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艾森豪威爾 | 上頁 下頁 |
八〇 |
|
艾森豪威爾像在戰場一樣,對此反應迅速而果斷。在華盛頓的談判中,他同丘吉爾協調了步驟之後,便要求法國政府刻不容緩地「結束含糊不清的態度」,因為「繼續拖延將是對大西洋國家團結的一個打擊」。在這次外交行動之後,立即成立了英美「研究小組」,研究一旦法國拒絕批准條約應採取的具體制裁措施。在美英威脅面前,法國政府最終還是表示同意重新武裝德國,讓它加入大西洋集團。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應聘就任北約武裝部隊最高司令官,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重要階段。這時期的活動鞏固了他在美國右翼政治集團中的地位。北約武裝部隊最高司令官,這是政治上可靠的高標準。美國政客們確信,這樣的職務能為艾森豪威爾輕而易舉地開闢通向白宮之路。 當文森豪威爾在巴黎忙於北約事務時,在美國國內狂熱的政治活動正緊鑼密鼓地進行。 1952年的競選運動看來將要達到少有的激烈程度。在華盛頓政治交易所裡,對杜魯門總統的評價不高。在1952年競選運動開始前,杜魯門實際上是個政治破產者。經濟已轉入和平軌道,但卻不裁減軍備,因而恢復平時生產進行得相當吃力。 1948—1949年經濟危機的傷疤也還沒有痊癒。在朝鮮,美國被迫承擔侵略戰爭的主要負擔,戰爭雖然打著聯合國的旗號,但也沒有因此受到普通美國人的歡迎。美國的盟友在這場軍事冒險中只是出了最小的力。共和黨向民主黨展開了大規模的攻擊,聲稱美國的對內和對外政策的困難,是由於杜魯門領導無能和民主黨的總的政治方針所造成的。 許多政治領袖認為,艾森豪威爾的時刻已經到來。要執行新的政治方針,必須有新的領袖。民主黨也好,共和黨也好,都同樣希望艾森豪威爾上臺。 而要搞清楚他屬哪個黨派,是不可能的。他一生中沒有投過票,從沒有公開發表言論對兩黨中的一黨表示好感或反感,儘管他的父親一貫投票贊成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還有一個與提名將軍為總統候選人有關的麻煩問題。北約參加國領導人擔心,一旦他辭去這個集團武裝部隊最高司令官的職務,將發生這個同盟是否還存在的嚴重問題。例如,蒙哥馬利就把戰爭時期同艾森豪威爾的爭吵置之腦後,對他宣稱:「如果你要回國競選總統,我也要去你們那裡進行反競選。」 艾森豪威爾雖然領導北約的時間不長,但是,就在這有限時期內,他已表現出是妄想統治世界的美國壟斷集團意志的一個出色執行者。對華盛頓實現侵略性對外政策的路途坎坷,他的心中是有數的。可能從他未來的政治前途來考慮,艾森豪威爾不是口頭上,而是行動上表現出了他利用自己全部威望和才能,去實現美國統治集團提出的侵略性對外政策目的的決心。 提名艾森豪威爾作為總統候選人的運動日益展開。堪薩斯城的出版人羅伊·羅維爾特斯肯定他說,他還在30年前就知道,艾克是「堪薩斯的優秀共和黨人」。參議員約翰·斯巴克曼在亞拉巴馬宣稱,他將爭取讓德懷特作為民主黨候選人。但是艾森豪威爾,他從自己的政治生涯一開始就表現了一種「善於控制自己的重要品質」,從不輕易表態。 杜魯門總統兩次派遣原駐蘇聯大使約瑟夫·戴維斯去見艾森豪威爾。這位外交官肩負著一個難以完成的使命:說服德懷特以民主黨候選人競選總統。儘管杜魯門向將軍保證,在未來的選舉中將全力支持他,艾森豪威爾仍然回答說:「我不能接受以民主黨候選人參加競選的建議,因為我好像是共和黨人的成分比民主黨人的成分多。」僵局打開了。艾森豪威爾第一次相當肯定地暗示,他打算竟選總統。 1951年11月4日,共和黨有威望的領袖之一、參議員亨利·凱波特·洛奇飛抵巴黎。艾森豪威爾的這位從戰爭年代以來的老友告訴他,在美國有很多組織在發動提他為總統候選人的運動。德懷特說:「您在政界享有盛名,為什麼您自己不參加競選呢?」洛奇毫不躊躇地回答說:「因為我不可能當選。」在交談中洛奇強調:「您是唯一能被共和黨選作總統候選人的人,您必須同意在即將到來的預選中利用您的聲望。」艾森豪威爾答應他將「認真考慮這件事」。 艾森豪威爾本人對自己在選民中的威望只是看了在紐約拍攝的15000名選民集會支持他競選總統場面的影片之後,才深信不疑。2月11日,為了推動德懷特參加競選,金融家洛伊德·奧德倫的妻子傑奎琳·科克倫,帶了一部長達兩小時的影片飛往巴黎。片中記錄了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的一場拳擊比賽後,在午夜舉行的擁護艾森豪威爾集會的實況。這部影片是由艾森豪威爾的朋友們和「擁護艾森豪威爾公民協會」精心導演的。據科克倫說,儘管完全得不到這個城市的官員合作,還是大約有15000人參加。影片顯示了人群一邊齊聲高喊:「我們要艾克!我們要艾克!」一邊揮動著「我喜歡艾克」 的標語牌的場景。艾森豪威爾和瑪咪在他們的起居室中觀看這部影片,深深受到感動。 當影片結束時,艾森豪威爾給科克倫斟上一杯酒。當他們舉起酒杯時,瑪咪不覺脫口而出,「為總統乾杯!」她後來回憶當時情況說:「我是第一個對他這樣說的人,而他突然哭起來……淚水從他眼中湧出,他太激動了……因此他接著開始談起他的母親,他的父親和他的家庭,但主要談起他的母親,他談了一個小時。」接著科克倫對他說,他應表明自己的態度,回到美國去。 「就像我坐在這裡,看著你一樣地肯定,假如你不表明你的態度,塔夫脫會得到提名。」艾森豪威爾沉思了一會兒,最後表態說:「你回去可以告訴朋友們,我準備參加競選。」 第二天上午,艾森豪威爾口授了好多封信給他最親密的朋友們。他的每一位朋友都表示驚奇和激動。例如,他在給斯韋德的信中說,影片「使我第一次深感,美國人今天要求變革的深切願望……我無法向你表達,一個人突然意識到他自己成為迫切期待和希望的象徵時,是多麼激動」。在另一封信中,他談到人民的「委託」,他看到人民需要他,他是如何感動。「如果任何美國人竟對這種信任不感到無比驕做,我可以說,他幾乎是缺乏人的感情的。」 到了做出最後決定的時候了。 1952年4月11日,將軍得到了白宮同意,從1952年7月1日起,解除他北約武裝部隊最高司令官職務和從軍隊退役。在北約主要成員國首都進行告別拜會之後,艾森豪威爾於1952年6月1日返回美國,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身份參加總統競選。採取這樣的一個步驟,顯然是從實際出發考慮的。一般說來,美國大多數選民都把自己看作民主黨人,但對這位有名望的將軍同佯也會給予廣泛支持的。以共和黨候選人競選,能保證他能得到有勢力的壟斷資本集團的幫助,壟斷資本集團對共和黨的傾向大大超過民主黨。這就是他競選策略的總輪廓。在美國正全力以赴地為他籌備競選運動。這項艱難而又麻煩的事,由參議員亨利·凱波特·洛奇主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