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堅韌不拔-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二九


  面對這種情況,丘吉爾說什麼也不能理解:這麼大的一場戰爭,而且是關係到法蘭西生死存亡的一場戰爭,竟沒有戰略後備部隊!他們的馬奇諾防線是作什麼用的?它本來是可以在一長段國境線上使軍隊得到節約使用的,它不僅可以提供許多局部反攻的出擊口,還可以使大批的部隊留作後備力量。可是現在卻沒有後備部隊。丘吉爾承認,這是他一生中最使他吃驚的事情之一。

  丘吉爾接著又問甘默林將軍,打算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向敵人凸出部的側翼發動進攻。甘默林的回答是,「數量上占劣勢,裝備上占劣勢,方法上占劣勢。」然後聳了聳肩膀表示毫無希望。在場的人除了雷諾總理堅持打下去外,其餘的人都對戰爭前途喪失了信心,認為一切都完了。丘吉爾說:色當被突破是嚴重的,但並不是致命的。

  1914—1918年間,曾有過多次的「突破」,可是全都被頂住了,而且一般都是通過對凸出部的一側或兩側展開反攻來頂住的。他堅決認為,目前局勢雖然很糟,但絕不是不可挽救。為了鼓起法國盟邦再戰的勇氣,他征得倫敦內閣的同意,決定再派遣十個戰鬥機中隊前來助戰,希望法蘭西戰場能有個好的轉機。

  在國內外積極力量的影響下,雷諾對法國內閣和最高統帥部進行了改組。5月18日,貝當元帥被任命為副總理兼國家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雷諾把達拉第調去主管外交,由他自己接任國防兼陸軍部長。5月19日晚7時,他任命剛從近東回來的73歲的老將魏剛接替甘默林將軍。雷諾希望新的領導班子能夠振作起來,領導人民進行抗戰。魏剛當上總司令的那一天,他在廣播上樂觀地宣佈:「貝當元帥將同我一起戰鬥,直到取得勝利。」但是,事與願違,年邁的貝當元帥想的卻不是勝利。

  實際上,他在很長時間裡好像已完全沒有能力來思考問題了。貝當已經84歲,比魏剛大11歲。他年事日高,越來越陶醉于他的光榮歷史,陶醉於凡爾登的經歷。他認為自己可以成為一個戰敗民族的保護人。雷諾所以請他入閣,是因為人們認為他代表了1918年勝利的法蘭西,還因為正是他在1917年使抗命不從的法國軍隊恢復了士氣。他受到任命時,還在西班牙當大使。佛朗哥將軍勸他不要接受任命,理由是:貝當沒有必要把自己的名字和一場應由別人負責的失敗聯繫在一起。「這我知道,將軍,」年邁的貝當說,「但是,我的祖國在向我召喚,我責無旁貸,也許,這將是我最後一次為國效勞了。」

  魏剛上任後就到前線視察。北方司令部的混亂,法國第一集團軍的明顯的癱瘓,以及前途的未可預料,都使戰時內閣感到極端焦慮。對於德軍推進的方向現在已經看得更加清楚了。裝甲車輛和機械化師不斷通過缺口湧向亞眠和阿拉斯,然後西折沿松姆河推向海邊。5月20日夜間,德軍越過並切斷北方各集團軍所有的交通線後,進入阿布維爾。把防線一突破,就很少遇到抵抗。德軍的坦克在開闊的田野裡自由往來,在機械化運輸的協助和補給下,每天前進30到40英里。它們經過了幾十個城市和幾百個村莊,絲毫沒有遇到抵抗。法西斯的軍官們從坦克打開的炮塔伸出頭來張望,得意洋洋地向居民招手。目擊者談到成群結隊的法國戰俘跟在他們旁邊走著,有許多人還帶著步槍。這些步槍不時地被收集起來,放在坦克下面壓毀。

  令人吃驚的是,德國裝甲部隊用幾千輛坦克會徹底打垮幾個強大的集團軍,而法軍卻完全沒有同他們進行廝拼,戰線一被突破,法國的一切抵抗便迅速瓦解。德軍的整個行軍路線都是沿主要公路前進的,然而在這些公路上似乎沒有一處設有障礙。

  對於這種情況,雷諾十分焦急。5月22日,丘吉爾再飛巴黎。在萬森法國最高統帥部,魏剛向雷諾和丘吉爾講述了他的作戰計劃。他不想讓北方各集團軍開向南方或向後撤退。他們應該從康佈雷和阿拉斯一帶向東南聖昆廷的方向進攻,以便在側翼殲滅目前在他所謂的聖昆廷一亞眠袋形陣地上作戰的敵軍裝甲師。同時一個擁有自阿爾薩斯、馬奇諾防線、非洲和其他各個地區調來的18個到20個師團組成的新的法國集團軍,在弗雷爾將軍統率下,將沿松姆河建立一道戰線。他們的左翼要通過亞眠向前推進到阿拉斯。這樣,盡他們的最大努力,同北方各集團軍會師,向敵人的裝甲師展開進攻。雷諾和丘吉爾對這個計劃感到高興。但是,事後才知道,這僅是紙上談兵。由於最高統帥部沒有下達任何作戰命令,戰事的演變已使敵人取得了支配僅,致使40多萬英法軍隊在敦刻爾克地區陷入德軍的重圍。

  27日下午2時,法國第一集團軍司令對所屬各軍發出一道命令:「在利斯河陣地上戰鬥到底,絕不後退。」電訊到此就中斷了。

  其實,魏剛將軍早就認為繼續打下去已經「毫無意義」。5月26日,魏剛對一位內閣部長說:「我想得很多。政府只有留在巴黎束手就擒,再沒有選擇的餘地了。」他的「不再打下去的意見」,得到新任副總理、國家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貝當元帥的支持。

  6月1日,魏剛將軍在蒙特裡城堡總部召見戴高樂。儘管這位總司令也和他的前任一樣,對戴高樂本人沒有什麼好感,但對他的戰績卻感到高興。事實上,他剛剛在一項嘉獎令中讚揚了這位年輕的將軍。嘉獎令說:「該師指揮官戴高樂將軍英勇果敢,實堪欽佩,他於5月30日及31日率部向敵軍一橋頭堡發起攻擊,突入敵防線14公里,俘敵數百,繳獲甚多。」

  魏剛向戴高樂表示祝賀,接著便徵詢他的意見,問他怎樣才能使現有的1200輛坦克發揮最大的作用。但魏剛對戴高樂保衛巴黎和阻敵南進的詳細計劃不感興趣,相反,卻列舉了一大堆條件,認為若不具備這些條件則無法取勝。魏剛說:「如果事情不致發展得大快,如果我能及時地使敦刻爾克方面退下來的法軍恢復元氣,如果我有武器供給他們,如果英軍在重新裝備後回來參戰,如果英國皇家空軍答應全力投入大陸方面的戰爭——如果出現上述情況,那麼我們還有機會。否則,就沒有任何指望了。」戴高樂懷著沉重的心情告辭了。

  卻說40萬盟軍在加來地區被希特勒軍隊團團圍住之後,在處境險惡、異常絕望的情況下,英國為遠征軍和其他盟國軍隊在海上的突圍創造了奇跡。這就是震驚全世界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了挽救這批英法部隊,丘吉爾動員數以千計的各種船隻,乘著大霧和天黑髮動了「發電機計劃」。從5月26日至6月4日,共有338226名英法士兵逃出了德軍的虎口。

  敦刻爾克的突圍,挽救了英國的部隊。但是丘吉爾6月4日在下院提醒議員們說:「戰爭不是靠撤退打贏的。但是,在這次援救中卻蘊藏著勝利。」接著丘吉爾向議員們發表了氣勢磅礴的著名演說:

  「儘管歐洲的大片土地和許多古老的有名的國家已經陷入或可能陷入秘密警察和納粹統治的種種罪惡機關的魔掌,我們也毫不動搖,毫不氣餒。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戰,我們將具有愈來愈大的信心和愈來愈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借任何代價防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上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登陸的地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決不投降;即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征服並陷於饑餓之中——我從來不相信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在海外的帝國臣民,在英國艦隊的武裝和保護之下也將繼續戰鬥,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認為適當的時候,拿出它所有的一切力量,來拯救和解放這個舊世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