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堅韌不拔-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
三 |
|
1873至1890這18年間,先後更換了30多個內閣,平均每屆政府執政時間只有6個多月。巴拿馬醜聞、威爾遜事件和布朗熱的未遂政變,引起了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保皇派和一些資產階級反動政客,為了轉移人民的鬥爭視線,又製造了一個所謂「猶太軍官德雷菲斯向德國入出賣情報的案件」,煽動沙文主義情緒,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反猶大主義的惡浪。幾年後查明,德雷菲斯是無辜的,真正的罪犯是一個法國籍的匈牙利軍官,但共和黨溫和派政府極力捂住真相,不願重新審理,這一系列醜聞,使廣大選民認為共和國的政治家們已經腐敗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尤其是面對著普魯士作為最強的大陸國家在歐洲崛起,感到形勢危機,不少人心中滋長著一股強烈的復仇情緒。 夏爾·戴高樂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聽父親講述他在德國人包圍巴黎時負傷的經過,聽母親回憶她的雙親在得知躊躇滿志的巴贊元帥率領全軍投降的消息時潛然淚下的情景。亨利向兒子指出,理想中的法國莊重威嚴,篤信宗教,國勢強盛,而如今道德墮落,國難當頭,問題叢生。尤其是由於排猶引起的對年輕的猶大軍官德雷菲斯的陷害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不滿。這一事件嚴重損害了軍隊的威信,不少軍官辭職,報考聖西爾士官學校的人數也減少了。年輕的戴高樂痛恨軍、政界的腐敗,若千年後,夏爾·戴高樂對德蕾菲斯事件寫下了如下一段文字: 「正當民眾的感情開始與軍隊疏遠的時候,由於命運的擺佈,爆發了一場最有可能加深各種惡意的危機。在這場可悲的審訊中、足以毒化民眾情緒的做法無所不有。控告者偽造證據,不負責任,恣意攻擊,更增加了司法方面錯判的可能性;但是,有些人或出於信念,或為了國家利益,決心維護為國效力的統治集團的一貫正確性,他們惶恐不安地拒絕承認司法上有什麼錯誤。案情越來越撲朔迷離:一大堆糾纏不清的事件,各種各樣的陰謀詭計,又是但白交代,又是撤回證詞,又是互相決鬥,又是自殺事件,還有輔助審訊,使對立的雙方都火冒三丈,並常常把他們搞得暈頭轉向。這時出現了一股有害的瘋狂情緒,不分青紅皂白地破壞了法國人對自己力量象徵的起碼尊重(分裂的法國人正在用這種力量使自己團結起來),同時也破壞了人們的信念、友誼和相互尊敬。」 一位專門研究戴高樂生平的作家說,要完全理解當時的情況,夏爾·戴高樂還小了幾歲,不過他那時的年齡倒足以使他在後來認識到,德雷菲斯事件對他父親那一輩人意味著什麼。國恥和失敗,愛國和禍國,信念和宗教,這些都是亨利·戴高樂對兒子教誨的內容。在父親的教導和影響下,夏爾·戴高樂從小就立下了報效祖國、重振法蘭西的宏願。 戴高樂除了受惠于父親的教導外,還受到一些進步作家和政治家的影響。夏爾在童年時代,最喜歡讀詩人羅斯丹的作品。在他十歲生日這天,父親帶他去看羅斯丹的《小鷹》。他被這出愛國主義的戲劇迷住了,一回到家就說他將來要當兵。後來,他把這位詩人的作品《西哈諾》全都背了下來。佩居伊是戴高樂青少年時代崇拜的文學家和愛國者,這種崇拜後來畢生不衰。這位嚴肅而神秘的詩人,深受柏格森的影響,他與柏格森一樣對陳舊思想厭惡之至。他寫侍筆法細膩,精巧憫熟,大部分都以聖女貞德為主題。詩中表明他理想中的法國是基督教美德的化身。在他看來,法國是母親,她的兒子們的責任就是為她效勞,這個觀點對夏爾·戴高樂一生都有很大影響。 戴高樂從小就喜歡博覽群書,不僅讀羅斯丹的作品,對獲得諾貝爾獎金的法國哲學家柏格森的作品也十分喜愛。他認為柏格森的作品蘊藏著無窮的智慧,給人以啟迪和力量。他曾閱讀了這位哲學家的《物質與記憶》和《創造性的進化》等著作。當時的柏格森被稱為思想自由的代表,是直覺主義的捍衛者。他提倡一種「思念法蘭西」的教育和對偉大個人命運的堅定信念。 他成了這位早想脫離凡俗的年輕人心目中的武器和旗幟。後來,當戴高樂成為軍事理論家和政治實踐家的時候,他還常常以柏格森為動力。 在這位富於幻想的少年的成長過程中,歷史小說和二戰風雲人物也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在父親的指導下,他不僅從歷史中認識過去,而且也要學著從歷史中展望未來,為此他閱讀了大量的歷史作品,尤其對戰史和戰鬥英雄故事十分感興趣。從阿萊西亞軍營到色當軍營,從加洛林王朝教育法到著名政治家法魯的教育法,從龍格維爾夫人的武裝出征到貝雷公爵夫人的魯莽行動,從法國古時的鹽稅改革到當今的國家財產法,他都能通今博古。 戴高樂還在中學讀書的時候,就從法蘭西15個世紀的歷史中得出兩大教訓,並以此作為他的理論基礎,如同把柏格森思想作為他的方法論基礎一樣,作家拉古都爾說,這是夏爾·戴高樂堅信不移的兩種不可多得的思想:從菲利普·奧古斯特到布朗基,法國歷史是一個整體,法蘭西民族也是一個整體;除非出現「分裂主義分子」,否則人人都可以為國效勞。他對法蘭西延續性的堅定態度,使他兼容各種學說,他認為排他性只會危害不可分割的民族整體的生命。然而這個民族在他看來應是堅定的民族!他後來在《法國和它的軍隊》裡寫道:「我當聖西爾軍校生是為重新奪回阿爾薩斯地區,也是要讓法蘭西旗幟發出耀眼的光芒!」他認為為了祖國的振興和繁榮富強,每一個公民都應作出自己的奉獻。 夏爾·戴高樂在童年,除了愛好書籍外.就是喜歡玩打仗遊戲,而且他玩得似乎比誰都認真。一天,小弟弟皮埃爾哭著跑回家來,媽媽問他出了什麼事,他說:「夏爾打我了。」媽媽追問根由,皮埃爾說:「我們玩打仗,我裝特務,送情報時被抓注了。我沒有執行司令官的命令……」 「哪個司令官?」媽媽急著問。 「就是夏爾!」弟弟說,「我沒有把情報吞掉,我把情報交給敵人了。為此,夏爾把我痛打一頓。」 還有一次,夏爾的哥哥格紮維埃由於一直裝扮德國皇帝而感到膩煩了,想換著當一回法國國王。但夏爾不答應,他生氣地喊道:「不行!不行!法國是我的!」 凡是見過1900年間夏爾·戴高樂的人,都能記起,他是個眼睛裡顯露出勇敢精神的瘦弱兒童。有的人說,他是個非同尋常的孩子。他的老同學說,他總是垂下眼睛,然而他對自己十分自信。十幾歲時,他像同齡的孩子們一樣,喜歡從樓梯扶手上滑下來,曾摔倒過一次,大家把他抉起來,問他:「你心裡不怕嗎?」一「怕?難道我喪失了火花?」 夏爾·戴高樂14歲時,他在父親的告誡下更加用功學習,成了班上的尖子。15歲那年,他又在詩歌創作上作了一次嘗試。他偷偷地寫了一短詩劇,取名《苦相逢》,劇中描述了一個天真的過路人被一個奸詐的惡棍騙走了錢財的不幸遭遇。他把稿子寄給一個文學刊物。這家刊物讓他選擇,要麼接受25法郎的報酬,要麼發表他的作品。他的稟性使他選擇了後者。 戴高樂中學快畢業了,他已經下決心要當軍人,他對父母說:「我打定主意了,我準備報考聖西爾軍校,我要當個軍人。」夏爾認為,在國勢日衰的情況下,投筆從戎是報效祖國的最好的方式。他在巴黎準備了聖西爾入學考試。 1909年8月,他得到通知,他已經被錄取了。他的軍人生涯就要從此開始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