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堅韌不拔-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
三四 |
|
6月23日,英國政府宣佈,他們不能再把波爾多政府看作一個獨立國家的政府,因為它已完全屈從於希特勒,喪失了代表自由法國公民的一切自由和一切權利。同時聲明:「英王陛下政府注意到組織臨時法蘭西民族委員會的提議,該委員會將充分代表決心進行戰爭以履行法國的國際義務的獨立的法國人民,英王陛下政府宣佈,它將承認這一臨時的法蘭西民族委員會,並且只要該委員會繼續代表一切決心與共同敵人戰鬥的法國人,它將就一切與進行戰爭有關的事項和該委員會來往。」 法國的崩潰震驚了全世界。全世界的人民都驚心怵目地看著這個偉大明星的殞落。作家查理。摩根的詩和弗朗索瓦·莫裡亞克的文章也曾使許多人流出熱淚,但各國還是很快就承認了既成的事實。無疑,所有與軸心國家作戰的政府,都從法國召回自己的代表。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對堅持抗戰的戴高樂的一種支持,沒有寶劍就沒有法國。面對著接二連三的挫敗,戴高樂加緊為自己建立一支戰鬥隊而努力。這時,大約有十萬噸法國船舶到英國港口避難,船上至少有一萬名水手。 此外還有幾千名在比利時負傷的士兵正在英國醫院裡逐漸康復。這些士兵和水手中的大多數人一心想回家,因為在他們看來,戰爭已經結束了。貝當政府的命令就是這樣說的,絕大多數人都樂於從命。英國當局把白城體育館借給戴高樂,作為志願人員集合的地方。但在6月18日的召喚廣播後的一個星期,才只有幾百人集合到自由法國的旗幟之下。在英國方面,除了丘吉爾本人和斯皮爾斯將軍外,與戴高樂打交道的大多數人,始終對他持懷疑態度,不願與他合作。 但是,在困難面前,戴高樂並沒有低頭,更沒有灰心喪氣,他堅信正義的事業一定能勝利。6月29日,他去利物浦附近的特倫特姆公園活動,那裡駐紮著阿爾卑斯山輕步兵師。他經該師指揮官同意,招募了外籍軍團第十三旅兩個營的大部分,200名阿爾卑斯山步兵,一個坦克連的三分之二以及一些炮兵、工兵和通訊兵。幾天之後,兩艘潛艇和一艘巡邏艇宣佈擁護戴高樂。駐在聖阿塔恩的幾十名飛行員後來成了自由法國空軍的核心。 這時,每天都有志願者到英國來。他們大都來自法國,有些是乘最後的班船離開的,有些是弄到一隻小船之後逃出來的,還有些則是克服重重困難通過西班牙逃來的。他們如果被警察抓住,就會被關進米朗達集中營。有些飛行人員掌握著飛機,沒有讓它淪入維希政府的控制,並且設法飛離北非而到達直布羅陀。有些商船的海員抓住出航的機會就會開出法國港口,或者甲小船逃出來,如「卡博·奧爾摩號」就是這樣。他們都要求為法國的獨立和解放而戰鬥。6月末,有一個漁船隊到了康威爾,把塞翁島上所有能行動的人都帶到戴高樂將軍的營地來了。這些青年志願戰士的到來,進一步加強了戴高樂反法西斯戰士們的信心。與此同時,他們與海外的聯繫也加強了,每天都收到成千上萬封的信件,大大提高了戴高樂在海外的聲譽。 正當戴高樂的抗戰事業順利發展的時候,忽然有一件令人悲憤的事情阻遏了這一潮流。7月3日,英國艦隊突襲了停泊在米爾斯克比克的法國艦隊,給英法關係和反法西斯事業造成了不利的影響。法國淪陷以後,丘吉爾最擔心的問題之一是法國艦隊的命運。法德停戰協定第八條規定,法國艦隊應在德國或意大利的監督下退役並解除武裝。誠然,在同一條款中,德方宣稱,他們無意在戰爭中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使用這些艦隻。但是,從希特勒的以往作為來看,這一諾言既不可信,也毫無保證。在這種情況下,丘吉爾毅然決定必須摧毀或奪取法國艦隊,或者使之失去戰鬥力。當時,這支強大的作戰力量正散泊在英國、地中海、非洲和馬提尼克等地的港灣內。 7月3日清晨,英國以占壓倒優勢的兵力突然襲擊停泊在茨茅斯和普利茅斯的法國艦艇,俘獲戰列艦兩艘、輕巡洋艦4艘、驅逐艦8艘、潛艇若干,以及大約200艘小型艦隻。唯有大型潛艇「蘇爾古夫號」進行了抵抗,雙方各死一人,三名英軍受傷。當天,在米爾斯克比爾海軍基地附近的奧蘭,法國海軍上將讓蘇爾拒絕了英國的最後通牒。在隨後發生的戰鬥中,從「皇家方舟號」上起飛的飛機炸毀了戰列艦「布列塔尼號」,「敦刻爾克號」擱淺了,戰列艦「普羅旺斯號」沖上了沙灘。「斯特拉斯堡號」被擊傷,但同從阿爾及爾開來的幾艘巡洋艦逃到了土倫。 7月4日,丘吉爾向下院報告了米爾斯克比爾行動的經過,議員全體起立,朝野黨都報以熱烈的掌聲。丘吉爾顯然對這種顯示其無情打擊力量的行動感到自豪;然而,戴高樂從報紙和廣播中獲悉這一消息時,好像突然被人打了一悶棍似的。他覺得這並不完全是出於正當的保障安全的動機,而且還由於「多年海上競爭的積怨、法西斯戰役開始後日益加深的不滿以及因維希政權締結停戰協定而爆發出來的憤恨」。戴高樂在回憶錄中讚揚了英國新聞大臣達夫·庫珀,說庫珀「極為明智地」讓他在1940年7月8日向法國人民發表廣播演說,表達了他的看法。他在演說中譴責了這個「可悲的,可惡的」行動,同時又籲請人們諒解英國人。 他說,有朝一日德國人無疑會用法國軍艦來打擊英國和法蘭西帝國。因此,「把它們毀掉還是上策」。不管怎麼說,這個事件,對於戰鬥的法國剛剛萌芽的希望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許多軍人和平民,本來打算參加到戴高樂這邊來,這時都跑掉了。此外,北非法蘭西帝國各行政當局以及保衛帝國的海軍與陸軍的態度,大部分都由猶疑變成反對了。維希政府當然不會不儘量利用這一事件。其後果對於戴高樂爭取團結非洲肯定是十分不利的。 然而,戴高樂還是以頑強的毅力繼續進行自己的工作。7月13日,他宣佈說:「法國同胞們!請認清這一點,你們還有一個戰鬥的隊伍存在。」7月14日在齊集白廳的深為感動的群眾中,戴高樂檢閱了這支擁有7000多人的隊伍,並率領他們在福煦元帥的像前獻了三色花圈,7月21日,有幾千飛行員參加了魯爾區的轟炸。戴高樂宣佈自由法國重新投入戰鬥了。8月24日,英王喬治六世,前來檢閱了這支隊伍。人們看到這支隊伍,就看到了法國的未來和希望,並相信它會在戰鬥中日益發展壯大! 戰鬥的法國在苦難中掙扎,在戰鬥中成長。熱情的言論從法國大量湧來。許多誠摯的人們用極巧妙的方法,有時就是通過檢查者本身,把信件和其他郵件寄給戴高樂他們。其中有一件是7月14日在星形廣場拍的一張照片。上面寫著那一天德國人到了那裡以後,有一群男女在無名將士碑周圍沉浸在悲哀裡。7月19日,他們把這張照片寄來,並且寫了這樣幾句話,「戴高樂!我們聽到你的話了。現在我們在等待你!」另外一張是路過的人獻滿了鮮花的墳墓。這就是戴高樂母親的墳墓。她在7月16日向上帝奉獻了她的苦難,祈求挽救法國和庇佑她的兒子的使命以後,就在班朋死去了。 戴高樂他們決不辜負人民的期望,他們肩負著祖國的期望,堅韌不拔,英勇向前!正是:精忠報國,救亡圖存;任重道遠,絕無反悔。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