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戰爭狂人-東條英機 | 上頁 下頁 |
六八 |
|
印度「臨時政府首腦」鮑斯第二天下午的發言,使最後一次會議達到新的高潮。 「我認為,在日出之國舉行這次會議並非偶然,這決不是世界第一次為了尋找光明和指導而向東方求教。在這個世界上,曾有人試圖建立新秩序,他們在其他地方試圖這樣做,但他們失敗「對印度說來,除了與英帝國主義作不妥協鬥爭外,沒有別的路可走。即使其他國家覺得能與英國妥協,至少對印度人民來說是絕不可能的。與英國妥協,意味著與奴隸制度妥協,而我們決心不再與奴隸制妥協。」 最後,與會者一致通過「共同宣言」,號召「在正義與互相尊重獨立,主權和傳統的基礎上,建立共存共榮新秩序;在互惠基礎上,努力加速發展經濟;結束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 東條對他導演的這場「大東亞新秩序」的鬧劇十分滿意。《日本時報》稱這次會議是「骨肉兄弟的激動靈魂的團聚」,是世界歷史上一次最大的盛會。 就在東條搜羅殘兵敗將舉行傀儡會議的前後,蘇、美、英三國為協調作戰,先後在莫斯科和德黑蘭舉行了三國外長會議和首腦會議。兩次會議的宗旨是以反法西斯同盟國家的聯合力量擊敗法西斯德國和日本,並在戰後防止侵略勢力和法西斯殘餘的再起,維護世界和平,贊助各國人民的獨立民主的願望。 1943年「是整個世界大戰中轉折的一年」。這一年,在蘇德戰場、北非一地中海戰場和太平洋戰場上,反法西斯同盟都取得了重大的勝利,戰爭的主動權己完全從法西斯侵略者手中轉入反法西斯同盟國手裡,形勢大好。但是,退卻中的德、日法西斯軍隊尚在頑強抵抗,妄圖把戰爭拖延下去。反法西斯同盟國在戰場上的每一重大勝利,都付出了巨大代價。如何利用戰局的勝利轉折,進一步加強反法西斯同盟國之間的合作和協同作戰,便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主要國家的迫切任務。 在德黑蘭舉行的三國首腦會議上,斯大林希望羅斯福、丘吉爾儘快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迫使德國法西斯東西兩線作戰,加速其滅亡。美、英統治集團雖然一再拖延,但看到蘇聯軍隊己取得決定性勝利,並正乘勝西進,希特勒法西斯暴政的覆亡已指日可待。因此,經過充分協商,會議終於通過了「霸王行動」作戰計劃,決定美,英軍隊大約於1944年5月1日在法國北部登陸,進攻德國心臟地區;並且準備在德國崩潰以後的12個月內,擊敗日本。 關於對日戰爭,斯大林對美、英首腦說:「我們歡迎你們在太平洋取得的成功,遺憾的是,因我們東線需要軍隊大多,目前蘇聯還不能發起對日戰爭。但是,一旦把德國打敗,蘇聯即向西伯利亞增兵,然後我們將能聯合起來,打擊日本。」 三國首腦會議的消息傳到東京後,在日本統治集團內部引起了很大的震驚,東條英機一時呆若木雞,遠遠超過山本五十六之死對他的打擊。 正是:東京魔酋仰天位,歐亞風雲滾滾急。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二十二章 「治安強化」 東條南進固後方,妄圖消滅共產黨; 治安強化施毒伎,清剿掠奪大掃蕩。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法西斯頭子東條英機妄圖把華北變成他的「大東亞兵站基地」,實現其「以戰養戰」的方針,動員了大量兵力,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清剿掃蕩,瘋狂推行所謂「治安強化運動」。但在我軍民的英勇反擊下,東條英機的陰謀遭到了可恥的失敗。 隨著日寇佔領區的擴大和佔領時間的延長,日本帝國主義發覺,僅僅依靠屠殺政策,並不能達到其「以華制華」和「以戰養戰」的目的。因此,從1938年武漢失守以後,日寇在其佔領區便逐步推行一種屠殺與「懷柔」(奴化),即鎮壓與欺騙相結合的政策。一般說來,日寇在其新佔領區,特別是不能長期佔領的地區,仍以屠殺為主;而在其已經佔領的地區,則以「懷柔」為主。 1938年底,日寇首先在華北推行「治安肅正運動」;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又擴大成為更殘暴的「治安強化運動」。 日寇推行「治安強化運動」,將華北劃分為3種地區:「治安區(即敵佔區)」、「准治安區(即敵我爭奪的遊擊區)」、「非治安區(即解放區)」。 在「治安區」內,日本帝國主義以清鄉為主,強化保甲制度,用圈村的辦法實行大編鄉,推行連坐法,並建立「治安軍」、「保安隊」、「警備隊」等偽軍組織,來禁絕抗日活動。與此同時,敵人還著重懷柔政策的實施,進行各種欺騙宣傳,宣揚「王道樂土」,並建立和發展各種偽組織,企圖以此鞏固其統治。 在「准治安區」內,敵人以蠶食為主,懷柔政策與恐怖政策並用。所謂懷柔政策,即加緊欺騙宣傳,企圖使遊擊區群眾奴化;在恐怖政策方面,則普遍修築封鎖溝,封鎖牆和碉堡,並平毀村莊,殘酷地製造「無人區」。 1942年春,日寇在我冀、熱、遼區長城兩側,製造了一個350多公里長、30多公里寬的無人區。他們把這一帶村莊的人民都集中在一個山溝裡,四周築起3米多高的圍牆,這種集中起來的村落,名曰「人圈」。在「人圈」內,敵人經常對人民實行「大檢舉」,用嚴刑逼供,分別判以「思想犯」。「政治犯」和「運輸犯」等,任意加以殺害。」人圈」內的壯丁都編入「自衛團」,夜晚值勤巡邏,白日罰做苦役,「人圈」附近5公里以內的土地,禁止種植,以利其防守。同時,敵人在此地區內,經常派出快速部隊,在山上山下反復進行搜索,名之曰「剔抉」。敵人所到之處,見人就殺,見房就燒,見物就搶,如熱河南部的馬尾溝,曾被反復地燒殺過14次。這個例子,只是日本侵略者在華北所犯下的無數罪證之一。 從1941年春到1942年冬的兩年中,日寇在華北共推行了五次「治安強化運動」,第一次從1941年3月至6月,其主要活動是加強佔領區的基層組織,強化「自衛團」,調查和肅清「不穩分子」,並擴大日偽統治下的「群眾團體」,以達「掌握」民心之目的。第二次從1941年7月至10月,其主要活動是實行縣與縣之間、村與材之間的聯防制,並在其省、道,具各級偽組織中建立「治安強化運動」的執行機構。第三次從1941年11月至12月。 這期間太平洋戰爭已經爆發,東條為在華北建立其所謂「大東亞戰爭兵站基地」,加緊了對解放區的掃蕩、燒殺和劫奪,第四次從1942年4月至6月,其中心口號是所謂「剿共自衛」、「勤儉增產」等。第五次從1942年10月至12月,敵人大肆喧嚷所謂「建設華北」、「肅正思想」,並配合武裝鎮壓和軍事圍剿,妄圖徹底滅絕華北地區的抗日力量。 日本帝國主義在推行「治安強化運動」的同時,對淪陷區的人民肆行經濟併吞和掠奪。在金融方面,日寇在華北設立了20餘家銀行。這些銀行濫發沒有準備金的偽鈔,用刺刀維持著這些廢紙的「信用」,藉以榨取中國人民的血汗。 日寇對農產品的掠奪是極其殘暴的。掠奪方式,一種是低價收購,例如優種棉花,在天津市場上,每擔價格為65元,而日偽統一收購的價格為38元。華北各地糧食收購價格一般只抵市場價格的一半。這種收購實際上和搶劫差不多,而這種收購又是由敵偽機關統一強制進行的,因此廣大農民都逃不出敵偽貪婪的魔手。日寇掠奪的另一種方式是無代價的徵發,例如當日軍給養困難時。便「就地取糧」,肆意向人民掠奪或橫徵暴斂。 淪陷區的壯丁也成為敵人掠奪的對象之一。到1942年6月以前,華北被動走的壯丁約為600萬人,再加以敵人殘酷的屠殺和奴役,遂使農村的勞動力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結果造成土地荒蕪,農業減產,廣大農民無以為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