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堅韌不拔-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
三〇 |
|
丘吉爾的著名演說,不僅有效地動員英國勇敢戰鬥,而且對全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國家和人民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在丘吉爾發表演說的第二天,6月5日,雷諾任命戴高樂將軍為法國國防和陸軍部副部長,這是戴高樂首次擔任政府職務。他與部隊告別後前往巴黎。他到了首都,發現雷諾信心十足,目光犀利,但在內閣中日益陷於孤立。貝當元帥聽說要任命堅持抗戰的戴高樂擔任國防和陸軍部副部長,曾百般阻撓,他不厭其煩地宣傳他的投降理論。戴高樂回到巴黎後,第一次同雷諾見面時就警告說,他讓貝當元帥那樣的失敗主義者參加內閣,將來會後悔的。戴高樂承認,1940年的戰爭也許已經打輸了;但他又說,仍然有可能打贏另一場戰爭。 戴高樂向雷諾建議:「我們要盡可能堅持在歐洲大陸作戰,同時必須下定決心,準備在法蘭西帝國範圍內繼續作戰。這就需要有一個相應的政策:必須把戰爭資源運往北非;必須挑選有能力的領導人來領導這項工作;而且不論對英國人有多大意見,都必須與他們保持密切聯繫。」戴高樂還建議必須撤銷魏剛將軍的總司令職務。戴高樂說,只有洪齊格爾將軍才能勝任此職。他的雙親,一位是阿爾薩斯人,一位是布列塔尼人,他本人是個足智多謀的 軍人。在戴高樂看來,洪齊格爾有能力從世界戰咯的高度來指揮戰爭。雷諾的回答閃爍其詞,他原則上表示同意,但認為那時候進行人事變動是不可能的。 6月5日,在敦刻爾克陷落後的第二天早晨,法國戰爭的最後階段開始了。希特勒在松姆河上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隨即以壓倒的力量從阿布維爾到萊茵河上游這整個400英里寬的橫貫法國的戰線上採取攻勢。法國的命運已經註定了。他們只能用65個師去抵抗包括10個裝甲師在內的德軍143個師的兵力,因為最優秀的部隊和大部分裝甲部隊都在比利時消耗掉了。力量薄弱的法國空軍也所剩無幾。英國能夠派出來的只有駐在薩爾的一個步兵師,另外還有一個裝甲師的部分人員。英國皇家空軍除非把不列顛群島置於不顧,否則它能力這場戰鬥提供的飛機也是有限的。再說,目前在貝當和魏剛的控制下,法國最高統帥部已經彌漫了失敗主義情緒。雖然如此,有些法國部隊還是極為勇敢和頑強地戰鬥青,在一些地方甚至暫時阻止了希特勒的裝甲部隊的推進,並且堅決不向德國空軍的不斷轟炸屈服。 但這是眾寡懸殊的戰鬥。希特勒在消滅了法軍的主力之後,德軍像潮水一般地湧向法國。6月10日,法國政府匆忙地撤離巴黎。6月11日上午11時左右,雷諾發給丘吉爾一封電報,他也曾致電羅斯福總統。法國的悲劇愈演愈烈。雷諾電告,他能在奧爾良附近的布裡阿爾接待英國客人。政府已從巴黎遷到圖爾。法軍總司令部設在布裡阿爾附近。丘吉爾于當天下午2時飛抵指定地點。這是在不到一個月之內,丘吉爾的第四次法國之行。因為這次去主要是瞭解軍事情況,因此隨英國首相前往的有陸軍大臣艾登先生、帝國總參謀長迪爾將軍和伊斯梅將軍。他們在一個小機場降落後,就開往指定地點會談。當時法國人面色陰沉,頗為冷淡。情勢惡化,與一周前他們訪問巴黎的情況完全不同了。 法方參加會談的是雷諾總理、貝當元帥、魏剛將軍、空軍上將維那曼、國防部副部長戴高樂。這次會談的主題是戰與降的問題。英方力勸法國政府保衛巴黎,強調在大城市內進行逐房抵抗對入侵的軍隊有巨大的消蝕力量。丘吉爾向貝當元帥追述1918年英國第五集團軍慘敗後,在博韋他的列車中一起度過的那些夜晚。並提醒他,克雷孟梭如何說過:「我決定在巴黎的前面作戰,在巴黎的城裡作戰,在巴黎的後面作戰。」貝當元帥回答說,在那個時候他可以調動60個師以上的大軍,可是現在一個師也沒有。他說那時戰線上有60個師的英軍,就是把巴黎化為灰燼也不會影響最後的結局。 英方重申了自己的立場,無論在任何險峻的情況下都堅持繼續作戰,相信他們能夠無限期地打下去,而最終能取得勝利。丘吉爾建議法方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開展遊擊戰爭。他說:「德軍在接觸點上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強。如果所有的法國軍隊,每一個師,每一個旅,在他們的戰線上都不遺餘力地作戰,就可以使敵軍的活動全部陷於停頓。但是,貝當卻回答說:公路上的狀況十分可怕,難民擁擠,遭到無法抵禦的德機機關槍的掃射,大量居民成批地逃難,還有政府機構和軍事機關在繼續崩潰。談到這裡魏剛插話說,法國將不得不要求停戰。雷諾立即喝阻他:「那是政治問題!」 看來貝當、魏剛之流投降的決心已經定了。鑒於這種情況,丘吉爾說:「如果法國在苦難中認為最好的辦法是讓它的陸軍投降,那就不必為了我而有所猶豫,因為不管你們怎樣做,我們將永根據英國官方的記錄,英法雙方進行了如下的談話: 丘吉爾:大不列顛認識到法國已經遭受和正在遭受的犧牲是多麼大。現在該輪到英國來作出犧牲了,英國對此已有所準備。由於在法國北方採取雙方所同意的戰略,戰事遭受挫折,英國發現它目前在地面作戰方面的貢獻大小,因而感到悲痛。英國人還沒有嘗到德國皮鞭的滋味,但是完全知道那是多麼厲害的。雖然如此,英國人只有一個念頭:打贏戰爭,消滅希特勒主義。一切都要服從這個目的,沒有任何困難和顧慮能阻擋英國人民。他確信,英國人民有能力忍受一切,堅持下去、反攻敵人,取得最後勝利。因此,他們希望法國從巴黎以南一直到地中海繼續戰鬥下去,如果必要的話,就從北非進行戰鬥。要不借一切代價爭取時間。等待的時間不會是沒有盡頭的。無論情況如何,英國都要繼續戰鬥。英國並沒有、也不會改變它的決心:決不講和,決不投降。對它說來不戰勝毋寧死。 雷諾:我從來也沒有懷疑過英國的決心。可是,我急於要知道,當遇到某種意外的情況時,英國將怎樣反應。法國政府——現在的政府或是另一個政府——可能說:「我們知道你們會繼續戰鬥下去。如果我們看到有勝利的希望,我們也會繼續戰鬥下去。可是我們沒有看到有早日勝利的充分希望。我們不能指望美國的援助。在隧道的盡頭沒有光明。我們不能拋棄我們的人民,讓他們永遠受德國人的統治。我們必須妥協。我們別無他法……」時間已經大晚了,已不能在布列塔尼半島建立防禦基地。在法國本上上,沒有一塊地方能使真正的法國政府可以逃脫敵人的俘虜。因此,要對英國提出這樣的問題:「法國已經盡了它最大的努力,貢獻了它的青春和鮮血;法國已經無能為力了;法國已經再拿不出什麼東西貢獻給共同的事業了,因此它有權單獨媾和。這並不違背三個月前簽定的莊嚴協定中包含的團結一致的精神,你是否承認呢?」 丘吉爾:在任何情況下,英國都不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非難和互相指責上。但是,這並不是說,英國就同意與最近簽訂的協定相違背的行為。第一步應該由雷諾先生再致函羅斯福總統,將目前形勢如實地告訴他。在考慮採取任何步驟以前,請你們先等一等回信。如果英國打贏了這場戰爭,法國就會恢復它的尊嚴和偉大。 雖然如此,我認為這個問題在這個時候提出來,是非常嚴重的,所以請求在我作出答覆之前,讓我和我的同僚出去商議一下。 於是,哈利法克斯勳爵和比弗布魯克勳爵及其他隨行人員就走出來,到一個滿布陽光的花園中去,在那裡談了半個小時。他們回來之後,又重申了英國如下的立場: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