和「委託經營」(即由被委任的「會社」經營)兩種方式,幾乎奪取了淪陷區的全部工礦企業。但是,敵人這種「管理」,「經營」的辦法很快就失敗了。由於機器廠房遭到破壞,工人離散,人民不滿,加之敵人資本的缺乏,結果使大部分生產和商運陷於停頓狀態。因此,敵人也感到這是一種殺雞取卵的政策,而不得不有所改變。

  隨著敵人「以戰養戰」政策的提出,日寇對淪陷區工礦企業的掠奪,改用了所謂「中日合作」的方式。根據日本政府關於「中日合作」政策的規定,「華北開發會社」所屬各企業,中國投資45%,日本投資55%。敵人企圖以此誘使中國資本家與之「合作」,並誘使國民黨投降。但是,這種所謂「中日合作」,實際上不但所有企業的經營權全部歸敵人掌握,而且絕大部分利潤也歸敵人所有,中國資本家得到的只是一些日寇的殘羹剩飯而已。

  日本帝國主義還在中國淪陷區大力推行奴化教育,配合其軍事政治攻勢,宣揚「中日親善」,「共同防共」、「經濟提攜」、「完成大東亞聖戰」等反動謬論。與此同時,敵偽還把一切封建落後的會道門都利用起來,宣揚迷信,欺騙群眾;大量散佈黃色毒素,在敵偽的報刊、小說、電影、戲劇裡,充滿色情,恐怖等荒誕離奇的情節,海淫海盜,企圖以此來腐蝕淪陷區人民,磨滅他們的反抗意志。

  在日寇的雙役下,淪陷區人民過著暗無天日的奴隸生活。在政治生活中,人民的一切自由都被剝奪殆盡;在經濟生活上,淪陷區人民更是痛苦不堪,每日都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扎,由於日寇對農村生產的破壞和對糧食的掠奪,淪陷區的糧食奇缺,糧價飛漲,以北平為例,1939年1月份,一斤玉米麵八九分錢;到1943年1月,就漲到一元七八角;1944年的端午節,更漲到五元多。日寇為掠奪更多的糧食,於1942年先後在某些大城市實行了糧禽「配給」制度。配給數目極少,遠遠不夠食用,大多數的勞動人民僅能吃豆餅,麩子。豆腐渣等牲口飼料。日寇在北平,最初還配給些糧食,到1943年,配給人民的就只有由豆餅、樹皮、草根等54種東西製成的所謂「混合面」。

  就是這種「混合面」,配給的也很少。因而饑餓現象是普遍的,死亡現象也是經常的。僅據敵偽報紙透露的不完全的材料,在北平1943年內,每天因饑餓死亡的人數平均達300人之多。

  農民的生活更為痛苦。由於敵人的毀壞和掠奪,農民的生產收穫本已大力減少,再加上各種苛捐雜稅,更將農民所得剝奪殆盡,此外,淪陷區的農民還須負擔沉重的苦役。敵人為了修築公路、鐵路、炮樓、碉堡、戰壕、封鎖溝牆及運輸軍用品等,常年累月地徵發大量勞動力。河北、山西等地,許多農村的壯丁往往每月要服無代價的勞役在半個月甚至20天以上。在臨近礦區的村莊,許多壯丁還被強迫派到礦坑中去做苦工。井陘青石嶺等12個村莊,經常出伕1000餘名,輪班到礦坑挖煤,每班要服役兩個月至三四個月不等。在上述情況下,不僅農村生產受到極大破壞,廣大農民的健康和生命也都受到無情的摧殘。農民因而餓死、累死及被屠殺者,不計其數。

  但是,中國人民是英勇不屈的,淪陷區人民的心永遠向著祖國,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和敵人開展了各種形式的鬥爭。除城市經常舉行罷工、罷課和破壞敵人的重要設施外,淪陷區農村裡的鬥爭也到處開展著。1942年3月,河北省內丘縣的農民,不堪敵偽壓迫而舉行武裝起義,殺死敵偽特務人員數名;6月,唐縣農民千余人到偽縣府門前示威,高呼「不給敵人當奴隸」的口號。同年11月,山西洪洞、趙城、和順、遼縣四縣農民,力反對「配給制度」而舉行起義,4個偽縣長及敵軍60余名被農民殺死。1943年2月,山西陽泉17萬農民沖入城裡索糧,包圍了敵軍司令部3天,迫使敵人不得不退回一部分掠奪的糧食;春節前夕,山東博山2000余饑民,以大刀、長矛攻人敵人據點,附近礦工起而支援,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3月,青島近郊饑民沖進敵人倉庫,把敵人劫走的600多包大米運走;4月,泰安饑民截獲了敵人一汽車麵粉和200包大米;11月,江蘇如皋縣農民為反對偽常備團征糧而舉行了5000餘人的大示威,並取得了勝利。

  從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淪陷區人民不甘屈服於日寇淫威之下,他們採取各種方式進行英勇頑強的反抗。這些反抗雖然只是此起彼伏地發展著,但它對打擊和動搖敵偽的統治,起了一定的作用。

  1941和1942兩年,是敵後解放區軍民抗戰最艱苦、最困難的時期。根據東條英機的指令,日寇以華北為重點,大舉向中國解放區進犯.實行空前殘酷的大「掃蕩」。早在1939和1940年,日寇即以主要兵力對付敵後抗日軍民,不斷對敵後解放區進行「掃蕩」。但是,那時敵人在大城市和交通線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統治機構,漢奸組織還不健全,偽軍人數也不多,因此在那兩年中敵人在對解放區進行「掃蕩」後,絕大部分撤回點線,不能控制更多的地區,而且掃蕩的間隔也比較長,到1941年,情況就不同了,敵佔區的偽政權和漢奸組織較普遍地建立起來,偽軍也增加了;敵人為了準備和支持太平洋戰爭,要把華北變成其「兵站基地」,因此他們集中了64%的侵華日軍於解放區戰場。

  東條為了摧毀解放區,強令推行所謂「囚寵政策」。敵華北派遣軍參謀長在1942年10月間誇耀說:「華北碉堡已新築成7700餘個;封鎖溝壕11860公里之長,實為起自山海關經張家口至寧夏的萬里長城的6倍,地球外圍的1/4。」以冀南區為例,1939年該區有敵據點50餘處,1942年增至800多處,最高時達1100多處,全區平均每14個村莊就有一個敵人的據點,最嚴重的是甯南縣,該縣平均每3個村即有一個敵人碉堡。敵人在冀南修復和新築的公路,1940年底計長2000公里,1941年春增至2500多公里。1942年又增至4500餘公里。與此同時,敵人在冀南所建的封鎖溝牆也增加到1600多公里。

  日本法西斯強盜,在掃蕩中使用了各種毒辣的伎倆和戰術。他們一面實行所謂「囚籠政策」,一面在掃蕩時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這時,敵人的屠殺比以前更有組織、更有計劃,因而也更加殘酷和無人性了。據一個被俘日兵的供述,1940年秋冬之際,日本軍事指揮機關曾向其參加山西作戰的軍隊下達過這樣的命令:「這次作戰目的,乃在於求得完全殲滅八路軍及其根據地內的人民。因此,凡是敵人區域內的人,不間男女老幼,應全部殺死;所有房屋,應一律燒毀;所有根秣,其不能運走的也一律燒毀;鍋碗要一律打碎;井要一律填平或放人毒藥……」

  就這樣,敵人對解放區的大掃蕩,不僅次數增多,而且規模也加大。僅據1941—1942兩年的統計,日寇對華北解放區的「掃蕩」,1000人以上的達174次,較前兩年增加2/3;使用兵力達83萬多人,較前兩年增加1倍;掃蕩的時間也延長了,而且較前更加野蠻兇狠。比如,日寇在華北冀中的一次大掃蕩中,竟殘殺、傷害群眾10萬多人,僅在定縣北町一地,敵人就用毒氣殺死我軍民上千人,弄得「無村不帶孝,處處聞哭聲」,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

  當日本帝國主義對解放區進行瘋狂掃蕩的時候,國民黨不但不對解放區軍民進行協助、支援,反而一方面暗地裡指使其10萬軍隊打著「曲線救國」的旗號投降日寇,進攻解放區;另一方面則公開派遣兒十萬大軍,對解放區進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