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堅韌不拔-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三二


  停戰條約中最難處理的是法國海軍問題。在法國將要崩潰的時候,丘吉爾曾經表示,法國如果把海軍開到英國來,過去不單獨靖和的諾言就可取消。希特勒決心不讓這件事情實現。他在6月18日對墨索里尼說,他充分認識到,這將大大加強英國的力量。由管德國大軍已經壓境,巴黎還是歌舞昇平,達官要人還是優遊終日。無線電臺廣播的是巴黎名餐館的菜譜,淫猥的歌聲。龐納和賴伐爾之流關心的只是自己股票的漲落。軍人生產無人間津,戰爭動員無聲無息。軍政首腦之間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因此,防線一被突破,就兵敗如山倒,不可收拾。

  但是,法國還是有希望的。在貝當政府投降的第二天,戴高樂將軍就在倫敦發表聲明,號召人民繼續抗戰,為反對法西斯暴政,為爭取法蘭西民族的解放而鬥爭。欲知詳情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十二章 莊嚴的召喚

  國家危亡豈彷徨,匹夫有責勇承當。
  莊嚴召喚如火炬,光復法國舉刀槍。

  1940年的6月,是一個熬人的6月。就在法國內閣就戰降問題鬥爭最激烈的時候,戴高樂找到一個機會問雷諾是否真要求和。雷諾答道:「當然不是!但是,我們必須讓英國人震動一下,以便取得他們更廣泛的合作。」之後,戴高樂悶悶不樂地返回自己的住地。這時雷諾向羅斯福總統發去電報,呼籲美國出面斡旋,以免法國一敗塗地,不可收拾。

  在這段時間裡,戴高樂焦急如焚,吃睡不寧,他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堅持抗戰,反對投降。憤慨之下,他打算脫離這個失敗的政府。他起草了一份辭呈,但還沒有來得及遞交,就接到內務部長喬治·芒代爾的一封信。芒代爾是仍然主張打下去的為數不多的政治家之一。他獲悉戴高爾打算辭職,便十分嚴肅地加以勸阻。他說,戴高樂如果辭職,就將失去為法國服務的最後機會,這是投降派們所樂意看到的。現在採取行動或許還為時不太晚,政府還可以作出遷往阿爾及爾的決定。戴高樂被打動了,同意再等等看。他後來承認芒代爾的勸告是非常寶貴的。

  6月12日,戴高樂參加了法英兩國領導人的緊急會晤。在舉行會談的時候,法國眾議院議長愛德華·埃裡奧和參議院議長讓納內在隔壁休息室等候消息。會談後,雷諾陪同丘吉爾和他的隨行人員穿過休息室。這兩位議長慷慨陳詞,力主法國血戰到底。通往庭院的過道擠滿了人,但戴高樂身材高大,特別引人注目。丘吉爾用法語低聲和他打招呼,稱他是「應運而生的人」。

  到了6月14日,局勢進一步惡化。法國領導人開始了又一次長途跋涉,目的地是波爾多。這一次比前一次更令人沮喪,道路也更加擁擠不堪,敗兵、難民絡繹不絕,秩序十分混亂。雷諾剩下的那點權力正在迅速瓦解。在他的高級閣僚中,全力支持他的只有芒代爾一人。貝當這個龐然大物給鬥志渙散的內閣罩上一層優鬱的陰影,魏剛唯一的願望就是停戰,而失敗主義影響則幾乎無孔不入。當時這夥民族敗類,正像蛀蟲一樣腐蝕著這個非常虛弱的法蘭西領導集體。與此同時,雷諾的情婦德波爾特夫人也闖進了法國的歷史。她一直鬧著要雷諾停戰,在她看來,那是當前最迫切、最重要的事情。斯皮爾斯將軍寫道:「我一生中從未見過哪個女人的雙眼射出過像她那樣憎恨的目光,她掃視我們時,目光就像鐮刀揮過。我心思,這個女人一無動人之處,唯有她在英國人面前擺出的那副醜相還惹人注目。」就是這個風騷的女人,在關鍵的時刻,也充當了希特勒的「第五縱隊」,起了瓦解軍心的作用。

  面對著醜惡的群體,戴高樂十分憎恨,到了波爾多後,還進行了最後一次努力,想迫使雷諾答應採取一些有利於在海外繼續戰鬥的行政措施。他對總理說:「我曾竭盡綿薄協助你,但那都是為了戰鬥。我決不同意求和。你要是呆在這裡,就會遭到失敗而葬送你的一切。我們必須儘快遷往阿爾及爾。」雷諾答應堅持抗戰,並同意把政府遷到非洲去。戴高樂對此十分高興,他說:「那麼我得馬上親自到倫敦走一趟,作為你的特使,設法請英國人協助解決運輸問題。要堅信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堅持就是勝利!」

  誰知當6月16日晚9時30分,戴高樂乘機返回波爾多時,大局已定,無可挽回了。他的助手告訴他,雷諾已經辭職,勒布倫總統已召請貝當元帥組織政府。這只能意味著投降。戴高樂怒火中燒,他毅然決定第二天早晨離開法國。他恨貝當,恨魏剛,同時也恨雷諾的軟弱!他想,天塌下來,有地頂著,為了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戰鬥下去!

  為了預防局勢突變,他已經採取了一個稍越出常規的行政措施,這就表明了他繼續戰鬥的決心已經下定。還是在倫敦的時候,這位國防與陸軍部副部長就超出職權範圍,電令預定駛向波爾多的法國輪船「巴士德號」改變航向,駛往英國港口。這條船上裝有從美國運來的1000門75毫米大炮、數千挺機槍和大量炸藥。這樣,這批軍火沒有落到德國人手裡,而重新裝備了從敦刻爾克撤回的英國遠征軍。

  戴高樂在飛離法國的前夜,還去看望他那位失敗了的總理,雷諾由於絕望和失眠,顯得萎靡不振。這位富有才智的總理大臣,當初相當堅決,但此時已毫無鬥志。最近一連串事變的巨大壓力,加上那些怯懦成性的同僚對他的背棄,使他的意志喪失殆盡。現在再也不能對他寄予任何希望了。不過,雷諾最後還是幫了戴高樂一次忙。他聽說戴高樂決定去英國,就從秘密款項下支了十萬法郎給戴高樂。第二天,6月17日上午9時,戴高樂在斯皮爾斯將軍和德庫塞爾中尉的陪同下飛往英國,開始了新的戰鬥生活。

  戴高樂初來倫敦,感到自己非常孤單,一切都被剝光了,就像面對著一片茫茫的大海,後退已經不可能了。在他面前只有一條道路,這就是繼續戰鬥。戴高樂已經破釜沉舟了,但是,如何戰鬥呢?在什麼範圍進行呢?要走到什麼目的地呢?許多人認為,在那些日子裡渡過海峽的一小群法國人,想的只是組成一支輔助部隊,來幫助正在戰鬥的不列顛帝國。但戴高樂卻懷有崇高的目的,法蘭西山河已經破碎,民族存亡未卜。在他看來,當務之急是精忠報國,救亡圖存。大國之中如果只有法國放下武器逕自退出世界大戰,這對他說來是無法接受的。一想到戰敗的法國最後竟要靠外國軍隊來拯救,他就感到痛心疾首。因此,只有一些法國人繼續戰鬥是不夠的,應該使法國作為國家重新投入戰鬥,並最終要取得勝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