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堅韌不拔-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
七九 |
|
雖然審判一直持續到1949年,並于1954年重新開庭審理那些原來缺席受審而後來回來自首的人,但賴伐爾的死結束了戴高樂對維希政權的清算。被審判的維希部長和官員共為108人。因謀殺或告密而害死抵抗運動戰士的法好,有10824名未經正式審訊即被處死,其中有6675人是在解放前的遊擊戰爭中被處死的。此外,經法院和軍事法庭正式審訊而處決的有779人。對維希政府和通敵首要分子的公審和判決,為被害群眾申了冤,報了仇,從而有力地提高了戴高樂政府的威信。 世界各國都注視著解放了的法蘭西。法國又宣佈為主權國家,而且成為參戰國之一了。她是以怎樣的姿態重新出現?她要有什麼地位呢? 戴高樂這位抗戰領袖,既沒有國王的委任,也沒有議會的委託,更沒有經過公民投票選舉,他本人又沒有任何政治組織,難道世界上性格最不穩定、最難約束的法國人民會長期追隨他嗎?在這瘡痍滿目的國土上,在貧困不堪的人民中間,在政治見解嚴重分歧的局面下,他是不是會遇到一些無法克服的困難呢? 大國在排斥它。不久前,戴高樂用一支精銳的部隊佔領了萊茵河和多瑙河,並俘虜德軍12萬多人。如今戴高樂所統率的部隊已發展到四五十萬人,飛機1000多架,又成了歐洲一支舉足輕重的武裝力量。戰爭一結束,美國就要回到它的西半球,英國將要回到它的島上,只有法國仍然要在舊大陸上站立起來。 1944年11月下旬,戴高樂應斯大林之邀,訪問了蘇聯。他在莫斯科逗留了八天,經過多次談判,簽訂了法蘇互助同盟條約,有效期為20年。美國羅斯福總統雖然一直干涉法國事務,但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快要勝利結束的時候,1945年4月12日,死神迫使他放下了這項「偉大的任務」,儘管法國飽受苦難和受人鄙視,但她的目的快要達到了。 但是,在所有難題中最使戴高樂頭痛的是重振法國的經濟。他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們國家遭受的創傷多麼嚴重,戰爭和破壞使它所處的生活條件多麼艱難,在從前建立起來的政體、等級、家庭和傳統中所發生的混亂是多麼嚴重,以致國家深深地陷入了普遍而漫長的危機。解放後的歡樂,只能暫時地使法國人看不到這些事實。現在,現實變得更加慘痛了,我,遙望將來,感到國家前途光芒萬丈;可是環視周圍,又看到國事如麻,千頭萬緒,大有麥克佩斯(莎士比亞的《麥克佩斯》劇中的主人公)站在女巫大鑊前面的感觸。」 最使戴高樂痛苦的是缺乏滿足法國人民生活需要的東西。一個人的全部食品配給量,折合熱量每天不過1200卡。由於沒有羊毛和棉花,由於缺少皮革,很多人衣衫襤褸,穿著木板拖鞋。城市裡沒有一點燃料!因為煤礦生產的一點點煤炭,還要留給軍隊、鐵路、發電站和醫院使用,一點也不能提供給居民。當時國家經濟是相當困難的,戴高樂哀歎道:「光明大道已經打開,但法蘭西卻成了一個破爛攤子!」 據統計,因為戰爭,法蘭西的財富已經有1/3化為烏有。先後有50萬座房屋完全被毀,有150萬座房屋遭到嚴重破壞。鐵路、橋樑也大部分遭破壞。有100萬公頃土地已不能耕種,另有1500萬公頃由於5年沒有經心耕種已瀕於荒蕪。到處都缺乏種籽、肥料、農具,家畜減少了一半。總之,德國法西斯的佔領,共使法蘭西損失兩萬億1938年的法郎,即等於解放後的80萬億法郎。在戰爭結束的時候,法國經濟失掉了大部分生產資料,在財政方面國債如山,在預算方面必須長期地為重建而撥出鉅款。法國就是這樣一個瘡瘓滿目而又潛伏著四分五裂危機的國家。 戴高樂在回憶錄中寫道:「這個民族的危機使我每天操勞不安。四面八方湧來的責難、意見、訴苦和批評,並沒有使我擔心。 我和每一個人一樣,忍受著人民天天所忍受的困難,勉強維持著政府的工作,知道這些問題目前是不易解決的。儘管目前困難重重,但是必須建設未來。建設需要政策,並想盡力根據情況推行它。為了恢復生產和粉碎顛覆活動,必須進行社會改革。」 戴高樂主張主要動力資源由國家掌握起來,巨大工程實行國有化,國家需要親自領導銀行,要成立法蘭西航空公司。提高工人工資,努力改善工人的生活條件。1945年要把各種社會保險制度完全恢復起來,並加以擴大。一切靠工資生活的人,都必須享受社會保險。 煤炭是動力工業的主要燃料,牽涉到國計民生,戴高樂政府首先將諾爾省和加來海峽省的煤田,隨後是盧瓦爾省的煤田,都收歸國有。國家接管了煤氣和電力工業。國家石油研究機構開始勘探石油。還設立了一個原子能委員會負責開採法國地下豐富的鈾礦。「重新裝備和現代計劃最高委員會」已經著手規模宏大的工作。在法蘭西銀行和各種信貸機構實行國有化以後,重新建設的資金也歸政府掌管了。法蘭西航空公司,這個國家管理的大航空公司,是由一些受資助的私營公司合併組成的。政府接管了據認為廠主曾與德國人有勾結的雷諾工廠,1945年8月,建立了全國行政學院,作為培訓高級官員的中心。在對一些要害工業實行國有化的同時,政府還確保農民利益。在土地問題上,保證佃農不受驅逐,並且在土地出賣時,給予佃農以「第一拒絕權」。 制定這項社會政策的動機是複雜的。法國問題專家布賴恩?克羅澤說:「戴高樂為窮人謀福利並非裝腔作勢,也不是一種懷有政治意圖的姿態。」在戴高樂看來,這些政策和改革都從屬復興偉大法蘭西的運動。在能源和信貸方面,實行國有化,是為了鞏固國家,使之能夠控制經濟。減輕工人及其家庭的疾苦,保證農民的土地租佃權,是為了緩和他們的不滿,使他們投身到重建家園的工作中來。若干年後,到60年代,戴高樂和他的部長們都贊成盛行一時的在企業中實行「勞資合作」的辦法。但至少對戴高樂來說,這並不是什麼新的想法。在當年恢復經濟時期,戴高樂就曾號召工人參加企業管理。他說:「工人的勞動與資本家的資本具有同樣的權利,他們的報酬和股東的收入都一律依據經營的成果來決定——這就是我要實現的計劃。」 戴高樂所推行的改革,雖然觸犯了少數特權階級的利益,但確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因此有些黨派雖然表面上也對他表示擁護,但暗中卻加緊進行反對戴高樂的活動。戴高樂自己說,他每次出席會議,都受到隆重的禮遇。他如果發表演說,掌聲會經久不息。但另一方面,他的計劃卻經常遭到抨擊,儘管他本人免於非難,但他的部長們卻不能倖免,國務部長朱爾·讓納內、財政部長弗朗索瓦·德芒東、情報部長皮埃爾一亨利·泰讓、司法部長亨利·弗雷內,在諮詢議會裡都一一受到喧囂激烈的攻擊,甚至遭到謾駡。正如戴高樂所推測的,這種激昂情緒是議員們對他們成為純粹的諮詢角色所表示的不滿。1945年3月19日,一個由各政治團體組成的代表團謁見戴高樂,要求今後作出的決定均不得違背諮詢議會所陳述的觀點。戴高樂以高做神態回答說:「只有人民才擁有最高權力。在人民能夠表達自己的意志之前,我有責任去領導他們。」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