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20世紀的科學怪傑:鮑林 | 上頁 下頁 |
一四六 |
|
關於《維生素C與普通感冒》這本書的爭議,在1971年這一年裡始終是一個熱點。鮑林對來自醫學界的每一種指摘,都有他自己的答覆。是的,他並不清楚維生素C是怎樣起到預防感冒作用的,但是,的確有證據表明它具有抵禦病毒和增強免疫力的能力。正如他在書中指出,不管怎麼說,「我們也許能用經驗所表明的那種辦法,應用抗壞血酸來增進人體的健康,儘管我們對其作用的機理還缺乏具體的瞭解。」已經發表的文獻都表明,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大劑量服用維生素C具有良好的效果。實際產生的最壞結果僅是臨時性腹瀉或胃部不適,而且只要慢慢地加大劑量,這些症狀就可以緩解。還未見任何真正的膽結石病例證明是由維生素C引起的。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大肆宣揚服用抗壞血酸納這一種形式會帶來危險,它可能造成飲食中含有過量的納,但是,這種情況是很容易避免的,只需使用更加普通的抗壞血酸的非鹽形式就行了。除此之外,鮑林還指出,內科醫生可以毫不費事地囑咐病人服用阿斯匹靈,這是另一種藥理尚不清楚的物質,而且事實證明,它比維生素C具有更強的毒性。至於說到發表文章的方式,鮑林曾經試圖在《科學》這家權威雜誌上發表自己的見解,然而這家雜誌拒絕刊登他的文章。但是,維生素給人類帶來的希望實在太大了,而且鮑林的確上了年紀,因此不能再通過平常的渠道來傳達這一科學信息了。他是想通過公眾的力量來幫助公眾,醫生們也許會想到採取同樣的行動的。 鮑林在進行反擊時,強調了兩點。最重要的一點是,他並沒有兜售任何一種醫治普通感冒的靈丹妙藥,他只是提倡控制感冒流行的一種可行的策略。他從一開始就強調指出,各人對感冒的抵抗力是很不相同的,因而對維生素C的需要量也各不相同。有些比較幸運的人,不管體內有沒有維生素C,從來不會生感冒;也有些人,無論服用了多少維生素,感冒還常常不斷。這兩種人各處于鐘形曲線的一端,大部分則處於這條曲線的中間部分。鮑林相信,已有確實的證據表明,正是維生素C可以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抵抗力。他希望改變一下這條鐘形曲線的形狀,使千百萬人能感到好一些,幫助人類減少一些所受的痛苦。 鮑林認為,在這一點上,醫學界向錢看的風氣和墨守成規的陋習成了他們的絆腳石。他說,醫生們忙著掙錢,顧不上讀一讀有關維生素C的文獻,他們一味依賴於自己專業領域裡諸如斯戴厄和赫伯特那樣的專家發表的聲明。「他們三番五次重複那些陳詞濫調,不願意回過頭來看一看實際的情況,」鮑林對一位記者這樣說。「他們或者是相互吹捧,或者是迷信權威,得到的是一鮮半瓜的知識,甚至是錯誤百出的信息,就是不願核對一下實際的情況,最終得出自己的結論。」 換句話說,這一爭論不僅局限於對科學事實的認識,而且已經涉及到人們的世界觀了。在此期間,這本書已經十分暢銷,以至很快就安排出了紙質封面的簡裝本、在新版中,鮑林又專門針對醫學界的批評增寫了兩章一此時,他對抗壞血酸的作用已更加深信不疑。事實上,為了回答某些批評,他又更加仔細地研究了有關的資料。他發現,即使他接受醫生們為了證明藥效而為試驗規定的條件,也就是雙盲試驗(在這種試驗過程中,病人和醫生都不知道誰服用的是試驗性藥物,誰服用的是安慰劑),再加上他本人所作的限制,也即每人每天服用的維生素C要超過100毫克,隨後再跟蹤觀察一段長時間內發生感冒的病例,所得的證據也是「無可辯駁的」:見諸於報刊的四次試驗都符合有關的規定,其結果表明,維生素C在預防感冒和緩解感冒症狀方面具有顯著的功效。醫學界現在應做的事不是在這個問題上爭論,而是要進行一系列精心設計的試驗,全面認識大劑量維生素C的作用以及作用的機理。 1971年12月,這本書的簡裝本正式面世。此時,由於冬天寒冷的季節已經來臨,維生素C的銷售量又再次扶搖直上。然而,試驗所得證據並非全都有利於鮑林。馬裡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宣佈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對一批犯人注射感冒病毒,然後讓其中11人服用抗壞血酸,採用的是鮑林建議的劑量,也就是每天3克,連續服用兩周;另一些犯人則服用了安慰劑。結果,這11人和其他人一樣,都患上了感冒。馬裡蘭大學的這一研究很快就得到廣泛報道,成了鮑林觀點錯誤的一個證據——儘管沒有跡象表明,這一小型調查是一次雙盲試驗,有關結果也是在一次會議上的報告中公之於眾的,沒有首先發表在一家權威刊物上。鮑林對此提出質疑,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方說,事先人為地對這些犯人注射病毒,這就可能超越人的免疫系統能夠承受的程度,此時,即使服用維生素C來增強免疫力,也都會無濟於事。 一般公眾仍然相信鮑林的看法。1971年,對維生素C的總需求量上升了15%,這比人們先前估計的要高三倍。到1970年年中,維生素C的銷售量在欣欣向榮的維生素市場上已遙遙領先。據估計,大約有五千萬美國人每日都要進補一定數量的維生素C。維生素C的製造廠家不無欣喜地將這一現象稱作「萊納斯·鮑林效應」。 §萊汶穀 對於鮑林的工作,醫學界一般都持否定的態度,但是,他提出的論點,至少在部分醫務人員中引起了共鳴。鮑林不斷收到一些醫生的來信,從中可以得知,有些醫生給病人服用過量的維生素C後,看到了積極的效果;有些醫生還發現,一兩克維生素C有助於戰勝他們自身患上的感冒。 甚至還超出了感冒的範圍。1971年11月,鮑林收到了一位名叫伊萬·卡梅隆的來信。這是一位外科醫生,在蘇格蘭格拉斯哥的一家名為「萊汶穀」的小醫院裡行醫。他在信中介紹了用大劑量抗壞血酸醫治癌症時自己看到的一些令人意外的結果。他在信中寫道,每天用10克或10克以上時,癌症的發展似乎就慢了下來,在某些病例中,腫塊甚至還縮小了。他只是在少數幾位晚期病人身上進行了試驗,但是他想,鮑林也許對他所作的初步研究感興趣,因為他對抗壞血酸的作用機理持有自己的看法。卡梅隆早在五年以前的一本書中就提出,維生素C可能具有增強細胞間質的作用。細胞間質是一種黏膠狀的富於膠原蛋白的黏多糖,這種物質在體內具有黏結細胞的功能。卡梅隆提出了這樣的假設:細胞間質良好,就能有效地制止癌細胞的擴散,因為腫瘤人侵人體時,首先要破壞黏結正常細胞的間質。黏結細胞的作用越強,癌症人侵的能力就越弱,癌腫就更容易得到控制和治療。 卡梅隆在給鮑林的信中指出,癌症在瓦解這種天然的免疫功能時,產生了一種酶,稱作透明質酸酶。這種酶具有溶解細胞間質的作用,從而為癌症人侵人體打開了道路。維生素C有助於形成一種不利於透明質酸酶的分子,因而能抑制癌症的發展。雖然這一理論框架還有待於詳細的研究,但卡梅隆對自己的發現和從晚期癌症病人身上觀察到的臨床結果感到很高興。他和鮑林一樣是使用維生素C的熱情提倡者。「在您的幫助下,我可以毫不羞愧地表示樂觀,我們不久就可以征服癌症,」他在給鮑林的信中寫道。 鮑林對卡梅隆的發現頗為重視,並且急於利用這一新的線索探討維生素C的作用機理。維生素C有助於增強黏結細胞的物質,這一概念不但能用來解釋幾次研究所證實的結論,也即維生素C具有抗癌的作用,適用於治療人們已經知道的壞血病(其症狀是組織壞死和牙床出血等等),而且也符合人們在各種情況下觀察得到的結果,例如,維生素C對椎盤移位的人似乎也是非常有益的。維生素C很可能是一種人體組織的增強劑,一種有助於身體處於完好狀態的物質。 鮑林開始與這位蘇格蘭外科醫生建立起通訊的聯繫,並且很快就斷定卡梅隆決不是一位異想天開的人。卡梅隆舉止隨和,精明能幹,畢業于格拉斯哥大學醫學院,是愛丁堡的格拉斯哥皇家外科學院的研究員。作為一名外科醫生,他有效地治療癌症已有多年,並且在癌症冶療力面發表了多篇論文。他在1966年撰寫了一本書,名為《透明質酸酶與癌症》,曾受到讀者好評。鮑林閱讀了這本書後,寫信給卡梅隆說,「我頗有興味地瞭解到您觀察所得的結果……我感到,您的思想的確很重要,而且是很有根據的。」 過了一個月,從蘇格蘭方面傳來了一條不那麼令人鼓舞的消息。「過去幾天裡,我們這裡在臨床治療方面似乎陷入了災難性後果之中,」卡梅隆寫道。在接受他進行維生素C治療的幾個病人中,出於種種不同的原因有三個病人已死去。其中一人死於大出血,也許是因為維生素C的作用很強烈,造成腫瘤自身的壞死而引起出血的症狀。因此,他當初的熱情很快就冷了下來,懷疑的情緒開始占上風。卡梅隆寫道:「事情已經愈來愈清楚,雖然抗壞血酸有『作用』,但是要具體運用於臨床,還會碰到相當大而且目前還無望解決的問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