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艾森豪威爾 | 上頁 下頁 |
八九 |
|
丘吉爾認為,伊朗事件具有國際性質,因為它開創了一個損害帝國主義大國在第三世界「合法」經濟權利的不合西方世界心意的先例。不到北約司令部辦公室去要求保護自己的「權利」,還能到哪兒去?1951年7月5日,丘吉爾要求北約武裝部隊最高司令官「向美國發報,請求支持英國在伊朗問題上的立場」。在英美策劃共同制裁伊朗國有化的運動過程中,艾森豪威爾扮演了中間人的角色。這是他在北約武裝部隊最高司令官崗位上最初的行動之一。 但是,摩薩台政府並沒有停止不前,毅然採取了像同英國斷絕經濟和外交關係這樣的果斷措施。這一行動之後,伊朗不得不向美國請求經濟援助。 美國方面則給予了堅決回絕。艾森豪威爾對本國的立場做了如下的解釋:「我拒絕為了使摩薩台擺脫貧困而把更多的金錢投入一個混亂的國家,因為他處境煩惱的根源在他拒絕與英國商訂一項協議。」 受英美帝國主義支持的伊朗國內反動派,於1953年8月得手,推翻了摩薩台政府。美國中央情報局在這個行動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最能說明問題的是,具有親西方傾向的伊朗新政府立即就從美國得到了價值4500萬美元的緊急援助。艾森豪威爾寫道:「在這次危機中,美國為支持國王做了一切能做的事……在國王凱旋歸國時,我向他發了電報。」 伊朗爭取石油國有化的鬥爭,雖然遇到了挫折,但這一鬥爭卻在中近東引起了巨大反響。該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力量不斷壯大。正如事態的不斷發展所表明的,1952年埃及革命的勝利意義尤為重大。這一切都迫使美國採取緊急措施,聯合帝國主義大國和當地反動政權的力量來共同對付進步力量。 在文森豪威爾政府積極倡議和策劃下,1952年2月,產生了被稱之為巴格達條約的新的軍事集團,參加該集團的國家有英國、法國、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伊拉克。美國與巴格達條約的有效範圍相距很遠,為避免聲譽受損,沒有公開參加這個目的在於反對民族解放運動的集團。文森豪威爾當局的算盤,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將來更能隨心所欲行動。美國參加這個集團還可能妨礙它今後實現另一個打算:佔據在民族解放運動壓力下英法在這地方丟失的地盤。 伊朗和埃及事件,僅僅是中近東民族革命進程積極發展的開端。後來又發生了一些極深刻的社會政治變化,發展下去會根本改變這個廣闊地區的整個面貌。特別是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事件,更引起西方的嚴重震驚。當時在中近東,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武裝衝突已經開了頭。以色列開始躍躍欲試,想在阿拉伯東方充當國際帝國主義反動派反對民族解放運動的主要突擊力量。以上這些情況,就是「艾森豪威爾主義」出籠的總背景。 美國統治集團竭力想利用英法兩國地位的削弱而在近東出現「力量真空」的藉口來為自己的侵略政策辯護。按照這種理論,如果在世界某一部分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因為各國人民的民族解放鬥爭而被迫撤退,那就會形成一個空白地帶,即一種「真空」。為了保持西方世界的勢力,美國就應當來填補這個「真空」。每當需要為美國的侵略意圖尋找論據時就提出這種理論,這是美國殖民主義的明顯反映。正因為如此,中東各國人民才把美國的「真空理論」看作是對自己的最大侮辱,是對他們內政粗暴的干涉。 因此,「艾森豪威爾主義」一出籠就像瘟疫一樣遭到中東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反對。埃及《政治局刊》主編魯茲·優素福著文說:「艾森豪威爾主義是建立在美國的陳舊的『皮鞭和蜜餅』政策原則上的,這個政策早就破產了。 現在大家知道,美援不僅不會帶來利益,而是相反地會破壞接受美援國家的經濟,就像在土耳其、伊朗那樣。」敘利亞議員豪拉尼說:「阿拉伯人民堅決反對損害他們獨立和主權的軍事和經濟的援助。」他進一步指出,「美援計劃的目的是煽動侵略、破壞中東的一切穩定。」不論美國的政客們怎樣巧妙地為美國的侵略政策辯護,對中東各國人民來說,美國政策的帝國主義實質卻是十分明顯的。要想對那些數十年來為美國壟斷組織的油田做牛馬並為他們的業主帶來巨額利潤的阿拉伯人掩蓋「艾森豪威爾主義」的實質,是很困難的。他們知道,這個侵略性的「主義」,既不是為了保護中近東各國人民,也不是為了幫助他們。 美國的政客們把艾森豪威爾給中近東國家以「援助」的諾言提到了首要地位。他們指望,剛取得政治獨立的阿拉伯各國人民都有著儘快消除自己經濟落後的願望。埃及總統納賽爾說:「我們的主要願望就是提高我國人民的經濟生活水平,反對外國的奴役和剝削。」 美國統治集團對「保持獨立」這個規定所硬加的含義,杜勒斯在國會討論「艾森豪威爾主義」時曾加以說明:「我們這個規定是指同共產主義作鬥爭。」這樣,提供美援就是以政治條件或者更確切他說是以軍事條件來決定的。美國政府就是用這些手法再次來完成石油壟斷組織的任務的。這些壟斷組織,正如1956年1月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給艾森豪威爾的秘密信中所強調的,要求給不發達國家的經濟援助能有助於「將來我們可能會面臨的任何軍事任務的完成」。美國企圖以此迫使阿拉伯國家放棄和平共處的政策,放棄他們所堅持的符合「萬隆精神」的積極中立的立場。 由此可見,實施「艾森豪威爾主義」的最初的企圖證明,這是一個圈套,美帝國主義想以空談「援助」為掩護,引誘阿拉伯各國人民落入這個圈套,以便對他們建立起自己的統治。 美帝國主義者,不僅在中東,而且用同樣的方法來保持自己對受其支配的在拉丁美洲的領地,以及在亞洲一些國家的統治。對於1954年的危地馬拉事件,人們記憶猶新。當時美帝國主義者對奮起為自己的自由和獨立而鬥爭的人民進行了鎮壓。總計最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帝國主義為了鞏固北美洲壟斷組織的陣地,對拉美國家組織了100多次武裝干涉。1950年7月31日,美國國務院公報發表的材料表明,從1832年到1932年的100年內美國在亞洲進行了43次武裝干涉。 美國殖民史上的醜惡事實,迫使美國資產階級教授羅伯特·馬凱維爾在他寫的《更完善的聯盟》一書中作了如下有趣的自白:「在東方國家,生活著世界人口的大部分,它們在國際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長。這些國家不信任我們的友誼,也不相信我們的話,因為在我們的國家裡,對待這些國家代表人物的態度遠不像在他們國家裡對待任何一個美國人的態度……對待他們就像對待下賤的人一樣。」這就是華盛頓想輸往國外的大肆吹噓的美國式的「自由」。 實際上「艾森豪威爾主義」允諾給各國人民的是什麼呢?它所允諾的是使國際局勢更加緊張,挑起新的軍事衝突,在近東建立新的戰爭策源地。它威脅著世界愛好和平的力量所已取得的偉大成就。阿拉伯國家人民對「艾森豪威爾主義」的一致譴責確鑿地表明,英法者殖民者的可恥命運,正等待著力圖在中東、在世界建立自己統治的美國帝國主義。 欲知艾森豪威爾對亞洲對中國的所作所為,且看下文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