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20世紀的科學怪傑:鮑林 | 上頁 下頁
一一六


  愛娃此時也有時間從事政治活動了。她現在能更加主動地幫助鮑林在某些問題上更加完善他的看法,鼓勵他更加積極地投身於各種各樣的活動,使他關心和注目的視野更加廣闊和清晰。此時,鮑林仍然是這個兩人世界的發言人,仍然由他公開地表達兩人共同的情感。不過,對於他應當說哪些話,愛娃無疑是一位重要的指導者。當然,愛娃本人一直沒有這樣說,一直到後來她才承認這一點,她的話說得很簡單:「我想我向他介紹了一些他也許一時沒有看清的事情。」

  在鮑林獲得諾貝爾獎以後,他倆開始到鄉下找一個地方住下來,也許要靠近海邊的某個地方。在那裡,兩人可以單獨在一起,逃避帕薩迪納的工業煙霧和壓力。他們驅車飛馳在洛杉磯和舊金山之間婉延曲折的海濱公路上,周圍是名為大蘇爾的崎嶇多山的丘陵地帶。一幕幕如畫的風景映入他們的眼簾,猶如置身在與世隔絕的桃花園世界。他們在緊靠公路的一片高高的山坡上停了下來。眺望遠方,是浩瀚的海洋,俯視腳下,是一塊呈山角狀的巨大陸地,它伸展到廣闊的水域中,滿山遍野一片鬱鬱蔥蔥的美麗景色,實在是一個理想的地方。山腳下流淌著一條小溪,靠近海岸有一所小屋。「這可是一塊完美無假的寶地,」鮑林對妻子情不自禁地說。

  他們發現,這兒原先是放牛的牧場,面積一共是122公頃,可供出售。他們找來了地產商,和他一道沿著牧場的一條土路,在佈滿車轍的路面上顛簸著開車下山。他們在牧場上走了一大圈,感到很滿意。這座小屋建造於上一個世紀之交,裡面仍然保留著一具巨大的木制爐灶,還有一些用了很久的家具;另有一間風雨飄搖的穀倉。牛群在牧場上自由自在地溜達,旁邊還栓著兩匹馬。鮑林夫婦一下子就迷上了這個地方。

  他們用鮑林得到的諾貝爾獎金將牧場的一切全買了下來,其中也包括那具木制的爐灶。他們將這個地方改名為「鹿寓牧場」。從此開始,他們要儘量抽時間到這裡生活。這裡,是他們兩人的避風港,反正連一部電話都沒有,可以待上整整一星期而不見第三個人影。這裡,他們可以棲息在一片高高的岩架上,下面是大海,浪濤拍岸,海風呼號,小鳥惆瞅,除了這些大自然的聲音外,再也沒有什麼可以使他們分心了。鮑林可以聚精會神地思考一個個問題,不用擔心受到別人的干擾,愛娃則在廚房裡一心烘烤她的麵包。有時候,兩個人手攙著手,在牧場的草地上長時間漫步,談論著那些說不完的往事。

  孩子們算是長大成人了,但仍不免讓人操心。1956年夏天,照例經過了一番周折,鮑林又得到了前往歐洲的護照。公開的理由是在羅馬舉行的一次典禮上作主題發言,紀念偉大的化學家阿佛加德羅的百年忌辰。當然,鮑林順便也需要關心一下孩子們的情況。

  彼得新近與一名姑娘結了婚,鮑林夫婦從來沒有與她見過面。彼得在卡文迪什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現已到了最後的階段,此時他正因為碰到了困難而發愁。鮑林停留的第一站是英國,在那裡他要和肯德魯談論有關的情況。通過交談,鮑林清楚地感到,他的第二個兒子在蛋白質研究領域裡不會有多大的作為,結果,彼得轉學到倫敦大學無機化學專業繼續進修。

  琳達的問題甚至更麻煩。她1951年開始在裡德學院上學,不久,她就從一個嬌小姐變成了一名自由自在的大學生。這個學校是位於波特蘭的一所規模不大的文科大學。琳達在那裡結識了許多新朋友,對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有了新的看法。「我發現自己的確難以理解這些年輕人,」鮑林向一位朋友坦率地承認了這一點。琳達在裡德學院畢業以後,動身去英國探望彼得。父母原以為這是一次短暫的旅行,不料她卻留在彼得那裡不走了。她從彼得的朋友那裡受到熱烈的歡迎。這是一群年輕而又愛好聚會的美國籍學生和博士後研究者,其中也夾雜著少數很有意思的英國青年。

  開始時,鮑林每月寄給琳達100美元作為生活費,後來看到她無意回家,就直接寄去了一張飛機票,命令她馬上回國。她卻把這張飛機票退掉了,兌成了現鈔;繼續留在那裡,並且還在一對夫婦家找到了一份活。男主人名叫弗朗西斯·克裡克,他的妻子叫奧迪爾。琳達在他們家幫助熨燙克裡克的襯衣,並負責照顧他們的幾個小孩。這家所住寓所的名字叫「金色螺旋屋」。每當夜幕降臨後,琳達這位來自異鄉的美國姑娘,柳腰細身,一頭金髮,成了劍橋社交場合眾人注目的中心。她年輕美麗,獨自一人在歐洲闖蕩,周圍男友雲集,其中至少有一位可以稱得上是她的未婚夫。她曾經匆匆忙忙趕赴英格蘭,與一位動物學教授會面,與他和另一位朋友在愛丁堡的一所尖頂小屋裡度過了幾個星期。後來,1956年春天,她終於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安頓下來了,不時地聽一些藝術類課程,有時則泡在咖啡廳和博物館自娛。

  1956年6月,兩年多時間裡沒有與父母見面的琳達,終於在羅馬與父母會合了。「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愛娃在琳達來到的那一天日記上寫道。作為父母,他們對女兒近年來的作為很不高興,但又不想讓過去的事影響到他們之間的關係。琳達注意到鮑林收到了意大利共和國的通知,邀請他參加紀念阿佛加德羅的隆重典禮。她陪同父母在意大利各地遊覽觀光了一個月。他們下榻於第一流賓館,在最高級的餐廳裡用餐。然而,當他們開口要女兒一道回到帕薩迪納的時候,琳達一口回絕了他們。她在意大利又停留了一個月光景,然後,鈔票逐漸用光,再加上患了嚴重的呼吸道感染,她不得不踏上了歸國之路。

  琳達在家休養了一段時間,身體逐漸康復。鮑林夫婦嘗試了新的辦法來對待女兒。從琳達回家的那一天起,他們故意讓她經常與鮑林的一個研究生長時間待在一塊。這是一位聰明俊俏的青年,專業是地質學,名叫巴克萊·卡姆。一直到1957年夏天,琳達才真正安下心來:她住在家中,白天在加州理工學院科裡手下幹活掙錢,有時候也為卡姆做晚飯。鮑林高興地注意到,卡姆「往往在我們家不想離去」。兩人有意作媒,事情也就成功了。1957年的一個陽光豔麗的日子,鮑林手挽著琳達,當著兩百多位來賓,緩緩穿過他家梅德爾寓所面前的草坪,將她領到卡姆跟前——此時,卡姆已是地質系助理教授——就這樣,卡姆和琳達結了婚。

  §請願的權利

  1957年的一年裡,由於政治活動和廣為人知的精神病研究,鮑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忙碌了。在他的辦公桌上,邀請書堆積如山。都是要他去作報告,談論化學、醫學和核武器等方面的問題。邀請單位有中學、婦女組織、醫院、大學、學術機構和各種各樣的社會團體。紐約市教師聯合會給他發獎,表彰他為教育界爭取自由的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羅斯威爾·派克紀念會聘請他擔任該會顧問委員會成員;美國醫療化學家協會授予他名譽會員的稱號;國家科學基金會為理科教師拍攝了關於化學鍵的彩色科教系列片,請他擔任特邀的佳賓。與此同時,他開始修訂《化學鍵的本質》一書,另外還要安排在夏天再訪歐洲。

  鮑林一如繼往,主張禁止核武器試驗,並一再重申放射性塵埃會給人體帶來危險,這與羅素和另外一些人的努力是不謀而合的。這些活動似乎正在發生一定的影響。3月,日本政府派遣了一位放射性專家去世界各地遊說,呼籲禁止這一類核試驗。4月,英國工黨警覺到鍶90的數量在不斷上升,因此開始在禁試方面採取一系列行動。尼赫魯向世界正式呼籲,支持禁試活動。德高望重過著獨居生活的內科醫生施韋策①,一生都在非洲中部為百姓治病,也在電臺裡向全世界發出呼籲——鮑林將其稱為「一份偉大的文件」——要求公眾行動起來禁止核試驗。世界基督教聯合會、西德聯邦議會和羅馬教皇都齊聲要求停止核試驗。

  ①施韋策(Albert Schweitzer,187l—1965),德國神學家、哲學家、管風琴家、赤道非洲傳教醫師,獲1952年諾貝爾和平獎,著有《文化哲學》、《使徒保羅的奧秘》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