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熱血豪膽-巴頓 | 上頁 下頁
二五


  巴頓的工作既大刀闊斧,又細緻入微,有時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卻能引起他奇特的遐想和構思。有一件趣事是坦克兵們難以忘懷的。通過觀察,巴頓認為坦克兵的服裝不太適應戰鬥的需要,既不實用又有礙觀瞻。於是,他自己動手設計了一套樣式獨特的制服——墨綠色的華達呢制服以掩飾油污,甲克衫上面點綴著一排白色扣子,褲子裝有襯墊,以防止坦克行駛時產生顫動,褲腿的口袋裡裝有急救包、地圖和彈夾,帽子則採用橄欖球手的輕塑料頭盔。制服做好之後,巴頓首先試穿。雖然他本人十分嚴肅,但在外人看來卻似乎是在扮演丑角,不久便贏得了「綠色大黃蜂」的綽號。這種制服最終沒有推廣。

  功夫不負有心人,展示巴頓部隊訓練水平和作戰能力的機會終於來了。1941年春天,陸軍部宣佈:進行一系列大規模軍事演習,以檢驗部隊及其指揮官在實戰條件下的表現。巴頓的裝甲師也參加了演習。

  這是一場全軍性的模擬近期歐洲大戰的演習,對於巴頓來說,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通過演習他可以檢驗部隊的實戰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在剛剛結束的北非沙漠地帶的戰鬥中,英軍坦克部隊遭到隆美爾指揮的德軍的重創,200輛坦克被擊毀,這一慘劇使輿論界普遍對坦克的作用產生疑慮。巴頓決心通過這次演習,駁斥那些反坦克派的謬論。

  對於自己部隊在演習中的表現巴頓是很有信心的,但也有兩個問題使他放心不下。其一,他擔心由於他是坦克專家而被任命充當演習中的裁判。所以,他公開向上級要求在演習中留在指揮崗位上。其二,他擔心舊式陸軍的演習標準可能難以適應裝甲部隊新的作戰方法。裝甲部隊的主要作用是打擊敵指揮、通訊和供應系統,其特點是突然性和快速,這與舊式陸軍的傳統相去甚遠。為了在演習中取勝,向人們證明裝甲部隊的威力,巴頓決定打破陳規,大膽地發揮裝甲部隊的特長。

  在動員大會上,巴頓向官兵們講道:「裝甲師是有史以來最強有力的組織。」「找到敵人,抓住他,征服他。始終不停地運動,主動殲敵,以徹底摧毀敵人……你們必須有拼命向前的意識。」他告誡官兵們要牢記該師的信條:避強擊弱,不停運動。他最後指出:「許多人仍對坦克和裝甲部隊持懷疑態度,讓這次演習向他們作最後一次解釋吧!」巴頓的講話使全體官兵的心深受震動,同時也極大地增強了自豪感,他們一向以「閃擊騎兵」自詡,認為自己能迅速摧毀一切敵人。如今,他們又給自己增加了一個新的綽號——「鐵輪地獄」。

  6月,演習在田納西州開始。早已躍躍欲試的巴頓裝甲師不負眾望,很快就成為眾人矚目的中心。他們的隊形變幻莫測,令人眼花繚亂,戰術的運用合理而新穎,使裝甲部隊突擊性和快速的特點得到全面體現,巴頓本人的指揮能力和戰術技巧也得以充分發揮,原計劃兩天的行動,他只用9小時就順利完成了。毋庸置疑,巴頓已完全掌握了閃擊戰的藝術,他的裝甲師已經具備了與強大的敵人相抗衡的能力。

  第一階段演習結束後,巴頓和他的第二裝甲師受到了輿論的高度讚揚。7月份的《生活》雜誌發表了關於巴頓部隊情況的專題報道,雜誌封面上還刊登了巴頓的大幅照片:他站在坦克的炮塔上,手裡拿著望遠鏡。挎著手槍,頭上戴著鋼盔,左手還戴著兩個大戒指,一副從容不迫的樣子。裝甲師的官兵們都為自己長官的英雄氣概而感到自豪。

  此時的巴頓也沉浸在快樂之中,言談舉止顯得頗為自得。一位好心的朋友勸告他不要鋒芒太露,但被他拒絕了。其實,巴頓並沒有忘乎所以,他已經在為下一階段演習做準備了。他一再告訴部隊:「我們的目標是:無論演習還是戰爭,我們都將是不可戰勝的。」

  1941年8月,查菲去世了,雅可布·德弗斯繼任裝甲兵司令。德弗斯與巴頓是西點的同學,馬球隊的隊友,但算不上至交。巴頓盡力與他保持良好的工作關係。

  8月至h月,軍事演習在路易斯安那州和得克薩斯州重新開始,參加的部隊約達40萬人。在演習中,斯科特統率著第一、二裝甲師,但他顯得優柔寡斷,缺乏控制力。而巴頓則再~次成為受人注目的英雄,他的部隊不費吹灰之力就擊中了「藍軍」的要害部位,俘虜了「藍軍」司令德拉姆中將。第二裝甲師的快速進攻和勇敢精神受到熱烈讚揚,巴頓的指揮和協調能力也受到軍方的充分肯定。

  就在這一時期,國際局勢不斷惡化。1941年6月22日(星期日)淩晨4時,希特勒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不宣而戰,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德國和它的附庸國匈、羅、意、芬等國出動190個師,其中包括19個坦克師,3700輛坦克,4900多架飛機,4700多門火炮,193艘艦艇,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克裡米亞半島的兩千多公里的戰線上,向蘇聯發起大規模進攻,企圖用「閃擊戰」在三個月內征服蘇聯。希特勒狂妄地叫囂:「只要我們在門上踢一腳,整個破房子就會倒塌。」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早晨,日本不宣而戰,派出龐大的特遣艦隊襲擊了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最大海軍基地珍珠港。日本共出動航空母艦6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3艘,潛水艇3艘,另有27艘潛水艇作先遣隊,艦載飛機423架。在日軍的狂轟濫炸之下,美軍共損失大型艦隻19艘,飛機311架,傷亡和失蹤共4000餘人。在珍珠港的熊熊大火還未完全熄滅之際,美國總統羅斯福向國會發表了戰爭諮文,他說:「1941年12月7日——必須永遠記住這個恥辱的日子!」美國終於成為參戰國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

  就在此時,巴頓的地位又一次發生了變化:馬歇爾將軍把斯科特調到中東擔任觀察員,任命巴頓為第一裝甲軍軍長。這既是對巴頓辛勤工作的獎賞,也是準備讓他在未來的戰爭中擔負重任。

  臨危受命,更激發了巴頓大幹一番的雄心壯志,他恨不得馬上就率部奔赴海外作戰。但僅僅時隔兩個月,他又接到命令,調他到一個偏僻的地區去創建沙漠訓練基地。對此他感到十分困感:「難道是因為我的年齡大了而不讓我上戰場嗎?」

  其實,馬歇爾將軍的這一安排是有長遠打算的。此時,北非的戰事日益吃緊,「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德意軍團在利比亞取得了軍事勝利,正在向埃及的英軍進逼。他們企圖控制蘇伊士運河,然後以中東作為橋頭堡,向歐亞大陸出擊,對盟軍實施迂回進攻。如果美軍要支援英軍,遏制隆美爾在中東的行動,就必須為進行沙漠戰做好艱苦而細緻的準備工作。馬歇爾認為,巴頓是承擔這一使命的最好人選。事實證明,這一選擇是正確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