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戰爭狂人-東條英機 | 上頁 下頁
一九


  那天晚上,日軍在蘆溝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中國軍隊守衛在宛平城內,日軍詭稱從中國方面聽到槍聲,日本特工隊長隨即向中國方面提出抗議。他說,演習時有一個叫石山的士兵失蹤了,很可能是被中國人打死或抓走的。

  於是,兵臨城下,非要進城搜查不可。中國駐軍拒不開城,日軍一個營便在炮火的掩護下,向我發起野蠻的進攻。

  所謂「士兵失蹤」只是日本的故伎重演而已。「九一八」事變,日本侵略者就藉口一名軍官中村震大郎上尉失蹤而挑起事端,占我瀋陽,陷我東三省。其實呢?這位中村上尉並未失蹤,只是背著他的上司去搞罪惡的勾當罷了。後來日本當局怕露了馬腳,不得不偷偷把他遣返回國。這次蘆溝橋事變,日本侵略者又是藉口在軍事演習中一個日本士兵「失蹤」了,從而無理闖入我吉星文團防區,狂妄要求搜查宛平,並且炮轟宛平城。正如馮玉祥將軍在這次事變發生後兩周對記者說的:「蘆溝橋事件之發生,決非偶然;日本人又欲以『九一八』的故伎,重演于華北了。」

  日寇的無理進攻激起了中國將士的憤慨,我當地駐軍吉星文團奮起抵抗。戰士們豪邁地提出,「誓與橋共存亡,決不後退!」戰鬥開始不久,我平漢線的鐵路橋及其附近龍王廟等處,曾被敵人攻佔。至8日下午,我軍從長辛店以北及八寶山以南,一齊向敵人反攻,並與日軍實行白刃戰,複將鐵路橋及龍王廟等處奪回。

  第二十九軍官兵,由於受到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特別是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北平各救亡團體慰勞和鼓勵的影響,他們深刻地懂得了日本帝國主義是中國人民當前最兇惡的敵人,不把日本侵略者打敗,全中國人民就有當亡國奴的危險。在戰爭開始的第二天,中共地下組織即領導組織起北平各界抗敵後援會,發動廣大群眾援助第二十九軍抗戰,並派人與吉星文團取得聯繫,鼓勵他們英勇抗戰,愈益加強了他們至死不退的決心。因此,我軍官兵在劣勢裝備的不利條件下與敵作戰,士氣旺盛,人人皆以大無畏精神頑強抵抗,奮勇殺敵,有不少受傷官兵堅持不下火線。某天夜間,敵人以坦克向我陣地沖來,我以一連的兵力,冒著敵人的猛烈炮火,衝鋒前進,將敵人的9輛坦克全部打退。

  附近軍民看到了自己的軍隊英勇殺敵,在中共領導下的各救亡團體的發動下,人們紛紛冒著敵人的炮火參加救護工作,把受傷官兵送到醫院,送水送飯、搬運彈藥的群眾更是往來不絕。有的群眾看到我軍傷兵,感動得落下淚來。長辛店鐵路工人為了協助軍隊作戰和固守宛平縣城,很快就在城牆做好了防空洞和槍眼。

  所有這些生動感人的事蹟,愈加振奮了前線的軍心,鼓舞了戰士保家衛國的壯志。

  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立即向全國發表了號召抗戰的宣言。宣言說:「全國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我們要求立刻給進攻的日軍以堅決的抵抗,並立刻準備應付新的大事變。全國上下應立刻放棄任何與日寇和平苟安的打算。全中國同胞們!我們應該讚揚和擁護馮治安部的英勇抗戰,我們應該讚揚和擁護華北當局與國土共存亡的宣言。我們要求宋哲元將軍立刻動員全部第二十九軍開赴前線應戰。我們要求南京中央政府切實援助第二十九軍。並立即開放全國民眾的愛國運動,發揚抗戰的民氣。立即動員全國陸海空軍準備應戰。立即肅清潛藏在中國境內的漢奸賣國賊和一切日寇的偵探,鞏固後方。我們要求全國人民用全力援助神聖的抗日自衛戰爭。我們的口號是:武裝保衛平津、華北!為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全中國人民、政府和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的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進攻!驅逐日寇出中國!」

  接著,7月13日,中共中央又在延安召開了有全市共產黨員和革命機關工作人員參加的緊急會議。毛澤東主席號召:「每個共產黨員與抗日革命者,應沉著地完成一切必須準備,隨時出動到抗戰前線,」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號召,大大地激勵了全國軍民同仇敵愾、堅決抗戰的信心,全國人民一致要求堅決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進攻。從抗戰開始的第二天起,北平中共地下組織,立即組織北平的各愛國團體出動到前線救護傷員,攜帶慰勞品分赴前線及醫院慰問,並進行了支援抗戰的各方面工作。

  在這一期間,冀察軍政當局每天都收到全國各地發來的聲援抗戰的電報和信件;還有許多社會團體和個人匯來的一批批的款項,作為支援抗戰的經費,有不少國民黨的將領發出通電,要求開赴前方參加抗戰;海外華僑團體也紛紛電請南京國民黨政府出兵保衛祖國。蘆溝橋的炮聲,已經激起了我國廣大人民的民族義憤。

  日本帝國主義在發動武裝進攻中,仍沒有放棄通過「談判」而奪取平津以至囊括華北的陰謀;它宣稱華北事件可以「局部解決」,對冀察當局採取威逼和誘降兼施的辦法。北平、天津的一小撮漢奸,在其主子的號令下大肆活動起來。在他們看來,這正是為他們的主子日寇效忠的大好時機。漢奸齊燮元,過去曾建議宋哲元恢復北洋軍閥政府的五色國旗,現在又親到北平市長秦德純的寓所勸降,他對秦說:「如果與日方進一步地合作,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漢奸潘毓桂、張壁、陳覺生等,還乘此機會秘密進行逼走宋哲元而使冀察進一步偽化,以遂其賣國求榮之願的陰謀活動。而就在這威逼和誘降兼施的煙幕下,日寇卻更積極地策劃大規模的侵華戰爭。7月11日,日本首相近衛文魔召集了緊急內閣會議,16日即調派10萬陸軍來華;17日,東京「五相會議」,又決議動員侵華日軍40萬。

  在日本帝國主義燃起戰火和發動大規模戰爭的緊急形勢下,在華北軍民奮起抗戰和全國人民要求抗戰的怒潮下,國民黨政府在廬山召開的談話會仍是議論紛壇,莫衷一是。親日派大唱「戰必敗,和未必大亂」的亡國論調;英美派則等候美國表示態度,以決進退。7月17日,蔣介石發表的廬山談話,雖然宣佈了準備抗戰自衛的方針,但仍「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蘆溝橋事件的解決」;而張群玩弄的「和必亂,戰必敗,敗而後和,和而後安」的「十四字真言」,竟成為國民黨對待神聖抗戰的秘寶。

  所謂「十四字真言」,就是說在大敵入侵、舉國要求抗戰的情況下,一味求和必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勢必天下大亂。因此,必須假裝抗戰,應付一下,但一戰就敗,敗而後和就可以遮人耳目了,和後再借日本的力量消滅共產黨,共產黨一消滅,就可以「永治久安」了,當時在國民黨內,妥協投降的言論五花八門,無奇不有,除張群的「十四子真言」外,還有美國買辦孔祥熙的「抗戰不如參戰,參戰不如觀戰」的「十二字密訣」。其真意是,參加抗戰的招牌可以打一下,但實際上是觀而不戰,讓共產黨和日本帝國主義廝殺,待兩敗俱傷時,再收「漁翁之利」。

  在蔣介石反動政策的影響下,直接肩負著冀察軍政重責的宋哲元,卻陷入進退失據的困境。他把日軍的大舉進犯仍看作「局部的衝突,能隨時解決」,這種苟安的心理,和蔣介石仍想尋求「外交解決」的僥倖心理一樣。因此,在華北軍民堅決抵抗日軍的同時,宋哲元仍在日本的欺騙下,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無法滿足日本侵略要求的談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