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艾森豪威爾 | 上頁 下頁
九〇


  第二十九章 臺灣海峽危機

  臺灣海峽風浪激,中國人民不可欺;
  炮打金門示懲罰,「反攻」叫囂調門低。

  艾森豪威爾在入主白宮期間,奉行扶蔣反華的反動政策,在臺灣海峽曾多次掀起惡浪,釀成嚴重危機。美帝的侵略行徑,遭到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強烈反對。

  1950年夏天,杜魯門政府在發動侵略朝鮮戰爭的同時,即派第七艦隊耀武揚威闖進臺灣海峽,霸佔中國領土臺灣,妄想把臺灣當作「不沉的航空母艦」,幫助蔣介石進攻中國大陸,威脅太平洋和平和侵略東南亞國家。那時,「苦撐待變」的蔣介石也大作其「收復大陸,重返金陵故都」的美夢,他高喊著:「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四年成功。」

  然而曾幾何時,隨著時間的推移,調子越唱越低了。蔣介石集團悄悄地摘掉「軍事反攻」的招牌,而代之以「政治為主,軍事為從」。美國侵略者也陷入它自己編織的羅網中,而且愈來愈難以逃脫。正像《紐約時報》所說:「我們(美國)愚蠢地一步一步跟著向前走,我們讓國民黨收復大陸的迷夢,把我們帶進了一個處境進退兩難的惡夢中。」美國民主黨議員漢弗萊也供認,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實際上已經陷入了困境」。

  繼美國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之後,1954年12月2日,艾森豪威爾政府公開和蔣介石訂立「共同防禦條約」,在臺灣海峽加緊擴大侵略戰爭的部署。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卡涅當時宣佈,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部隊已「處於準備停當狀態」,「可以接受分配給他們的任何任務」。美國間諜機關「西方企業公司」,積極地在中國沿海金門、馬祖、白犬、大陳等島設立特務機關,對大陸派遣特務,發展「遊擊武裝」,建立「遊擊基地」,以配合正面「反攻大陸」。美國軍事顧問團直接幫助蔣介石在中國沿海島嶼構築「反攻大陸」

  的前哨陣地,利用海島上的險峻地形,在攤頭和縱深建築了永久性、半永久性的明、暗碉堡,設置了重重鐵絲網,並且在島的四周和岩縫裡,埋下了大量的地雷和爆炸物。當時路透社的記者蘭金說,「美國要在亞洲大陸上和中國共產黨作戰」了。

  早在1953年2月2日,參謀長聯席會議根據艾森豪威爾的指示,向駐日本東京的美國遠東軍總司令發佈如下一道命令:「現行緊急指令中關於保證臺灣和澎湖列島不被用作中國國民黨向中國大陸作戰的基地的那部分,現在予以撤銷。」

  杜勒斯根據他同艾森豪威爾共同作出的決定,在總統就職前,在華盛頓起草的國情咨文中就含有這樣的意思。他們兩人很少,或者說沒有向軍事顧問們徵詢意見就這樣做了。可是在1月30日艾森豪威爾向內閣提出來後,威爾遜說,這個問題不久會在全世界各地引起強烈地反響。他問:這個命令是否含有任何足以影響美國和蔣介石之間的關係的用意在內?艾森豪威爾回答說:「目前這個要採取的行動一點也不含有這種用意。」他向內閣保證:這個聲明字面上說什麼就是什麼,沒有其他用意在內。

  然而,這個命令發出後的第二天,安東尼·艾登向下議院說,倫敦已向美國提出抗議,警告它這一行動也許會「遭到十分不幸的反應,而無補於軍事優勢」。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說:「這個命令加重了世界上的恐懼病。」從此,盤踞在臺灣的蔣介石集團就在美國第七艦隊的支持和縱容下,不時地對大陸進行騷擾,在臺灣海峽造成了嚴重的局勢。

  面對著美蔣的戰爭挑釁,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55年1月18日一舉解放了美蔣苦心經營的護衛臺灣的大門——大陳島的前哨陣地——一江山島。

  艾森豪威爾和蔣介石1954年12月2日在華盛頓簽訂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宣稱,美蔣將採取行動對付「共同危險」。蔣介石以為有了美國這張「保險單」,解放軍就不敢進攻他所佔據的任何海島。但是中國共產黨偏不信這個邪,12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表聲明,指出這個條約是非法的、無效的。為了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主權,就在這個聲明發表一個月後,1955年1月18日,解放軍奉命向一江山島發起進攻。攻勢淩厲。至中午,島上蔣軍陣地、工事、通訊遭受嚴重破壞,各部隊間已失去聯絡。午後,解放軍以小型登陸艇為主體的登陸船隊,分由南田至海門一帶港灣駛出,在大型作戰艦隊掩護下,向一江山島海岸搶灘登陸。激戰53小時後全島解放。國民黨守軍司令王生明,頑固抵抗,「浴血奮戰」,結果作了蔣介石的犧牲品。為了使其餘海島上蔣軍避免被殲的命運,1955年2月5日美國國務院不得不宣佈,艾森豪威爾政府已下令第七艦隊和其他美國部隊「協助」蔣軍從大陳、南鹿、漁山列島等海島撤退到臺灣。

  對此,美籍華人作家江南發表評論說:「一江山是個彈丸之地,中共必爭,且無畏於艾森豪威爾政府所標榜的『戰爭邊緣』政策,發動三軍,強行奪取。其中頗多奧秘。」他又寫道:「毛澤東緊接著協防條約簽訂之後不久而用兵,一方面考驗美國的真實意向,一方面給蔣猛摑一掌,告訴臺灣軍民,有這個條約,解放軍還是想打就打,別以為條約是萬靈符!」

  一江山之解放,臺灣軍隊中幾乎沒有人再相信蔣介石能打回去的神話,而且解放軍矛頭所向,已指大陳島。這可急壞了蔣介石,於是,在艾森豪威爾的「勸逼下」,急派蔣經國來到大陳島,執行撤退大陳島居民的「金剛計劃」。消息一傳出,島上百姓驚慌不已,因為宣佈「疏散」的理由十分嚇人,說什麼「最激烈的戰鬥即將到來」,這是為「確保生命」所採取的措施。蔣經國在大陳島住了近十天。2月8日撤退這一天,可謂興師動眾。臺灣政府的國防部長俞大維、海軍總司令梁序昭、國防部第三廳副廳長蔣緯國同時到達,指揮撤退,島上33777人,在美軍第七艦隊的保護下,乘著各式各樣的船隻,開始分批撤離。島上隨之實行「堅壁清野」。撤退時,島上居民痛哭流涕,他們不理解:「為何要離棄世代相守的家園赴台呢?」

  一江山慘敗,大陳島放棄,臺灣全島一片沮喪氣氛。大陳守軍和居民撤離前,蔣經國自太昭艦上帶來一面國旗,舉行升旗儀式。這位蔣太子強自鎮靜勉勵大家,「不要難過,不要失望,此刻我們要決心打回來。」然後,他默默地領著島上的軍政官員沈之岳、劉毅夫等走遍了大陳街道,而後到了海邊。這次大陳的撤退,雖然沒有五年前海南、舟山那麼令人震撼,卻因而譜出「反攻無望論」的淒厲樂章,誰再相信蔣介石在草山別墅發出的「我帶你們回大陸」的夢話呢?

  在艾森豪威爾對第七艦隊發出訓令前後,那些很久以來就主張在遠東採取強硬政策的人,重新提出了對中國實行海上封鎖的建議。例如,當時擔任參議院共和黨政策委員會主席的諾蘭,表示贊成美國必要時單獨實行封鎖。

  塔夫脫對此也表示同意。他說,如果可以實行封鎖,而又不引起盟國發生分裂的話,那麼進行封鎖是「適宜的」。這一主張不僅遭到第三世界國家的反對,西方盟國也不贊成,英國人說,他們所以反對這一主張,不僅因為封鎖會影響他們同中國人之間的貿易,而且也因為英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擔心實行封鎖將導致同中國進行戰爭,甚至會因此引起新的世界大戰。

  艾森豪威爾扶蔣反華的政策,到處碰壁,使他傷透了腦筋。他的身體也不如從前了。1957年11月25日午飯過後,艾森豪威爾到他的辦公室。坐在辦公桌前,開始在一些信件上簽名,突然間他感到一陣頭暈。他掙脫這種感覺,伸出手去拿另外一封信。當拿起來時,他覺得信裡的字好像跑出來似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