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夏爾·戴高樂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聽父親講述他在德國人包圍巴黎時負傷的經過,聽母親回憶她的雙親在得知躊躇滿志的巴贊元帥率領全軍投降的消息時潸然淚下的情景。嚴格的亨利著力向兒子指出:理想中的法國莊重威嚴,篤信宗教,國勢強盛,而如今道德墮落,國難當頭,問題叢生。

  尤其是那樁醜惡無比的對年輕猶太軍官的陷害事件,嚴重損害了法國軍隊的榮譽和威信,致使不少軍官辭職,年輕人報考聖西爾士官學校的人數也減少了一大半!

  要完全理解當時的情況,夏爾·戴高樂的年紀還實在太小,但小時候的記憶也足以使他在成人後認識到,德雷菲斯事件對他的父輩意味著什麼。國恥和榮譽、愛國和禍國、宗教和信念,都是當時整個法國、更是戴高樂家人餐桌上交替談論的話題。在這樣的家庭道德氛圍中,小夏爾·戴高樂報效祖國、重振法蘭西、再塑軍隊形象的宏願,也像他的身體一樣,逐漸成型。

  這個家庭傳統的文學氛圍,也對小夏爾人格的形成起了積極的作用。在他10歲生日那天,父親帶他去看羅斯丹的《小鷹》。他被這出愛國主義的戲劇迷住了,一回到家就一本正經地宣佈他將來長大了一定要當兵。後來,他把這位愛國詩人的作品《西哈諾》全部背了下來。愛國詩人佩居伊也是夏爾·戴高樂終生崇拜的對象,他詩中的女主人公聖女貞德的愛國主義形象,和他的「法國是母親,她的兒子們的責任就是為她效勞」的觀點,影響了這位未來的法國總統的一生。此外,他對榮獲諾貝爾獎的法國哲學家柏格森的作品也十分喜愛。當時的柏格森被稱為自由思想的代表,是直覺主義的捍衛者。他提倡的那種「思念法蘭西」的教育和對偉大個人命運的堅定信念,成了這位年輕的胸懷大志者心目中的武器和旗幟。後來,當戴高樂成為軍事理論家和政治家的時候,他還常常以柏格森的理論為動力。這一切,使年少的夏爾·戴高樂形成了他「對法國的一定之見」,這就是——為了祖國的振興和富強,每一個公民都應做出自己的貢獻。而在國勢日衰的情況下,只有參軍當兵才是報效祖國的最好方式。

  當然,10多歲的孩子「當兵」只能是遊戲,但他的遊戲也體現了他幼小的心靈所感悟到的責任心。一天,他的小弟弟皮埃爾嚎陶大哭地跑回家來,媽媽問他出了什麼事,他說:「夏爾打我了!」媽媽追問根由,皮埃爾說:

  「我們玩打仗,我裝特務,送情報時被抓住了。我沒有執行司令官的命令……」

  「哪個司令官?」

  「就是夏爾!」弟弟說,「我沒有把情報吞掉,我把情報交給敵人了。夏爾把我痛打了一頓!」

  還有一次,也是玩打仗,哥哥格劄維埃因為一直裝扮反面的德國皇帝而感到膩煩了,想換著當一回法國國王。但夏爾堅決不答應,他生氣地連連頓足,高聲叫喊道:

  「不行!不行!法國是我的!」

  他自己當時也沒意識到,他激動時不假思索喊出來的這句話,竟讖語般地預示了他一生的追求。

  2.「大元帥」

  1909年8月,聖西爾軍校的一紙通知,實現了夏爾·戴高樂兒時的夙願。

  也是從這一刻開始,他便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自覺地加緊了對於一個巨人的必不可少的人格錘煉。

  按照國防部的規定,新生入校前必須先當一年兵。戴高樂的這一年是在駐阿拉斯的第三十三步兵團九連度過的。他不喜歡這種日復一日的軍事操練和削土豆皮之類的和平時期的士兵生活,而是一頭紮進坐落在古修道院裡的阿拉斯市立圖書館裡,埋頭苦讀那些僧侶們精心收藏的豐富的圖書。他這種鶴立雞群的行為當然引人注目。過不久,與他同時進連隊當兵的同學有的被提升為上士,也有的被提升為中士。有人問他的連長德蒂尼上尉,為什麼不把戴高樂提升為中士,上尉答道:「我怎麼能把這樣的小夥子提為中士?他只有當上大元帥才會稱心如意哩!」

  這是第一次由一個下級軍官用玩笑的口吻挑明瞭戴高樂心底的志向,戴高樂根本不以為侮。正式進軍校學習之後,他在練習本上摘錄了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風格簡潔,思想精確,遇事果斷」的名言來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更加勤奮刻苦學習。為了磨煉自己的記憶力,他強迫自己把課文倒過來背誦。

  他一向不善言談,嗓門又尖又高,為了彌補這些缺陷,他更是有意識地強迫自己,抓住一切機會向同學們做即席講演。他從小就個子高大,14歲就如成人一般,進了軍校,他不論站立或坐下,都比其他人高出一頭,加上他本性孤傲,神情嚴肅,不苟言笑,使人感到很難接近。為了融洽和同學們的關係,他又強迫自己多與同學接近。

  他以優異的成績從聖西爾軍校畢了業,獲得了少尉軍銜。按照學校的規定,畢業生可任選一個團供職。戴高樂選中了自己當了一年見習兵的第三十三步兵團,回到了阿拉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