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但這樣的羞辱還有再,還有三!接下來的兩個星期,戴高樂上尉又演講了他的第二講、第三講。第二講的題目是《領袖人物的性格》和《紀律的含義》。其中一些話,許多人都認為是指桑駡槐。他讚頌了諸如佩利西埃將軍和利奧泰這樣一些人物。前者在塞瓦斯波托爾包圍戰中,接到拿破崙三世的電報連看都沒有看就塞進口袋裡,雖然違抗了命令,卻為法國打贏了一場戰爭,並為他自己贏得了公爵的爵位和元帥的權杖;後者於1914年置上級指令於不顧,反而為法國保住了摩洛哥。

  第三講的主題是「威望」,這是教授們最後一次受折磨。在這一講裡,他又一次提到領袖人物的品質。當時在場的人以為指的是貝當(元帥自己可能也是這麼認為,因為他三次都饒有興致地率領教授們坐在前排,並且臉上一直掛著滿意的微笑),但若干年後人們才明白戴高樂是在夫子自道。他說:

  「事實上,有些人幾乎從初生之時起,就具有權威的氣質,這種氣質視之不能清楚見其形,但其影響則往往令人驚訝不已。」接著,他講出了他的一段名言。這段名言後來一字未改地被收進了他的專著《劍刃》一書:

  首先一點,無神秘感就無威望可言,因為過於熟悉就不能產生尊敬。主在僕前非英雄,神居深廟方顯威。因此,無論是運籌規劃還是處事和思維的方法,都要令人捉摸不透,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打動他們的心弦,使他們躍躍欲試。這並不是說,應該把自己關在象牙塔裡,對下屬不理不睬,今人無法接近。恰恰相反,要想征服人心,就要體察人情,使人人都覺得自己受到器重。但是在這樣做時,對人們決不能過於遷就,而必須保留某些隨時可以拋出來的驚人秘密。這樣,大家的信任之心就會油然而生,辦事就無往而不勝了。

  被教訓的教授們都把這視為奇恥大辱,一個個怒不可遏。他們多少是有點自做多情了。其實,戴高樂上尉不過是在通過這個全國最高軍事學府的講臺,向世人宣告他自己的奮鬥目標和行為準則罷了。

  4.建立職業軍

  應當說,貝當元帥是看出了卓爾不群的戴高樂那潛在的巨大能量,並且願意為他繼續蓄積能量鋪平道路的。在顧問團工作,已使戴高樂處於非常接近法國軍事決策中心的有利地位。此後,戴高樂晉升為少校,擔任了一段駐特裡爾的第十九山地步兵營指揮官,並在東地中海地區任職兩年,到1932年,他奉調進入了最高國防委員會秘書處(那是根據貝當元帥的建議而設立的機構)擔任中校秘書,時間長達六年。

  這六年是非常重要的六年,後來戴高樂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

  1932年至1937年,我在14屆政府中,通過從事計劃工作參與了一系列有關本國防務的政治、技術和行政活動。特別是使我熟悉有關安全的計劃以及安德烈·達迪歐和保羅—彭吉爾在日內瓦提出的對軍務的限制;當杜梅內閣在元首(指希特勒——譯注)上臺後決定推行一條不同的路線時,為他們提供有關決策的基礎;為國家的戰時組織法案進行無休無止的工作,並探討動員民政、工業和公用事業部門的措施。我所必須從事的工作,我所目睹的討論,我所建立起來的聯繫,使我看到了我們的豐富資源,但也使我看到了國家的虛弱。

  國家的虛弱在哪裡呢?由於憲法體制上的弱點和議會的陰謀詭計,走馬燈似地不斷變換的政府幾乎處於完全癱瘓狀態;整個軍事機器臃腫沉重,官僚主義盛行,幾近過時;軍事思想、訓練方法和武器裝備自1870年以來沒有多少變化,自1918年以來則毫無變化;總參謀部迷信防禦戰略的力量以及工事的作用,甚至不惜把2000億法郎的國防鉅資耗費在後來的事實證明毫無用處的馬奇諾防線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的國際地位雖然有所上升,但經濟狀況卻令人十分焦心。特別是從1924~1926年的兩年時間裡,法郎與英鎊的比價從70∶1下跌到240∶1,一再使那些對之錯寄希望的人感到沮喪。而法國的鄰居和對手德國,自從希特勒上臺,就毫不隱瞞他將撕毀凡爾賽條約大規模重整軍備,準備為一戰的慘敗報仇雪恥的決心。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頭幾年,由於戰爭的影響,加上大量的賠款負擔,德國經濟處於嚴重的危機狀態。凡爾賽條約不僅剝奪了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而且還重新劃分了它的疆界,使它喪失了1/8的領土、1/10的人口、65%的鐵礦、45%的煤礦,大部分的海外投資、商船和海軍艦隊。德國還必須交付1320億馬克的巨額戰爭賠款。特別是1923年1月,法國和比利時佔領了德國的煤鐵基地魯爾以後,德國的經濟陷入了癱瘓狀態,工業生產水平降到戰前的40%,工廠成批倒閉,全國60%以上的工人處於失業狀態,通貨膨脹極為嚴重,勞動人民陷於饑寒交迫的困境,階級矛盾十分尖銳。

  這種狀況對德國的壟斷資產階級和地主十分不利,對美英統治階級當然也十分不利。德國的統治階級從戰敗的第一天起,就下了復仇的決心,隨時準備東山再起,稱霸世界。而英美統治階級則必須利用德國充當與蘇聯抗衡的堡壘,以便緩和兩方的緊張關係。此外,美國要利用德國來牽制英、法,英國則要保持歐洲的均勢,利用德國去牽制它大陸上的宿敵法國。於是,美英兩國決定聯手扶持德國。

  這種扶持是多方面的。特別是美國壟斷財團的「道威斯計劃」起了重要作用。這個計劃除了向德國提供貸款之外,還容許大量的外國資本通過購置德國企業股票等方式流入德國。德國利用這些資本恢復了信貸制度和商品流通,恢復了生產,更新了工業設備,實現了主要工業部門的現代化,而且很快就恢復和發展了自己的冶金和軍事工業,重建和加強了經濟和軍事力量。

  此外,美英壟斷資本還在技術、裝備、燃料和原料方面支持德國。這就使德國經濟從1925年起就以比英國快得多的速度發展,兩年後就恢復了戰前的水平。再過兩年,它的工業總產值和主要產品的產量已超過英法,躍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為它的重新軍國主義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經濟的振興為政治上的非分要求提供了實力。1924年8月,德國政府正式向戰勝國提出了下列要求:接納德國加入國際聯盟並給予行政院常任理事席位;解除德國的戰爭責任;給德國殖民地委任統治權;修改凡爾賽條約有關軍備條款等。其中第一條要求國際聯盟真的於1926年9月給予兌現。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