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杜邦 | 上頁 下頁
一九


  皮埃爾認為企業經營不單要推銷自己的產品,材料採購的計劃對降低成本,提高利潤關係也極大,因此他增設了材料採購部門。

  為了加速公司的現代化,皮埃爾又特別增加一個新的部門——研究部門,這是極有遠見的創新之舉。皮埃爾尤其注重人才的培養與合理使用,他對天才的拉斯科布非常器重。為了讓他充分發揮才能,他給予拉斯科布掌管財務的權力。而且,皮埃爾任人唯賢,對非本家族的優秀的青年人,他也大力提拔。他還從哈佛、耶魯、賓夕法尼亞大學乃至他的母校——麻省理工學院引進了許多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安排在他的研究部門中,讓這些人秘密地研究開發火藥行業以外的新產品。杜邦公司之所以稱霸火藥市場,也與研究部不斷出臺新產品有舉足輕重的關係。

  科裡對皮埃爾很瞭解又很信任,公司的整頓改組全都依賴於他。而科裡則主要盤算如何壟斷火藥市場。科裡曾對他一個侄兒說:「如果我們想使公司長期存在,我們就還需要像皮埃爾那樣願意忙於辦公事務的人。我需要他簡直就像一台現金出納機一樣。阿爾弗萊德也決不是個內向性格的人,何況他當時又是生產負責人。我們需要一個無論我去何方,他都能夠可靠地堅守在大本營的人。皮埃爾就能做到這點。」科裡可謂既知人又善任人,因而他們早期的工作配合得十分默契。

  第六章 兄弟鬩牆外禦其侮

  自科裡、皮埃爾和阿爾弗萊德經營杜邦公司,杜邦公司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這一時期,不僅財富有了極大增長,家族的權力也炙手可熱,左右著美國政壇,甚至使美國政府在其面前卑躬屈膝。

  然而這時候在家族內部,卻矛盾重重,內訌不斷,幾兄弟同室操戈,拼殺得烏煙瘴氣。不過他們在對待外敵和對付政府方面一般還是一致的。

  1.三兄弟同室操戈

  就杜邦公司在危機之後所建立的新秩序一開始,三個堂兄弟之間就產生了分歧,隨著公司局勢和內部矛盾的發展,分歧越來越大、越來越錯綜複雜。

  起初分歧只發生在科裡和阿爾弗萊德之間,隨後在阿爾弗萊德和皮埃爾之間也發生了矛盾和爭鬥。

  在整頓改組公司時,科裡作出兩條決策:一關閉布蘭迪瓦火藥廠。二把公司總部遷往紐約,兩件事由于阿爾弗萊德極力反對而擱淺了。於是倆人之間開始產生隔閡。

  隨著科裡在公司中的權勢不斷增長,阿爾弗萊德對之感到憂慮。當時公司上層管理人員出現了缺額,科裡便把他的老朋友、親戚安排進公司或安排進董事會,有的被委以要職,有的成為董事會成員。

  阿爾弗萊德開始對科裡不那麼放心了,他對這位老同學,他昔日心目中的導師和英雄已失去了信任。他想起在大學讀書時,科裡打牌玩弄卑鄙的作弊的手段,聯繫到科裡在人事安排上不夠光明正大的作法,就感到噁心,他真不想再和這樣的人友好相處了。

  此後,倆人之間的爭端隨時都有發生。當時新興的工會提出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的主張,正與廠方交涉要求施行。圍繞這個問題,阿爾弗萊德和科裡又展開了爭論。科裡提出公司立即實行八小時工作制,這樣既可以贏得工人對廠方的擁護,也可以挫一挫辦交涉的勞工組織者們的銳氣。阿爾弗萊德並非不知道這個制度遲早要實行,因為美國許多地方早已這樣做了。但他偏要與科裡作對,這件事只好暫時擱起來了。

  後來,當阿爾弗萊德被剝奪了生產指揮權時,廠方才將十小時工作制改為八小時工作制。

  科裡也對阿爾弗萊德越來越不滿和氣惱,然而這還只是存在於他們倆人之間的不和,往後產生的矛盾就越來越尖銳,使得整個杜邦家族從老祖宗皮埃爾導演劍盟之誓以來差不多100年間那種在任何情況下都和睦親善始終扭成一團的傳統完全消失了。

  從1906年到1916年這十年間,對杜邦公司來說是其發展極為順利的十年,然而就杜邦家族而言,卻是艱難的、曲折的、甚至可以說黑暗的十年。

  家族間的糾紛是從1906年開始的,那一年阿爾弗萊德以精神虐待罪為藉口,與前妻貝西離了婚。而明裡暗裡和一個年輕的堂妹艾麗西婭談情說愛,郊遊野餐。當然家族中離婚的事並不止阿爾弗萊德一人。十年前威廉·杜邦離婚的事,族中人記憶猶新。杜邦家族的人對離婚看得很重,因而威廉遭到了家族普遍斥責。而對這次阿爾弗萊德的離婚人們似乎稍微緩和了一些。然而,阿爾弗萊德的離婚故事還沒有完。第二年,他與堂妹艾麗西婭結了婚,證實了傳播已久的他們倆人之間的風流韻事。這猶如火藥廠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在家族中引起了轟動和憤怒。老亨利上校大為光火,罵阿爾弗萊德敗壞族風。科裡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他找到阿爾弗萊德警告說:「你幹的好事,真是弄巧成拙,造成了一種使本家族不能容忍的局面。家裡說什麼也不會原諒你的,你最好把所有的股份都賣給我,馬上離開這裡吧!」阿爾弗萊德情緒非常對抗,大聲說:「什麼家,見鬼去吧!」在此之前,皮埃爾同阿爾弗萊德的行為對貝西傷害太深,同時他又成了貝西的財務監護人,這樣,他們倆人在感情上開始出現裂痕,彼此見面都不那麼自然了。家族中人對此事意見紛紜,看法各異,爭端不休,以致弄得兄弟對立,夫妻不和,鄰里相爭,雞犬不寧。

  阿爾弗萊德與杜邦家族,特別是與科裡越來越對立,關係越來越惡化。

  他還聲稱在聯邦政府將要提出的對杜邦公司的訴訟案件,他不負任何責任。

  1913年,在一次執行委員會會議上經科裡提議免去了阿爾弗萊德總經理和副董事長的一切職務。杜邦家族的這位「伯爵」被唾棄了。

  不幸的是,杜邦公司的矛盾又發生了。一向比較團結協調的皮埃爾和科裡,由於公司事務上的意見分歧發展到各懷異志了。科裡身體有病,又是一個天生的坐不住的人,經常不能堅守職位,皮埃爾就擔當了更多的職責,權力日益膨脹。當阿爾弗萊德的婚姻鬧劇發生後,科裡對公司的事務管理得更少。這樣一來,杜邦公司的大權實際上落到了皮埃爾手中,而且皮埃爾的倆個弟弟伊雷內和拉蒙已成為公司擔當大任的兩位實力人物了。科裡不得不考慮他和皮埃爾兩個人的權力問題:究竟誰能說了算。

  由於科裡開始把投資主要用於紐約的不動產,對現實的需求量增多,所以和皮埃爾之間在管理問題上的分歧開始擴大,1914年春夏之交顯得更為突出。到此,他們倆人都感覺到這種狀況是不能容忍的,他們倆人中總有一個要屈居次要地位或者離開。科裡認為自己所擁有的大宗股票在公司中的數量最大,而在公司事務中權力卻日益減少,這是很不相稱的。他心想解決的辦法,要麼皮埃爾向他出售自己所持的股份,離開公司,要麼他向皮埃爾或公司出售自己所持的股份。其實,皮埃爾早就想取科裡而代之,他像捕食的老鷹一樣,不露聲色地瞅著科裡的窩裡。他利用科裡的一些弱點,放任科裡之所為,逐步把權力抓到自己手中,逼迫科裡出售自己的股票,擠佔科裡的位置,攫取對杜邦公司的控制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