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熱血豪膽-巴頓 | 上頁 下頁 |
二一 |
|
第九章 柳暗花明 法西斯蒂勢洶洶,世界人民災難重; 雄才大略馬歇爾,獨具慧眼識英雄。 巴頓返回馬薩諸塞的「綠色草地」之家後,一直悶悶不樂。真是禍不單行,就在這節骨眼上,他又被妻子的坐騎踢傷了,幾天後血管裡淤血,形成了一個血塊,並發展為靜脈炎。經醫生緊急搶救,好歹算是脫離了危險,但被迫在醫院住了三個月。出院後,又在家靜養三個月,才勉強恢復健康。 本來和平時期軍人就缺少機遇,現在又遭此打擊,巴頓感到心灰意冷,看來是命中註定將碌碌無為地虛度一生了。然而,誰曾想到,當美國人高唱和平主義的頌歌、倘祥在平安無事的環境中時,亞洲和歐洲的形勢卻急轉直下,東西方的法西斯強盜正在磨刀霍霍,決心挑起一場新的世界大戰,將全世界置於他們的鐵蹄之下。 在遠東,早在30年代初,日本就已成為戰爭策源地。1931年9月18日,它不顧國際社會的譴責,悍然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向瀋陽的中國軍隊發起進攻;隨後大規模出兵強佔中國東北三省。1937年7月7日,又一手製造「七七蘆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在歐洲,1933年1月,希特勒法西斯在德國掌權後,斷然退出裁軍會議,公開廢止《凡爾賽和約》,大力開展仇外宣傳,叫嚷要奪取「生存空間」。1935年10月,意大利法西斯頭子墨索里尼在德國的支持和英法的縱容下,發動了侵略埃塞俄比亞的戰爭。次年3月,德軍進駐萊茵非軍事區,進一步破壞了《凡爾賽和約》。同年7月,西班牙內戰爆發後,德意法西斯軍隊明目張膽地支持佛朗哥叛亂分子。1937年11月,德意日三國法西斯正式結成聯盟,形成了「柏林一羅馬一東京軸心」,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巴頓正是在這種國際背景下重返指揮崗位的。 1938年初,他奉命到賴利堡騎兵學校任教。幾個月後,身體完全康復,精神又振作起來了。他以軍人特有的嗅覺,敏銳地感到不久將爆發新的世界大戰。年中,他被晉升為上校並調任得克薩斯州克拉克堡的騎兵團長。他欣喜若狂,不僅因為實現了回到野戰部隊的願望,而且他的部隊是戰備部隊,對他來說有特殊的意義。另外,這裡還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他又有機會享受戶外生活的樂趣了。 一到克拉克堡,巴頓就大刀闊斧地進行軍事改革,不是根據操典上的規定,而是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進行戰備訓練。當時,西班牙內戰已經達到高潮,德國法西斯的飛機、坦克和一系列新的戰爭手段在戰爭中顯示了強大的威力。對此,美國陸軍中一些老朽的將軍視而不見,巴頓則作出了敏銳的反應。他在克拉克堡加緊研究德國新一代將軍的著作,並開始進行沙盤演習。他把從各種軍事雜誌上收集到的德軍戰例重現於沙盤上,以備應付戰爭的需要。 當大多數美國軍官仍渾渾噩噩地沉溺于歌舞昇平的和平生活之中時,巴頓卻指揮他的部隊經常進行近於實戰的演習。他清醒地認識到所謂「神聖騎兵」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騎在馬上打天下已經永遠成為輝煌的歷史。他對那些死板的參謀人員說:「不管那些老頑固對未來戰爭中騎兵的前途如何高談闊論,我還是要對你們說,當戰爭來臨時,在美國軍隊中是不會有幾匹戰馬的。」他把騎兵團編成一組一組的機槍隊,在訓練中從頭至尾全都步行前進。巴頓是根據戰爭中可能出現的最嚴酷、最難以預料的情況來訓練部隊的。 巴頓的嚴格管理、大膽要求,尤其是他的實戰演習和全新的訓練方法,引起不少人的反感,許多人稱他是「戰爭狂人」、「克拉克堡的瘋子」。有人甚至潑口大罵:「這個十足的傻瓜,難道他不明白他是在自取滅亡嗎?」 正當巴頓在克拉克堡勁頭十足地訓練部隊,準備迎接戰爭的挑戰之時,11月27日,一紙調令把他調到邁爾堡接替喬納森·溫賴特任要塞司令。這對他來說不啻是一個晴天霹靂。當國際局勢急劇惡化、戰爭陰雲密布之際,他卻要離開戰鬥部隊,回到一個社交場上去。溫賴特上校在邁爾堡因社交花費過重而被搞得負債累累,而巴頓這個百萬富翁顯然非常適合擔任這個職務。巴頓認為這就是調動他的直接原因。他淚流滿面,傷心地對比說:「你的金錢毀了我的前程。」 但是,巴頓怎麼也不會想到這次特殊調動的幕後卻隱藏著喬治·馬歇爾的良苦用心。 喬治·卡特尼特·馬歇爾,1880年12月31日生於賓夕法尼亞州聯邦城一個商人家庭。1902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弗吉尼亞軍事學院。1902—1903年、1913—1916年間,兩度赴美國殖民地菲律賓服役。他早年即嚴於律己,好學不倦,顯示出超群的才能。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任遠征軍第1師作戰處長,隨隊赴法作戰,參與制定美軍作訓計劃。後任美國第1集團軍作戰處長,參與制定聖米耶爾戰役和默茲一阿位貢戰役作戰計劃,深得潘興將軍的賞識。戰後5年中,任潘興將軍的高級副官,結識不少軍政要員。後擔任佐治亞州本甯堡步乓學校校長,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軍事骨幹。1938年被調到華盛頓擔任陸軍參謀部戰爭計劃處處長。不久,接任恩比克將軍的副參謀長職務。1939年春任代理陸軍參謀長,登上了美國陸軍首腦的寶座。 馬歇爾到華盛頓赴任之時,歐洲和亞洲正是狼煙四起、烏雲密佈——西班牙內戰進入高潮,希特勒的軍隊開進奧地利,強佔蘇台德區;在遠東,大半個中國遭到日本法西斯鐵蹄的蹂躪,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進入艱苦、困難的階段。美國報刊雖然對這些駭人聽聞的事件作了大量報道,但並沒有震動昏昏欲睡的美國軍隊。對此,美國政界和軍界的有識之士深為擔憂。馬歇爾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這位新任參謀部戰爭計劃處處長看上去文質彬彬、沉默寡言,一點也不像個軍人。但實際上凡接觸過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和遠見卓識的戰略家。他清醒地認識到法西斯德國威脅到全人類的生存,是美國的頭號敵人,德美之戰將不可避免。同時,他也看到希特勒的戰爭機器已使作戰樣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美國軍隊對這種新的戰爭樣式還十分生疏,一大批老朽的將領把持著軍隊的領導權,頑固地反對改革和創新。所以,美軍的當務之急是清理軍官隊伍,大膽任用新人。 他開始籌劃對軍隊進行全面徹底的改革,其中首要的任務是另立爐灶,即清除老朽無能之輩,提拔年輕有為之士。在他遴選的第一批軍官中,巴頓佔有突出的位置。巴頓當時已年過半百,而馬歇爾選拔的軍官一般在50歲以下。但他對巴頓卻另眼相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