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熱血豪膽-巴頓 | 上頁 下頁 |
二七 |
|
巴頓的辦公機構是一個非常精幹的班子,只有幾名年輕的軍官和秘書,其中包括他的參謀長蓋伊上校和作戰處長肯特·蘭伯特上校。辦公室剛剛設立,巴頓就投入了緊張的工作,當天晚上,他就擬定了一份計劃。該計劃提議在卡薩布蘭卡登陸。8月8日,巴頓風塵僕僕地飛往倫敦,向艾森豪威爾彙報工作,商討「火炬」計劃的具體細節。巴頓此行還有一個不願告人的目的——確立他本人在這次軍事行動中的作用。 此時,艾森豪威爾正在倫敦與英國方面協商有關「火炬」行動的事宜。他真心希望由巴頓來承擔這一使命,但考慮到軍銜方面的差距又有些猶豫了。8月9日晚上,艾森豪威爾正在吃晚餐,突然接到一個電話。 「艾克,」他聽到一個十分熟悉的聲音,「真該死,我剛來到這個倒黴的城市,現在正呆在旅館,不知如何是好。」 「喬治!」艾森豪威爾一下子就聽出這是巴頓在打電話,他興奮地叫道,「老兄,馬上到我這兒來,咱們好好幹一杯!」 不一會兒,巴頓匆匆趕到了,他們一邊喝酒,一邊談起了「火炬」計劃問題。他們討論了戰役實施中可能遇到的許多具體問題,如:登陸部隊的作戰素質、登陸地點的地形特徵、登陸時的氣候以及法國軍隊的動向等等。這些日子,艾森豪威爾已經被遠征行動中的許多高難度問題和頭緒紛繁的細節搞得頭昏腦脹了。距登陸作戰的日子只有兩個多月的時間,但許多事情還茫無頭緒,絕大多數軍官缺乏兩栖作戰的經驗,甚至還有不少人對該計劃抱懷疑態度,大唱低調。看來只有巴頓是個樂觀主義者和實幹家,他充滿自信和豪情,提出的意見完全是建設性的。巴頓的到來,猶如給艾森豪威爾送來一股春風,驅散了幾天來的煩惱和厭倦,使他如釋重負,興奮不已。他永遠忘不了那次聚會結束時巴頓對他說的那句話:「我或許在許多細節上是愚蠢的,但我能夠在一個星期之內使任何部隊充滿活力!」 晚餐後不久,巴頓便告辭了。這次會面雖然十分熱烈,但巴頓仍感到心中無底。艾森豪威爾對自己的計劃是贊同還是反對?他究竟對這次戰役抱什麼態度?巴頓心中存在著困惑,也充滿了希望。他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我們都認為這個方案(指「火炬」計劃——作者)不妥,多半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但是,我們必須奉命執行,不成功則成仁。如果出現最壞的情況,那就根本不可能付諸實施,但如果運氣好些,就可以付出高昂的代價去進行,那或許是一件易事。」 但是幾天以後,艾森豪威爾任命了克拉克將軍作為他的副手,擔任副總司令,負責「火炬」計劃的審定工作,這使得巴頓感到十分意外,他原認為,不論從能力、資歷還是私人關係來說,自己都是最適當的人選。他十分忌妒克拉克與艾森豪威爾之間那種親密無間的關係。 馬克·韋恩·克拉克,生於1896年,是比巴頓晚八年的西點畢業生,在巴頓眼中只不過是個小字輩,但如今已同巴頓一樣晉升為少將了。「黃口小兒,豈能當此大任?」巴頓心中忿忿不平,他不僅對克拉克的能力表示懷疑,也對艾森豪威爾的擇將之道頗為失望。 但為了取得參戰的機會,巴頓盡力保持克制,與艾森豪威爾和克拉克一起籌劃被許多人認為希望渺茫的「火炬」計劃。巴頓具有天賦的攻擊精神,以從事戰爭為樂,喜歡冒險,並充滿必勝的激情。但他也不得不承認,除非交好運,否則該項行動很難成功。但是,英美首腦已經就「火炬」計劃達成了協議,他們已無法做別的選擇了。巴頓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為了該計劃的制訂和實施,他做了大量艱苦的工作。 巴頓此行一共在倫敦呆了10天,他的主要活動有兩個內容:一是參與審查和完善「火炬」計劃;二是爭取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這一計劃。特別是後者,耗費了他大量時間和精力。正如傳記作家拉迪斯拉斯·法拉戈所指出的:「要是沒有巴頓的富有感染力的熱情和樂觀主義,沒有他在訪問期間提出的許多建設性的建議,尤其要是沒有他對這件事情的赤膽忠心,那麼,『火炬』作戰計劃(大家一致認為它的成功機會微乎其微)就會被束之高閣。」在倫敦期間,巴頓不知疲倦地四下奔走,以他滿腔的熱忱、淵博的知識和出眾的辯才開展遊說活動,爭取各界要人對「火炬」行動的支持。 他首先致力於說服在英國的美國軍事人員。在這些人中,對該計劃抵觸情緒最大的是美國海軍的代表。在一次會議上,海軍的代表指出:「火炬」行動是在不利的時間和不利的地點進行的一次軍事冒險,必定會使美國海軍遭受巨大損失。對此,巴頓給以堅決的駁斥,他要求大家從大局出發,而不要計較局部的得失,同時要正確地估計盟國海軍的實力,不要被敵人的強大外表所嚇倒。他說:「與其日復一日徒勞地等待良機,不如尋找有利時機進行拼死一搏。敵人是兇惡的,但他們決不會比我們更強大!」巴頓的話很坦率,十分在理,他越說越興奮,直至對方理屈詞窮。最後,艾森豪威爾做了一個總結,他說:「『火炬』戰役是英美首腦們的決策。不管我們喜不喜歡,也不管困難大小,該計劃必須實施,即使一艘護衛艦都沒有,我也要下令進攻北非。不管有沒有軍艦,我都要去打這場戰役,哪怕我一個人劃著小艇去。」 巴頓還走訪了英國的某些「關鍵部門」,為「火炬」計劃搖旗呐喊。其中與蒙巴頓勳爵的會談規格最高,參加者大都是蒙巴頓周圍的高級將領。會談開始時爭論非常激烈。巴頓有備而來,據理力爭。到後來,討論變成了巴頓的個人演講,與會者都聽得入了神。會談結束後,巴頓對他的參謀長蘭伯特說,「軟弱的」蒙巴頓和他的將軍們看來已全心全意支持我們了。 到8月下旬巴頓離開倫敦時,阻礙「火炬」計劃的重重迷霧已經被驅散了,該計劃的重要問題也基本得以落實。臨行前,艾森豪威爾委託巴頓轉交給馬歇爾一封信,信中對巴頓那「近似瘋狂的」工作態度給以高度評價,並表示,有巴頓參與實施「火炬」計劃,他本人感到十分榮幸。 艾森豪威爾在他的回憶錄《遠征歐陸》一書中曾這樣描寫巴頓:「我很熟悉他,他喜歡以新奇的發言語驚四座。很多自以為瞭解他的人從來沒有看透過那層他一直小心地用來掩蓋自己而顯得引人注目的外殼。他本質上是個精明強幹的軍事領袖,一貫得到部屬的愛戴。從早年起,他的壯志便是成為一個成功的指揮官,因此他不斷地閱讀軍事史,他心目中的英雄人物都是過去時代的偉大將領。他所表露的一切奇習怪癖都是他自己有意形成的。例如,他故意裝出某種姿態,好像自己是軍隊中心腸最硬的人,但實際上他心腸柔軟,尤其是關係到私人朋友的時候,這還可能是他的一個致命弱點。」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