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堅韌不拔-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
一五 |
|
第六章 德國劍出鞘 侈談和平詭計多,擴軍備戰緊敲鑼; 法英受騙搞綏靖,引火燒身遭戰禍。 雖說戴高樂多次呼籲「加強國防,警惕德國軍國主義的重新崛起!」但是法國當權派,無論軍界和政界,都無動於衷。法國外長白裡安說:「只要我擔任外長,大炮就去它的吧!」可是國際形勢使他的「高尚目標」越來越難以實現。經濟衰退波及全歐,希特勒上臺後咄咄逼人,只要不是神經錯亂的人都認為戰爭越來越逼近了。即使這樣,在法國還到處流行著這樣一句寬慰人心的濫調:「法國軍隊是世界上最精銳的軍隊,何必庸人自擾!」 在戰後法國軍隊的組織中,最高軍事機構是軍事委員會,由陸軍部長擔任主席。軍隊沒有總司令,指揮權由兼任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的總監和總參謀長共同掌握。軍事委員會本身包括全體元帥,在大戰期間指揮過一個軍或一個集團軍的將軍,馬克西姆?魏剛將軍說:「這種選擇方法保證了軍事委員會的稱職。」事實上這種領導班子的組成助長了軍事委員會的思想僵化。魏剛的看法只說明,他沒有從親身經歷的法國軍事慘敗中吸取任何教訓。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軍界的三位顯赫人物是霞飛,福煦和貝當,他們都是法國元帥。霞飛在戰後曾短時擔任設防區研究委員會主席,于1922年辭職。福煦擔任協約國軍事委員會主席,負責實施凡爾賽和約的軍事條款。這項任務是他的主要職責。他雖然出席軍事委員的會議,但在審議問題時沒有特別權力。福煦和霞飛都年逾古稀,他們對法國軍事組織和政策的影響不久就越來越小了。貝當卻不然,他比他們兩人小五歲,精力特別充沛。在整個20年代,直到1931年2月,他一直任總監兼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到他放棄這兩項職務時,已經75歲,但他仍擔任著其他重要職務,仍把著權力不放。他的陳舊的軍事理論和僵化的思想體系,為法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唯一值得這些老將們誇耀的是,他們用巨額軍事投資建造了一條馬奇諾防線。這條防線受盡嘲諷。這條耗資25億法郎的防線,並沒有真正起到軍事屏障的作用,正如著名的國際問題專家威廉·夏伊勒所指出的:「馬奇諾防線的麻煩在於設立的地點不對。德國人從最早的部落時代起,就採取的入侵法國的標準路線……是穿過比利時。這條路線最短,最好走,因為這條路沿途平坦,沒有需要渡過的大河流。德國人在1914年又採取了這條路線。」 法國把幾十億法郎花在馬奇諾防線上,而不發展空軍,這看來很奇怪,也許他們認為,希特勒上臺以後德國還沒有建立有組織的空軍。法國人被一種虛假的安全感所麻痹,聽任他們的空軍老化、削弱。1928年,空軍成為一個獨立的軍種,還設立了空軍部和總參謀部,但是組織上的這種變化並沒有使空軍的建設取得很大的成果。地面的對空防務的情況更糟。到了1930年,還只有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幾百門高射炮。翌年,設立了空防總監的新職, 第一任空防總監不是別人,正是75歲的貝當。他剛辭去陸軍總監的職務就擔任了此職,一直擔任到1934年。他在1932年給軍事委員會的一封信中反映了他的特別狹隘的思想。他寫道: 「如果我有200架戰鬥機來防禦敵人的進攻,有200架強大的轟炸機進行報復,每架載兩噸炸彈,航程1000公里,到了那一天,和平就有了保證。」已故英國將軍、軍事著作家富勒說,馬奇諾防線是「一面盾牌,它缺乏一把劍」,而「法國野戰軍是一把掃帚柄」。 空軍甚至是更差勁的工具。這句評語講得很尖刻,但卻是對法國軍隊公正的評價。誠然,這支軍隊多年來號稱是「歐洲最強大的軍隊」,但卻遠遠不能滿足法國國防的需要。 與法國統治集團麻木不仁的情況相反,希特勒上臺後加緊擴軍備戰,準備侵略擴張。他的具體目標和方法是他早在《我的奮鬥》中就十分露骨和十分詳盡地規定了的。現在希特勒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以宣傳裁軍與和平的方法來迷惑德國在歐洲的敵手,同時睜大眼睛尋找他們集體甲胄中的弱點。1933年5月17日,希特勒在國會發表了「和平演說」,這是他一生中最漂亮的演說之一,是欺騙宣傳的傑作。它不僅深深地打動了德國人民的心,使他們團結在他的周圍,而且在國外造成了一種使人有好感的印象。就在希特勒發表演說的前一天,美國總統羅斯福剛剛向44個國家的元首發出了一封動人的信件,概述了美國在裁軍與和平方面的計劃和希望,呼籲廢除一切進攻性的武器——轟炸機、坦克、機動重炮。希特勒很快地響應了美國總統的呼籲,並且加以充分的利用,希特勒說,他的政府對羅斯福總統的呼籲表示熱烈的歡迎,德國願意放棄一切進攻性武器,也願意解散它的全部軍隊,銷毀它現有的少量武器,如果鄰國和有武裝的國家也這樣做的話。他還強調,德國不想進攻別國,只想謀求安全,願意同任何國家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這篇演說,還有不少溫和的辭句和熱愛和平的表白,使得憂心忡忡的世界感到又驚又喜。給人的印象是:德國不要戰爭,戰爭是「瘋狂透頂的事」。它會「造成現有社會和政治秩序的崩潰」。納粹德國並不希望把其他國家的人民「德國化」。但是,其中有一個警告。德國要求同其他國家享有平等待遇,特別是在軍事方面。如果得不到平等待遇,德國寧可退出裁軍會議和國際聯盟。然而在西方世界同聲慶賀希特勒出乎意料的講道理的時候,這個警告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從這個性格暴躁的納粹獨裁者口中說出來的,竟不是如許多人所預料的蠻橫威脅,而是甜言蜜語,全世界都給迷住了。倫敦《泰晤士報》認為,希特勒的平等待遇的要求是「駁不倒的」。法國一些報刊也認為,希特勒已響應了羅斯福總統的呼籲,這個姿態使惶惶不安的世界有了新的希望。 但是,希特勒的警告並不是空口說說而已。當10月初看到協約國堅持要在八年之後才肯把它們的軍備降低到德國水平的時候,就在10月14日希特勒突然宣佈,由於其他大國在日內瓦不肯給予德國平等待遇,德國立即退出裁軍會議和國際聯盟。與此同時,他採取了其他三個步聚,即解散國會,宣佈他將把他退出日內瓦會議的決定交付全國公民投票來認可,最後命令國防部長馮?勃洛姆堡將軍向軍隊發出秘密指示,如果國際聯盟採取制裁行動,就要抵抗武裝進攻。 為了肢解協約國,以便將來更好地收拾法國及對其盟國各個擊破,希特勒突然對波蘭表示「親善」,宣佈用直接談判的手段來解決德波兩國共同有關的問題,並且「為了鞏固歐洲和平,在相互的關係中放棄使用武力」。由於誘使波蘭人同他進行直接談判,他就能繞過國聯並且削弱它的權威。這樣也就能夠破壞法國在東歐的聯盟關係,而在這種聯盟關係中,波蘭是個重要的堡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