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熱血豪膽-巴頓 | 上頁 下頁 |
八 |
|
回國後,巴頓像英雄凱旋一樣受到了熱情接待。應陸軍參謀長伍德將軍之邀,他與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伍德等要人共進晚餐。伍德還邀請巴頓第二天早晨一同騎馬鍛煉。巴頓受寵若驚。西點軍校畢業三年來,他一直默默無聞,依然是一名小小的少尉,但現在終於結識了軍界的頭面人物。雖然還談不上關係密切,但畢竟建立了初步的聯繫。不久,他加入了要人雲集的大都市俱樂部。這些關係網為他以後的晉升奠定了基礎。 這個時期,巴頓對馬術運動十分偏愛,甚至達到著了迷的程度。1912年秋天,他在華盛頓等地區參加了一系列馬術比賽。除了性格和愛好等因素外,巴頓參加馬術比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他曾經對人說:「我所做的事情在您看來可能像兒童遊戲,但是對我的事業卻是一種最好的宣傳。這樣可以引起公眾對我的注意,讓大家去談論我。引起別人的注意是許多人功成名就的開端。」 說來有趣,巴頓引起公眾關注的第一件事竟是他對美國騎兵馬刀的改進。通過自己的潛心研究和試驗,他向法國劍術大師克萊裡副校長寫了一篇工作報告。他認為:「法國人使用的馬刀遠遠勝過我們的……整個法國騎兵的刀法體系歸結為一個詞,即是『進攻』。」法國騎兵是用刀尖去刺殺,而美國騎兵則是用刀刃去砍殺,相比之下,法國騎兵具有更高的效率。刺殺能夠更快地接近敵人,從而有效地實施進攻行動。所以巴頓主張以法國式的直劍取代美軍盛行的彎劍。這篇文章轉送到邁爾堡騎兵團長手裡後,受到高度贊許,團長建議巴頓再增添一些內容,然後投寄軍事雜誌。受到鼓勵的巴頓激動萬分,決心大幹一番。 同年12月,他奉命到陸軍參謀部辦公室臨時任職。其間,他繼續致力於軍事理論的研究,撰寫了幾篇論文,包括對巴爾幹戰爭的評論、體育競賽對培養陸軍軍官堅強意志和協作精神的好處等。這些論文充分反映了他廣博的軍事歷史知識與卓越的遠見。與此同時,他利用一切機會向同事兜售改進馬刀的主張。他還一度擔任伍德和史汀生的副官,並與他們交上了朋友。這種關係對他以後的軍事生涯十分重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史汀生再度出任陸軍部長),史汀生的幫助對巴頓的軍事生涯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那篇主張改進軍刀的大作終於在頗有影響的《陸海軍雜誌》上發表,並立即引起軍界的關注。幾個月後,陸軍部長指示;按照巴頓設計的式樣生產2萬把騎兵軍刀。第一批軍刀出產後,巴頓奉命專程到斯普林費爾德兵工廠檢查驗收。這種軍刀後來批量生產,在騎兵部隊廣泛使用,以「巴頓劍」聞名天下。不久,《騎兵雜誌》又發表了巴頓的另一篇文章,全面地分析了劍的發展史,其中論述了德意志人、哥薩克人、波蘭人、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使用過的各種劍,及其取得的良好戰果,並深刻地總結了歷史的經驗和教訓。隨著巴頓不斷發表學術論文,他的知名度也日益提高了。 1913年夏,巴頓決定自費去法國學習,以提高他的劍術水平。這個機會來之不易,除了發表文章受到重視外,還得益于軍方頭面人物的關照。在六個星期的時間裡,巴頓與克萊裡形影不離,一起工作操作,使自己的劍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時,克萊裡的教學方法也給了他很大的啟示。在這一時期,巴頓夫婦還在法國騎兵軍官中交了不少朋友,他經常參加他們的聚會和討論,主要話題是關於拿破崙對歐洲軍事學術的影響。巴頓在法國的另一個收穫是學會了講一口流利的法語。這一收穫十分重要,在以後的年代裡,巴頓曾兩度在法國作戰,精通法語使他獲益匪淺。 同年10月1日,巴頓奉命到堪薩斯州賴利堡騎兵兵種學校報到,既當學員,又兼任劍術教官。巴頓在教學方面感覺有些困難,因為大多數學員軍銜比他高,年齡比他大,沒法向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而巴頓的一貫作風是對人對己的要求都很嚴厲。況且,他本人還要學習騎兵專業課程,他對這些課程的興趣十分濃厚。雖然工作和學習任務十分艱苦,但當騎兵委員會請他起草新式直劍的使用條例時,他仍欣然接受了。另外,他還全力投入編寫陸軍賽跑記錄的工作。在校期間,巴頓的劍術教官工作的成績也很突出,他被公認為美國陸軍的第一號劍術專家,並第一個獲得「劍術大師」的榮譽稱號。他的願望得到了部分滿足。但他更主要的願望還是參加戰爭。只有戰爭,才能給予他榮譽和晉升的機會。正是:馬上英雄古來多,刀下才見真豪傑。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四章 初露頭角 天生好戰心氣傲,卻向弱鄰試屠刀; 墨國境內狼煙起,巴頓聲名步步高。 巴頓天性好戰,視戰爭為生命,但自從美西戰爭結束以後,美國一直處於和平時期,與周邊國家相安無事,這使他心灰意冷,大有懷才不遇之感。在賴利堡騎兵兵種學校學習期間(1913—1915),他有兩次差一點嘗到了戰爭的滋味,但都未能如願。 第一次是1914年4月的美墨衝突。1910年墨西哥爆發資產階級革命,給美國稱霸美洲的野心以沉重打擊。美國政府遂以「保護美國公民權利和安全」為藉口,調集10萬軍隊企圖進行武裝干涉。1913年美國策動墨西哥右派軍人政變,推翻了馬德羅政府,建立親美的胡爾塔政權。但以卡蘭薩為首的革命派發動反胡爾塔政權的起義。美國威爾遜政府便於1914年4月派兵強佔墨西哥港口城市韋臘克魯斯,挑起衝突。這個時期,巴頓迫切希望戰爭儘快打起來,並急不可耐地要求參戰。但事與願違,由於美軍遭到墨西哥軍民的頑強抵抗和拉美各國的一致反對,加上胡爾塔親美政權很快垮臺,威爾遜政府被迫宣佈撤軍。巴頓只好繼續幹本行,既當「劍術大師」,叉當騎兵學員。 第二次是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巴頓獲悉這個消息後欣喜若狂,馬上給索米爾的法國朋友去信,請求他們幫他在法國軍隊中安排一個職務,然後申請離職一年到歐洲作戰。他徵求原陸軍參謀長、現任東部軍區司令伍德將軍的意見。這位老朋友首先讚揚了他幾句,但最後回答說:「我們不要像你這樣的年輕人在外國軍隊中浪費生命。」巴頓又只好作罷。 就在這時,比又懷孕了,巴頓把她送回加利福尼亞,與巴頓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又是個女孩,巴頓開玩笑似地給她取名叫比阿特麗絲第二,但比根據孩子外婆和奶奶的名字給她取名叫魯斯·艾倫。 1915年6月,巴頓從賴利堡騎兵兵種學校畢業了,獲得參加晉級考試的資格,各科成績合格,被教官們公認是一個「具有魄力和前程遠大的軍人」。但令他不滿的是,他又被分配到以前所在的團隊。這個團很快要開赴菲律賓執行任務,但巴頓不願到那個平安無事的島國去,於是請假到華盛頓去另謀出路。但在華盛頓,只有大都市俱樂部的守門人認識他,這使他既傷心又憤憤不平:「沒有其他人認識我。但將來總有一天我要讓他們所有的人都認識我。」經過一番努力和利用關係,他總算謀到了一項新的任職,被調往得克薩斯州布利斯堡的第8騎兵團。巴頓之所以要調到這個偏僻的地區,是因為該地與墨西哥接壤,美墨之間的矛盾當時非常尖銳,很有可能演變為一場公開的衝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