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大仲馬 | 上頁 下頁
三八


  大仲馬在《三個火槍手》寫作期間給馬凱的許多信件,也證明馬凱在小說的執筆過程中挑了相當重的擔子,例如其中一封信寫道:「我親愛的朋友,在你執筆的下一章裡,我們需要讓答應替達塔尼昂去打聽情況的阿拉密斯告訴達塔尼昂:波那雪太太在哪個修道院裡,她在那裡做什麼,王后對她如何加以保護。」

  但是這些信件又恰恰證明:大仲馬除了自己執筆以外,還對參與執筆的馬凱給以十分具體、細緻的指導,他是整個作品的總設計師。

  不過對《三個火槍手》作出貢獻的還不止大仲馬和馬凱。關於這個問題,也許要算法國研究家昂利·德·阿爾梅拉說得最全面了。他在題為《亞歷山大·仲馬和〈三個火槍手〉》的專著中指出:「三位才能大相徑庭的作家共同寫出了這部小說:伽蒂安·德·庫爾蒂茨制訂了梗概和情節;馬凱擬寫了草稿甚至可以說是初稿,仲馬賦予它生動的敘述、對話、風格和生命。」這段話不僅恰如其分地估量了大仲馬和馬凱在《三個火槍手》的創作中分別扮演的角色,而且給了這部小說的主要素材提供者庫爾蒂茨一個應得的位置。

  庫爾蒂茨是何許人?他生活在17、18世紀之交,是一位中篇小說作家,本人也是個達塔尼昂式的人物。1700年和1704年,德國科隆和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先後出版了他的《國王第一火槍隊副隊官達塔尼昂回憶錄》。他聲言這是火槍手達塔尼昂回憶錄的真跡,只是由他稍加整理。這是假託之詞,但是看來他也的確到過達塔尼昂所在的火槍隊,搜集到大量回憶錄材料。他在這部作品中談到的王后安娜·德·奧地利、國王路易十三及其大臣們的許多事都不乏歷史依據。對路易十三時代社會風俗的寫照也簡明真切。

  2. 三個跳板

  大仲馬在《三個火槍手》的序言中宣稱:「將近一年以前,為了編寫一部路易十四的歷史,我曾到王室圖書館搜尋過資料,在無意中見到一部名叫《達塔尼昂回憶錄》的書,那是阿姆斯特丹的紅石書店排印的」,「我們今天把這部珍貴的原稿的第一部分獻給讀者們,替它題上一個適當的名字」。這當然並非實情,卻也道出某些事實。馬賽市圖書館的一張卡片證明,大仲馬確曾在1843年從該館借走庫爾蒂茨所著《達塔尼昂回憶錄》一部,而且再未歸還。另外,小說《三個火槍手》確實從庫爾蒂茨的這部書中借用了許多人物和情節。

  《三個火槍手》中的達塔尼昂及其三夥伴,以及火槍隊隊官特來維勒、波那雪太太、米萊狄,都取自庫爾蒂茨的《國王第一火槍隊副隊官達塔尼昂回憶錄》。據考,這些人物都有實在的原型:達塔尼昂本名呂皮阿克,原是平民,因其兄在國王的火槍隊卓有功勳,光耀了門庭,故而取得貴族身份,改姓達塔尼昂。1640年他也參加了火槍隊,擔任過火槍隊隊官、王室鳥禽和獵犬總管及裡爾城軍事長官,曾受命去英國同克倫威爾打過交道,後又執行過逮捕財政總監富凱的重任。1673年行將接受元帥權杖時死於對荷戰爭。阿多斯等三夥伴原是表兄弟,也都於1640年前後成為火槍手,庫爾蒂茨把他們寫成了親兄弟。

  但大仲馬並不是照搬庫爾蒂茨書中的人物,他把達塔尼昂及其三夥伴改成來自法國四個方向的好朋友,通過他們構成了整個法蘭西的縮影;他讓他們提前大約15年加入國王的火槍隊,使他們得以經歷小說中所描寫的那些富於戲劇性的歷史事件。在庫爾蒂茨的筆下,達塔尼昂初抵巴黎認識的那個連姓名也沒有提到的極次要的人物——小酒館老闆娘,在《三個火槍手》中變成了招人喜愛的波那雪太太,為小說增添了許多曲折動人的故事,簡直成為不可或缺的人物。

  米萊狄這個人物形象的變化更加明顯,在庫爾蒂茨的書裡,她不過是個不安分的女人。而在大仲馬的筆下,她不啻是「女人比男人更兇殘」的典型。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庫爾蒂茨所寫的米萊狄的故事,同小酒館老闆娘的故事一樣,都只限於談情說愛,而大仲馬卻把它們大大展開,融匯到驚心動魄的政治鬥爭的重大題材中去。正因為大仲馬錶現出他擇取、變化和昇華前人素材的卓越才能,所以連給庫爾蒂茨新版的《達塔尼昂回憶錄》作注釋的瑞拉爾·戛雅,也認為庫爾蒂茨只不過給寫作《三個火槍手》的大仲馬提供了實現「巨大飛躍」的一個「跳板」。

  還有兩個「跳板」是不應埋沒的。有個叫皮埃爾·德·拉波爾特的,是王后安娜·德·奧地利的持衣侍從,為王后給好幾個敵對國家的王公傳遞密信的心腹使者,後來成了路易十四的第一侍從。此人在回憶錄中敘述了黎世留首相和路易十三綁架安娜·德·奧地利王后的侍從、迫害她的梳妝女官的事。大仲馬在《三個火槍手》裡把這二人的遭遇安到了波那雪兩口子頭上。七月王朝時代當過省長的羅德萊在其《查理第九、路易十三、路易十四、攝政和路易十五時代的政治和愛情陰謀》一書中說到王后安娜·德·奧地利曾贈英國伯京漢公爵一條金剛鑽墜子作為愛情信物,黎世留曾計劃以此事陷害之。這段多少帶有史實性質的記載,成了《三個火槍手》的故事得以展開的一條重要線索。

  3. 掛在釘子上的小說

  從直接或間接的史料中吸取素材,是寫歷史小說的一項基本功。但是優秀的歷史小說家必須有豐富的想像,以彌補史料的不足。主要人物齊全了,還須補充次要人物。基本情節有了,還須補充細節。特別是要讓人物、言語、行動栩栩如生。在這些方面,大仲馬都有非凡的才能。在《三個火槍手》中,他憑想像創造出的一些人物,如達塔尼昂及其三個夥伴每人配備的一名跟班,無不特色鮮明,令人久久難忘。正如法國評論家彭馬丹所讚歎的:「多麼興味盎然的對話!人物活靈活現。讓你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阿多斯的跟班格力磨形象的塑造經過,是能夠表現大仲馬這種過硬功夫的一個突出而又有趣的例子。

  大仲馬最初塑造的格力磨,是一個很別致的人物。他每一開言,總是片言隻語,然而極其生動。究竟如何簡短生動,已無原稿可查。但瞭解內情的記者歐仁·韋爾麥施後來模仿那種說話方式擬寫的一段對話,可供參考:

  「您見過他嗎?」

  「誰?」

  「他。」

  「誰?」

  「仲馬。」

  「大仲馬?」

  「是的。」

  「真棒!」

  「當然。」

  「真神!」

  「沒錯。」

  「真多產!」

  「沒治啦!」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