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熱血豪膽-巴頓 | 上頁 下頁 |
一八 |
|
美國的氣氛已經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1919年7月,巴黎和會通過的《凡爾賽和約》以及隨之創辦的「國際聯盟」,使威爾遜總統的「公平與光榮的和平」之夢化為泡影。老練的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狡猾的法國總理克雷孟梭巧妙地拒絕了威爾遜理想主義的「十四點」,威爾遜稱霸世界的企圖破產了。威爾遜不僅在凡爾賽而且在美國參議院都是失敗者。返回美國後,他發現他個人無權代表美國人民,參議院拒絕批准《凡爾賽和約》和《國際聯盟盟約》。就絕大多數美國人而言,戰爭不過是正常生活中的一個插曲,他們對「創造一個民主的世界」並不感興趣。他們關心的是自己國內的社會和經濟問題,抓緊時機發財致富。美國又回到了戰前孤立主義與和平主義的時代。人們普遍認為,美國沒有必要保持一支龐大的軍隊,去對付遠在歐洲的世界上第一流的軍隊。這便是1920年《國防法案》出臺的背景。 1920年6月,國會通過《國防法案》,規定陸軍定額是28萬人。兩年後,更猛減至12.5萬人。令巴頓最為傷心的是,坦克兵失去了存在的法律根據。該法案規定坦克兵配屬步兵,不再作為獨立的兵種存在。《國防法案》還規定,坦克兵以連為單位配屬步兵,每個步兵師配屬一個坦克連,由步兵司令統一指揮。1920年全年坦克經費僅有500美元。 國會之所以取消坦克兵的建制,除了經費短缺之外,主要是因為受坦克兵司令羅肯巴赫落後的理論的影響。他認為,坦克對「每一個兵種都有巨大的價值」,「坦克應大量使用,否則就乾脆不用」。這一提法含混不清,似乎無可厚非,但是他卻忽視了坦克突破敵人陣地、向敵縱深發展進攻的強大突擊力和機動力,也掩蓋了這一新兵種的巨大發展前途。這一理論在二三十年代的美國頗為流行,從而對美國坦克的發展帶來了消極的影響。 巴頓曾千方百計地找軍界有影響的朋友幫忙,請求他們支持保留獨立的坦克兵。但一切努力都無濟於事,就連老上司潘興對此也不感興趣,令他大為失望。他認為即使撤銷坦克兵的建制,也不應該將它編入步兵而應編人騎兵。如果把坦克編人騎兵部隊,那麼它受到的限制將更少,以便充分發揮其機動力和潛在的突擊力。顯而易見,將坦克編人騎兵部隊的想法並不科學,它反映了巴頓對步兵的偏見。但將坦克編入步兵確實對美國坦克兵的發展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巴頓別無選擇,只有離開坦克部隊。他沒有進入步兵,而是重新參加騎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步兵部隊幾乎沒有晉升的機會,因為他在步兵中認識的人很少。他的朋友,包括不久將接任陸軍參謀長的潘興將軍,都集中在騎兵部隊。其次,騎兵生活與巴頓的性格特徵和愛好十分相投,他喜歡騎兵的生活與樂趣,喜歡馬球、賽馬、馬展和遊獵等。巴頓之所以選擇了騎兵還有一個他不願啟齒的重要原因:他希望美國的下一個對手是墨西哥。在墨西哥原始的道路上,坦克將無用武之地,而戰馬受地形、氣候影響較小,可以充分施展其快速、勇猛的特點。 當然,在米德堡結識的新朋友、未來的老闆艾森豪威爾的去留對他也產生了一定的作用。艾森豪威爾當時也決定離開坦克部隊,另謀出路。 離開自己親手創建的坦克兵無疑是一種巨大的痛苦。作為坦克兵的創建人,巴頓帶領他們衝鋒陷陣、無堅不摧,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他對坦克的未來充滿信心並胸有宏圖,確實捨不得離開。臨走前,他向官兵們發表了感人肺腑的演講,他情緒激動,熱淚盈眶。官兵們對他也依依不捨,因為他給了他們信心、力量和鼓勵,他是他們的榜樣和驕傲。巴頓在演說中指出:「坦克部隊有我的心血和希望,我堅信它是不會衰亡的。總有一天,我還要與它重聚,我的生命和榮譽全都與它息息相連。」 1920年夏天,他終於揮淚告別了坦克兵,重返騎兵部隊。但他對坦克的價值和前途仍堅信不疑,私下裡繼續與克裡斯蒂合作,並一直在陸軍坦克委員會兼職,為坦克辯護,關心這個新兵種的發展。他對未來機械化戰爭的爭論一直十分關注。正是:告別坦克心不忍,此情綿綿無絕期。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八章 百無聊賴 重返騎兵怏怏然,驅殺舊部心不安; 仕途無望牽愁緒,馬球場上「調皮蛋」。 1920年秋,巴頓離開米德堡,回到闊別多年的第二故鄉邁爾堡。在此後的七八年裡,他數度調任,並到各種軍校深造,有的職務與他的專長相距甚遠。儘管如此,他仍以充沛的精力和飽滿的熱情將每一項工作都幹得有聲有色——專心致志地指揮操練,兢兢業業地埋頭卷宗,孜孜不倦地學習軍事業務。在此期間,他雖然東遣西調,但卻有一個固定的場所,那就是邁爾堡。 邁爾堡位於弗吉尼亞州,緊靠首都華盛頓。原叫惠普爾堡,1881年為紀念美國內戰中聯邦軍通信兵司令阿爾伯特·邁爾將軍而改名為邁爾堡。它占地304英畝,駐紮著一支首都衛戍部隊。這支部隊平常保持戰備狀態,但其任務並不是保衛華盛頓,而是為華盛頓舉行的各種慶典提供軍事人員。他們住在一排排嶄新的磚房裡,環境幽雅,綠樹成蔭,四周是茵茵的草坪。巴頓非常喜愛這座軍營,它靠近首都,便於與華盛頓的大人物保持聯繫,獲取各種信息。它擁有美國陸軍最好的馬術設備,包括一座巨大的跑馬廳,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馬術訓練和各種馬賽。 巴頓的事業與邁爾堡似乎有著一種不解之緣。1911年冬,他的仕途是從這裡起步的。1920年與坦克兵分手後,又回到這裡,在第3騎兵團擔任中隊長,相當於步兵的營長。在一片歌舞昇平的氣氛中,這個新職務不過是一個閑差,其任務是為葬禮提供勤務,即負責把從全國各地運到華盛頓來的陣亡軍人屍體護送到阿林頓墓地埋葬。他要在聯邦車站迎接載運棺材的炮車,然後在緩慢、莊嚴的氣氛中護送它穿過市區、走入墓地。這種枯燥乏味、日復一日的儀式對性情急躁的巴頓來說實在難以忍受。不過,他通過高強度的運動找到了生活中的樂趣,以彌補內心的空虛,刺激一下麻木了的身體和靈魂。 巴頓深深地迷上了馬球,而且水平還相當高。當時人們普遍認為:馬球是最適合軍人的一種運動。從事這項運動不僅要求運動員具備強健的體魄、準確的判斷和專心的精神,而且還要求運動員能夠快速反應、當機立斷和協調配合。1919—1934年,巴頓的軍銜一直是少校,但在馬球運動方面,他從3分球運動員躍升為7分球運動員,並且當上了令許多球手垂涎的陸軍馬球隊隊長。在馬球運動中,巴頓傾注了大量的精力。此外,巴頓還喜歡參加馬展、賽馬和遊獵。他在全國各地的馬術比賽中,共獲得400枚獎牌和20個獎盃。此外,他還抽空打網球、手球,進行飛碟射擊、飛行表演等等,似乎有著使不完的精力。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