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熱血豪膽-巴頓 | 上頁 下頁
二六


  1942年3月,巴頓飛往一個叫裡弗賓德的地方。這裡位於加利福尼亞、內華達和亞利桑那三州的交界處,是一個由沙地、石塊構成的荒漠地帶,人跡罕至,只有土狼、老鼠和響尾蛇時而出沒,地形和氣候都與北非十分相似。但這裡的條件十分簡陋,沒有電燈、暖器和熱水,甚至連乾淨的被單也找不到,每人每天的生活用水只有一壺。因此許多軍官認為,這裡不適宜大部隊進行正規訓練。但巴頓卻認為,這是一個理想的訓練營地,於是命令部隊安營紮寨,並立即以驚人的速度開始訓練中心的創建工作。他說:「我相信,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久,這個中心就正式啟用了。

  沙漠戰訓練開始了。在巴頓的安排和指揮下,訓練工作十分艱苦緊張。巴頓命令部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完成10分鐘內1英里跑,兩小時急行軍。然後便是一連串令人筋疲力盡的戰術操練和實彈演習,甚至夜裡也常有軍事行動。而巴頓也從不得閒,他總是親臨現場把握每一個環節,對官兵進行鼓動、講授、責駡和讚揚,向他們解釋為什麼要進行艱苦的訓練。為了檢查軍事行動的詳細情況,他踏遍了營地的每一個角落,乘坐過吉普、坦克、半履帶戰車、小飛機,甚至轎子,到處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對此,有人責備他對部下過於殘酷了,他回答道:「平時的艱苦訓練是戰時勝利的保證,這才是對士兵的最大仁慈。」他大聲吼叫道:「我是一個很壞的傢伙。我要讓他們嘗試一分鐘的地獄生活,然後我又為他們痛哭!」

  訓練期間,巴頓對裝甲部隊的作戰方式、指揮和後勤系統都做了改進。他破天荒第一次通過無線電從空中對部隊進行指揮;進行了坦克集群作戰試驗;他還證明了一種坦克恢復車(拯救受傷坦克的車輛)的作用。

  巴頓把全部精力都傾注在了訓練工作上,但他並沒有忘記千里之外戰火燃燒的舊大陸。他經常給一些要人寫信,告訴他們自己的近況,告誡他們:如果有作戰的美差,千萬不要忘了他。他坦率地承認,他希望參戰而不是擔負訓練任務。他在給上司麥克奈爾將軍的一封信中指出:「我要用鮮血來證明用汗水學到的東西。」

  當然,巴頓並沒有被遺忘。1942年6月,馬歇爾把巴頓召到華盛頓。此時,北非戰局惡化,隆美爾攻佔了具有重要意義的托卜魯克,並向埃及大舉進犯。應英國首相丘吉爾的要求,美國同意派遣一支裝甲師增援英軍,並準備任命巴頓為師長。馬歇爾就此事徵詢了巴頓的意見,巴頓認為,一個師不足以對北非戰局產生決定性影響,美國應派遣兩個師參戰。但就在巴頓為自己的觀點辯護的時候,馬歇爾已經做出了決定:暫不派遣軍隊,迅速向英軍提供300輛坦克和100門榴彈炮。這樣,巴頓的參戰計劃又化為泡影。

  巴頓沮喪地返回訓練營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難道是自己建議失當或冒犯了馬歇爾?還會不會有參戰的機會呢?正是:鋼鐵大軍將欲發,忽聞馬氏改初衷。淩雲壯志何時酬,常使英雄費揣摩。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十一章 「火炬」計劃

  曾有「火炬」現長空,漫漫黑夜見光明;
  巴頓運籌帷幄日,靜候北非報捷聲。

  1942年7月,戰爭形勢對反法西斯同盟十分不利。在太平洋戰區,日本人發動了大規模攻勢,先後佔領了菲律賓、香港、馬來亞、新加坡等地,井有繼續南侵澳洲之勢。在蘇德戰場,德國法西斯向斯大林格勒南翼地區實施重點進攻,給蘇聯造成巨大壓力。在北非,隆美爾的非洲軍團繼攻佔托卜魯克後進抵阿拉曼防線,距開羅僅50英里。在戰局吃緊,危機四伏之際,反法西斯同盟國內部圍繞開闢第二戰場問題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最早提出開闢第二戰場的是斯大林。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集中64%的兵力向蘇聯發動全面進攻,企圖一舉攻佔莫斯科,迫使蘇聯投降。7月18日,斯大林急電英國首相丘吉爾,要求英國儘快在北極地帶或法國北部沿海開闢第二戰場,以解燃眉之急。鑒於戰局日益惡化,9月3日,斯大林再次呼籲丘吉爾于本年內「在巴爾幹或法國某地開闢第二戰場」。蘇聯的請求遭到了拒絕。其原因,除了英國確實沒有足夠的力量實施登陸作戰外,更主要的是丘吉爾對蘇聯能否抵擋住法西斯軍隊的強大攻勢持懷疑態度。

  美國參戰之後,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日益突出起來。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英美首腦原則上通過了英國提出的「體育家」計劃(即在1942年春天進攻北非的計劃)。但不久,英國在利比亞遭慘敗,「體育家」計劃遂之擱淺。後來,艾森豪威爾又主持制定了代號「圍殲」的作戰方案,決定以英國為基地對西歐直接發動進攻,並把實施登陸的時間確定在1943年春天。與此同時,為了應付輿論壓力並鼓勵蘇聯堅決抵抗,美國還制定了一個「大錘」計劃,確定1942年8月至9月間,以6—10個師的兵力在法國北部實施登陸,發動有限攻勢,兵員由英國提供。但這一計劃遭到了英國的抵制,相反,他們建議在1942年秋天進攻北非。最後,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鬥爭的推動和戰局的壓力下,雙方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終於就北非登陸的作戰行動達成了協議,規定最遲於1942年10月30日前進行,代號改為「火炬」,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火炬」行動的盟軍總司令。

  距離實施「火炬」計劃的日子已經不遠了,但此時,「火炬」計劃的細節尚不明朗,只是預計有一支美國特遣部隊參戰,從美國直抵北非。由誰來統率這支部隊呢?要知道,這位將軍身負著特殊的使命,盟軍的成敗全在此一舉,而且,他將是此次大戰中率領美軍參戰的第一位美國將軍。這時,艾森豪威爾和馬歇爾都不約而同想起了一個人,很久以來,他們就想讓這個人指揮一次關鍵的戰役,此人便是巴頓。

  艾森豪威爾後來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為了這樣的部隊(如在埃及沙漠中作戰的坦克師)挑選指揮官時,我立即想起了我的一位老朋友——小喬治·巴頓少將,他不僅是坦克專家,還是個出色的部隊指揮官。……我堅信他的作戰熱情,堅信他會成為作戰部隊的得力領導人。」艾森豪威爾不僅認為巴頓有能力承擔這一特殊使命,而且他還相信,巴頓一定會高興地接受這一任命。因為在此之前,艾森豪威爾曾試探性地問過巴頓:「你願意放棄手中的部隊,率領一個師參加戰鬥嗎?」他一面說著,一面觀察巴頓的表情。他知道,巴頓對他的那個軍是非常鍾愛的。巴頓愣了一下,但馬上回答說:「艾克,如果能讓我參加戰鬥,我甘願當一名少尉。」

  7月30日,巴頓被急召到華盛頓,馬歇爾非常簡要地向他介紹了有關「火炬」行動的情況,因為該項行動目前還只是一個粗糙的計劃,誰也不能提供更詳細的東西。馬歇爾還命令巴頓對這個計劃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策劃。

  8月3日,巴頓在華盛頓憲法路軍需大樓的第三層建立起了自己的辦公室,開始制訂「火炬」戰役的行動方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