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第一章 準備

  1.「法國是我的!」

  就像一座火山的爆發必然有一個能量蓄積的過程一樣,一位偉人向世界展示他的偉大之前,也必有一個漫長的、甚至是幾代人的準備過程。

  夏爾·戴高樂當然也必有這樣一個過程。

  1890年11月22日,夏爾·安德烈·約瑟夫·馬裡出生於法國北部裡爾市一個市民和下層貴族之家。為紀念他英年早逝的大伯,其父亨利·戴高樂給自己心愛的二兒子取了他大伯父的名字,叫夏爾·戴高樂。

  小夏爾·戴高樂在童年時代,就已經接受了恪盡職守、為國效忠的觀念的薰陶。在他最親的長輩中,祖父朱利安—菲列普·戴高樂是個史學家,著有《巴黎及其近郊新史》一書。祖母若澤菲娜—安娜—馬麗·馬約則是一位更為傑出的文學家。在當時的法國上層社會,女子涉獵文藝是一件十分時髦的事。但也僅只限於「稍事涉獵」,沒有人贊成她們去幹什麼更有抱負的事情。但思想活躍的若澤菲娜卻擔任了《家庭通訊》刊物的編輯,還寫了十多本虔奉宗教的著作。使她一舉成名的小說《阿代馬爾·德貝爾卡斯托》至今仍有讀者。

  此外,在她的著作中還有一部關於夏多勃裡昂的傳記和一部名為《愛爾蘭解放者奧康內爾》的傳記。這兩部傳記對她的孫子一生的志趣和成就產生了奇妙的影響。小夏爾畢生敬佩夏多勃裡昂,而奧康內爾傳記的主題則與戴高樂將軍的畢生活動並行不悖。若澤菲娜在後一本傳記中讚揚那位愛爾蘭的愛國者進行了一場不流血的革命,用尊重法律和秩序的辦法解決了問題。這種方法後來戴高樂曾多次借鑒。

  小夏爾的父親亨利1870年22歲的時候,法國正面臨著普法戰爭的失敗。

  年輕的亨利毅然加入了志願者的隊伍,並獲得了一枚被他的二兒子視若珍寶的勳章 。恢復和平以後,由於生活所迫,亨利不得不任教謀生。這是一位知識淵博並有堅定的道德信仰的人。他沒有古怪的嗜好,他愛上帝、愛國王、愛祖國、愛青年,堅定地把上帝和國王的思想灌輸給青年一代。他神情嚴肅(小夏爾簡直就是他的翻版!),長著一雙象牙一般的手,常常創作希臘哀歌。在政治觀點上,他自稱是「一位悔恨的君主主義者」。星期四下午,他常帶著妻子和五個兒女去拿破崙墓或凱旋門前靜默志哀;星期天則常帶他們去當年他曾在此戰鬥並且負過傷的凡爾賽或斯坦戰場。戴高樂將軍在《戰爭回憶錄》裡專門提到在他童年的心靈上形成的某種「思念法蘭西」之類的教育,就是通過方形王旗和簡練的碑文,通過對法蘭西民族歷史上的光榮和犧牲的追憶,通過羅斯丹·特泰依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以及史詩歌曲等進行的。

  而小夏爾的大伯父,那位他直接繼承了其名字的夏爾·戴高樂,則對小夏爾的影響更加奇妙。他在一首詩裡寫道:

  在每一個遭到侵襲的軍營裡,

  每個人都在與敵人激戰。

  他們是不問舉起軍旗發出第一聲集合令的人的軍銜高低的。

  這幾句小詩,就很明確地預示了或者不如說是促成了他侄子于50年後以準將軍銜向全國發出了著名的「六一八」反侵略號召。

  戴高樂誕生的時候,法國正是路易—拿破崙親王進行波拿巴主義實驗的時候。身材矮小、盛氣淩人的拿破崙三世,為了維護金融貴族和大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實行反動的軍事獨裁,對內殘酷鎮壓人民,對外竭力推行侵略擴張政策,多次參與歐洲爭霸戰爭。他吞併了意大利的薩伏依和尼斯,遠征墨西哥,征服了阿爾及利亞,還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和中法戰爭,並把侵略魔爪伸進了越南和柬埔寨。1870年7月19日,他的法蘭西第二帝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由於人民不支持,法軍連吃敗仗。8月中旬,法軍被分割成兩部分,一部分被圍困在北部要塞梅斯,一部分由路易·波拿巴自己率領,被包圍在色當要塞。9月1日色當大戰,他可恥地成了普魯士人的俘虜。10月27日,由巴贊元帥率領的17萬大軍也在梅斯向普軍投降。

  第二帝國失敗了第三共和國的陸軍部長——布朗熱將軍熱衷於搞政變。

  醜聞也層出不窮,格雷維總統的女婿達尼埃爾·威爾遜一直在進行勳章和獎章交易且大發其財,事情敗露後總統和他的政府在慌亂之中拋棄了他的追隨者逃跑了。在布朗熱危機達到高潮的同時,巴拿馬運河公司的董事長費迪南·德萊塞普斯和他的同事被控有貪污罪。此案揭露出黨魁政客、政府官員、議員、報刊編輯廣泛受賄,但在政府的庇護下,法院竟宣判受賄人「無罪釋放」!

  除此以外,困擾法蘭西民族的另一個重大的問題是政局的不穩定。在法國議會中,從來沒有一個持久穩定的資產階級大政黨,而是黨派眾多,山頭林立,具有「多黨政治」之稱。各黨派為一己之私,很容易聯合,更容易散夥。黨派之間的不斷爭鬥,引起內閣頻頻更迭。1873—1890年這18年間,先後更換了30多屆內閣(從1875—1940年這短短的65年間,第三共和國共更換了102屆內閣政府;而1946—1958年這12年間,第四共和國也更換了24屆內閣。這成了法國多黨政治的一大奇觀)。平均每屆政府執政時間僅六個多月!

  這樣的社會現實,理所當然會引起廣大民眾的強烈不滿。保皇派和居心叵測的政客為了轉移公眾的視線,居然又製造了一個所謂的「猶太軍官德雷菲斯向德國人出賣情報案件」,煽動沙文主義情緒,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反猶太主義惡浪。雖然後來查明德雷菲斯是清白無辜的,但政府就是不願意重新審理此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