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艾森豪威爾 | 上頁 下頁
七九


  為了改善農業條件,艾森豪威爾還創設了一個研究土壤——美國「最大的資源」——的「侵蝕和浪費」的計劃,並利用他的關係,使一些國家的領導人也參與其事。他還建立了一個新「工程中心」。隨著給學校的贈款增加,教師的薪金也提高了。研究生院朝氣勃勃。總之,艾森豪威爾在他的短短任期內,在開展新的計劃方面的成就,比大多數校長在十年中的成就還大。

  艾森豪威爾非常善於籌集基金。他從不直接要求捐款,但是,他給他的有錢朋友和熟識的人們寫了很多信,解釋哥倫比亞大學各方面計劃的情況。

  他向他們清楚表明,如果他們捐款「幫助哥倫比亞來幫助美國」,他會認為這是對他個人的支持。有一次艾森豪威爾專程到得克薩斯,去見一些石油富豪,他設法為哥倫比亞大學籌集到近50萬美元。艾森豪威爾能夠籌集到大筆的錢,部分地是由於他的介紹和熱忱,但主要是由於這些施主們知道,這是與艾森豪威爾將軍建立或保持良好關係的方法。

  在哥倫比亞任職其間,艾森豪威爾一面主持校務,一面撰寫回憶錄。

  1948年,他的《遠征歐陸》第一版間世。這部書引起了巨大反響,也給作者賺得了不小的收入。徵稅機關考慮到艾克不是專業作家,向他提供了特殊的徵稅優惠,作者的純收入達476250美元。到1966年底,《遠征歐陸》一書在美國銷售量達170萬冊,還被譯成了22種文字。

  許多關於他的傳記作者都肯定,艾森豪威爾離開軍隊到哥倫比亞大學任職只是他要入主白宮的一個跳板。他們指出,按照美國的傳統,國家總統必須具備一定的文職工作經驗,而德懷特缺少的正是這個。

  然而,艾森豪威爾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職務的時間並不長。正當他探索大學生活奧秘的時候,西方帝國主義集團發動的「冷戰」席捲了世界。它涉及到經濟、意識形態、政治、外交各個領域。

  1949年4月,在美國庇護之下,成立了北大西洋的政治軍事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根據參加國首腦們的一致意見,艾森豪威爾將軍是領導這個組織的最合適的人選。

  1950年12月18日,德懷特和瑪咪舒適地坐在普爾曼式臥車裡,經俄亥俄州前往遠方的一個學院。在一個火車站上,一名鐵路員工通知艾森豪威爾,杜魯門總統正在通過電話找他。到有電話的地方,要走一段積雪很深的荒地。

  這是一條走向「冷戰」之路。杜魯門將北約成員國首腦們的一致意見告訴了艾森豪威爾。將軍後來回憶說:「這一要求引起我一種失望的感覺,必須重新改變已經走上正規的生活習慣,動身去歐洲。」但是,他又肯定他說:「我對北約的觀點是深信無疑的。在我看來,西方文明的前途有賴於它的成功。」

  1951年1月7日,艾森豪威爾將軍來到巴黎,領導西方大國一北約成員國的陸、海、空軍隊,他必須為組建北約武裝部隊付出較多的心血。艾森豪威爾聘請蒙哥馬利元帥擔任最高司令官的副職。這是一項準備戰爭期間英美進行政治軍事合作的政治交易。在北約組織者們看來,聘請蒙哥馬利擔任這個集團武裝部隊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爾的副職,為的是突出英美在新的政治軍事同盟中的團結。

  艾森豪威爾聘請艾爾弗雷德·格倫瑟中將擔任他的參謀長。「五角大樓」

  對格倫瑟的評價是:他既是一位優秀計劃專家,又是一個全軍最好的橋牌手。

  儘管艾森豪威爾為壓縮編制盡了最大努力,在巴黎的北約司令部駐地仍聚集了來自12個國家穿著40種軍裝的200名軍官。

  北約的創建者想儘量採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鬥傳統,使這個「冷戰」的畸形兒儀錶堂堂。艾森豪威爾為建立這個政治軍事集團的武裝部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當選美國總統之後,仍把所謂大西洋團結、全面加強在美國庇護下的北約參加國集團的原則,作為其所有外交活動的基礎。

  像北約所有戰略家一樣,艾森豪威爾不斷重複一個觀點:只有西方的政治軍事統一,才能使資本主義世界免遭「共產主義威脅」。在蘇聯製成原子武器之後,他宣稱:「現在美國人在本國歷史上第一次被迫生活在受到完全毀滅危險的條件下。」「蘇聯威脅」這個可怕的東西,當時已被利用來混淆西方國家的輿論視聽,並成為帝國主義集團奉行侵略的對外政策的藉口。

  艾森豪威爾所以叫嚷「共產主義威脅」,主要是在政治上和西方右翼集團保持一致,這些反對集團正企圖聯合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的力量,阻撓世界民族革命運動的發展。歐洲地區在美國對外政策中的地位過去和當時都異常重要。世界社會主義體系的建立,改變了歐洲大陸的整個面貌。歐洲已成為兩種體系鬥爭的中心,它在很多方面決定著整個國際生活的發展。

  在北約成立之後,兩種對立的社會經濟體系的利益衝突,在地球上的這個地區就特別激烈了。艾森豪威爾作為北約武裝部隊的最高司令官,積極推行美國侵略性的對外政策,而在這個政策中,歐洲的地位又至關重要。在這種情況下,身居北約武裝部隊最高司令官要職的艾森豪威爾是怎樣理解自己的任務的呢?最好的辦法是用他的私人通信來回答這個問題。在官方公佈的聲明中,有不少關於北大西洋集團「防務使命」、「保衛西方文明」、西方的二次世界大戰盟友間的「戰鬥兄弟情誼」等言論。在私人通信中卻談到艾森豪威爾的另外一種重要使命。這位北約武裝部隊司令官,1953年3月8日寫信對國會議員沃爾特·周以德說:「我作為不分黨派的所有美國人的戰士和公僕,在歐洲這裡的主要職責是,保護和加強美國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區的投資。」

  文森豪威爾本人也清楚,股票持有人的利益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根本不是一回事。就連普通美國人也經常提醒他這一點。在他的個人檔案中,保

  存不少美國士兵和軍官、普通老百姓寫給他的信。信中很坦率地指出,美國人民強烈譴責孕育著新軍事冒險的侵略政策。一個美國普通軍人1951年8月在寫給艾森豪威爾的一封信中說,士兵們「經常喝著啤酒議論世界大事和個人的前途」。士兵們情緒憂鬱,他們得出結論,在未來的戰爭中他們的命運是:「殺人或者被殺,殺人的想法使他們厭惡,被殺的前景使他們感到恐懼。」寫信的人代表自己的夥伴質問艾森豪威爾:「我們這一代人真有必要成為職業殺人者,就像大家稱呼朝鮮戰場上的老兵一樣嗎?」

  德懷特給寄信人複了信。他搬用「冷戰」理論家和實踐家創造的一切論據,在信中寫道,在他看來,只是因為「共產黨實行無神論,才迫使美國武裝起來」。艾森豪威爾清楚地感覺這些道理不能令人信服,在信中最後便老實他說:「我知道,您和您的夥伴不會把這封信看作是對強烈引起你們不安的問題給予了準確的或者是稍令你們滿意的答覆。」真是不打自招了!

  堅定地主張為了北約的政治利益,可以利用西德的軍事經濟潛力,這一方針是美國「大西洋政策」的基礎,而這個政策在大西洋兩岸輿論界眼中是聲名狼藉的。美國將自己的政策建立在這種急劇的政治變態上,因而它事先就估計到不僅會遭到輿論界的強烈譴責,也會遇到北約盟國的強烈的反對。

  艾森豪威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年代中,曾任西方盟國歐洲武裝部隊最高司令,現在又是北約武裝部隊第一任最高司令官。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預料到,接納聯邦德國參加北約將不可避免地遭到強烈反對,首先是歐洲國家的反對。他的預料和擔心很快得到了證實。在70年來的三次大戰中,深受德國侵略之害的法國,拒絕批准關於建立歐洲防務集團的協定。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