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文學 > 第四級病毒 | 上頁 下頁
七六


  在此期間,同行間爭淪得如火似茶的,還是前面已經提到過的「班吉定義」。現在世界衛生組織已用它作為判定艾滋病病例的文字依據。根據眾代表多年來臨床經驗所得出來的綜合性條文給艾滋病下了定義,得到一致通過。實踐證明,這個定義是行之有效的,它是判斷艾滋病在非洲流行的範圍的可靠工具,尤其在沒有試驗條件的地區,作用更大。此項定義的主要內容,如長達1個月或一個月以上的發燒不退,體重驟減,減幅大於10%,瀉痢久久不止等等,還有若干次要症狀,如肺結核所具有的一些特徵,連續反復性的疙疹病毒感染等。

  出席這次具有奠基意義的會議的科學家中,有的是非歐兩洲研究艾滋病的權威和頭面人物。湊巧的是有兩位弗朗索斯,而且都來自巴黎。一位是姓巴雷一西諾西(Barre一Sinoussi)的弗朗索斯,另一位是弗朗索斯·布倫一韋齊內特(Brun一Vezinet)。在艾滋病研究領域裡,巴斯德研究所的巴雷一西諾西·弗朗索斯當之無愧地為關鍵人物。她的邏迄知名也是理所當然。她是盧克·蒙塔溫教授(Pro.Luc Montagnier)實驗室的工作人員。1983年時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分離出艾滋病病毒的科學家。當時傳媒炒作熾熱,廣告和報道不分,大做「發現」艾滋病病毒的生意,反而淹沒了她的學術貢獻意義。我事後瞭解到,她確實功不可沒,成就來自她那近乎癡迷的鑽研素質和百折不回的執著精神。後來她成為聲譽極高的費薩爾國王醫藥科學獎的得主。弗朗索斯現仍埋頭于她的文滋病病毒研究,尤其偏重於發展中國家。

  第二位弗朗索斯,即姓布倫·韋齊內特的那位,是上述第一位法朗索斯的名聞遐爾的論文共同執筆者。這篇論文寫的就是分離出艾滋病病毒的內容。布倫·韋齊內特名實相符,以他自己的努力,成為艾滋病病毒研究人員中的泰斗。1976年埃波拉病毒調查中貯存的血樣複查試驗工作,也有她的貢獻。她得出的結論是蘇丹1979年的感染率幾乎等同於紮伊爾1976年的數字。

  這位弗朗索斯在班吉會議期間,差點無意中釀成一場大悲劇。要是大禍果然發生了的話,艾滋病的研究就得倒退10年。那次會議,在休息期間,主辦人組織過一次直升機下鄉郊遊,兩位弗朗索斯結伴同行。起飛20分鐘後,坐在駕駛員一側的布倫·韋齊內特無意中碰撞了控制螺旋槳的操縱杆,致使螺旋槳停轉。直升飛機頓時急劇垂直下墜。幸虧駕駛員反應迅速,搶在飛機完全喪失高度之前,穩住了飛機。等飛機停穩,補學家們踏上堅硬的地面時,還心有餘悸,顫抖未消。這些科學家都有獻身精神,可以從容面對實驗室裡意外感染的風險,但要讓他們接受飛機郊遊失事、葬身中非共和國莽莽荒野的下場,實在不能甘心。

  從中非共和國返回亞特蘭大,我腦子裡仍然索繞著艾滋病流行的起源問題。但至少現在有了一條重要的獨一無二的信息,那就是1976年時紮伊爾北方農村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普遍程度尚不到1%。此外,我們還從一個村民身上取得了病毒。我們還不得而知的是,前後這些年,發生在同一些人群身上的情況又如何。如果我們現在的假設是正確的活,即使城市人口大有增長,農村地區的感染情況也應該維持不變。我們分析在那些僻遠鄉村地區,病毒傳播也就差不多是這種程度。多不了,也斷不了,不至於出現大爆發、氾濫成災。我們關心的是要落實這個假設,從而可以進一步弄清楚艾滋病病毒這些年棲身的所在。我們還有一種想法也需要通過試驗加以證明,從而也可以進一步弄清楚艾滋病毒猖撅起來的原因是不是同城市化的不斷發展、農村人口外遷、生活方式變化,尤其是涉及性行為方面的問題等等因素有關。看來,非得派個人去紮伊爾進行一番調查不可。於是,凱文·德科克(Kevin DeCock)來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