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從億萬到零 | 上頁 下頁
七〇


  國際上的零售集團普遍認為,中國沿海城市處於中等消費水平的黎明期。只要八佰伴能在中國市場堅持下來,是有可能獲得巨大的回報的。

  我們該如何評價八佰伴及和田一夫?

  世人習慣以成敗論英雄。作者雖然知道這樣容易失之客觀公正,但由於八佰伴兩次災難性危機,令集團的種種問題暴露無遺,作者也只有盡可能避免落入「成敗英雄論」的俗見。

  日本八佰伴申請破產,香港八佰伴百貨清盤,前面章節已多次談及它們遭到厄運的原因,在此不再重複。

  在香港的零售集團中,吉之島大概算一枝獨秀。吉之島是日資百貨中唯一盈利增長的集團,還是全港百貨業盈利數年獲得增長的上市公司。吉之島在市場定位上與八佰伴相似,吉之島的網點基本在新市鎮的大型屋村,走的也是中檔路線。以下是香港吉之島與八佰伴香港兩間上市公司的基本情況比較(單位百萬港元):

  市值  營業額  經營溢利  資產淨值  股票升跌
  吉之島  382  2053   95     244    17.2%
  八佰伴  155  4068   108     35    74.8%

  (注:營業額為96/97年度,市值以1997年9月18日收市價計,股票升跌與1996年同期比較)

  根據以上數據,可知八佰伴的市場佔有率約大過吉之島1倍,但經營卻錄得1.08億港元的虧損,而吉之島卻有近正億的利潤。股票價格,八佰伴更是跌幅慘重。可見和田一夫過於注重市場佔有率,而忽略經營回報。吉之島的負責人說過:「如果我們有能力今年開2間分店,我們只開1間,把更多的精力財力放在鞏固已開的這1間上。」

  和田一夫則相反,如果八佰伴財力容許開1間,他很可能就會開2間,甚至更多。和田一夫太好強,故而銀行家常批評他的大計劃「不自量力」。依照和田一夫一貫的作風,他是在經營上出現大問題,才把精力從擴展轉移到經營上來。根據和田一夫以往的表現,他仍不失為一名精明的經營行家,既精打細算,又敢於大刀闊斧整改,最後實現扭虧為盈,在市場站穩腳跟。

  據悉,和田一夫在1997年初,曾會同坐鎮香港的河合宏昌研究一攬子整改計劃,主要是針對虧損嚴重的旗下核心百貨業務,內容包括增大兼職員工比例,減少人事費開支;縮小客流不旺或租金昂貴的營業面積,增大專櫃出租比重;適度降低貨品檔次,尤其要逐步減少空運的日產蔬果,到中國內地開闢貨源,等等。

  由於日本八佰伴首先爆發債務危機,整個八佰伴集團幾乎全線救火,對八佰伴香港的整改撂置了下來。

  有人說八佰伴實行家族式管理,搞一言堂。家族式管理普遍存在於東西方,東方尤甚。無論是家族性公司,還是公眾性的公司,都有成功與失敗的典型例子,家族式管理,算不上八佰伴的致命弱點。至於一言堂,和田一夫不是那種專橫霸道的集團領導人。無論哪種性質或者成功與否的公司,都有專橫的領導人。和田一夫由於在集團威信崇高,很容易養成他一言堂的作風。和田一夫決策失誤,把集團拖入絕境,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事實。

  又有人說,和田一夫依靠幻想進行決策。這恐怕不是事實。我們撇開全域而不顧,單看某一項投資,可以發現,他的每一項投資幾乎都很周全嚴密。他一般都得進行周密的市場調查,考察該國該地區的政治經濟概況,抓住有利的時機和關係,經過多次醞釀商榷才最後擬定投資計劃。後來攤子大了,他不可能親力為之,在他的手下有一個由多種專業人才組成的參謀室,專門進行這方面的工作。

  和田一夫的「神想觀」,不是替代他的決策,而是給予他精神上的力量,給予他某種靈感。靈感成為決策,仍有一段路程,這段路程是理性的思考。

  人在精神上保持樂觀,是十分有益的;但把商業投資、業務前景看得過分樂觀,則往往是有害的。

  和田一夫沒有風險意識。

  他常說的一句話:「有風險才有利益,風險越大利益越大。」他其實應該知道,但他忽視了這一點:風險與利益並不都是成正比的,有時候會成反比,風險越大損失越大——八佰伴的現況不幸映照了這點。

  因此,我們從單項投資項目看,可能認為它比較完善,甚至完美無缺;但從全域看,和田一夫卻犯了擴展過速過度的營商大忌。

  很多人都說,和田一夫在中國內地的市場定位上,對中國的消費水平估值過高。

  現在下這個結論,可能為時過早。高定位,會使消費層過窄,短期盈利不理想。但絕大多數外資商家廠家,在中國市場都是高起點、高檔次的,他們認為這是他們的優勢。相對在華的英美日百貨公司的市場定位,八佰伴還算比較大眾化。外資商家及廠家的戰略是放在未來取勝的基點上。不少外國公司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搆,每年投入大筆的錢,卻不做一分錢生意。

  這種長期戰略,又要建立在公司的財力容許的基點上。堅持得下來,未來獲勝的可能性會較大,反之,公司會拖垮。八佰伴正是中國內地的大投資盈利回報不理想,最後拖累了日本及香港的母公司。

  和田一夫是個具有理想色彩的企業家。

  他以往的許多項改革,都是建立在理想的基礎上,而並非單純追求利潤,他甚至不惜犧牲利潤。如在早期推行不賒帳現金交易、低價銷售;在八佰伴稍具規模時,出於道義而出面拯救瀕死的花菱購物中心;花甲之年,在日本率先實行周休三日制。他如此做,都是為消費者、為地方、為員工而考慮,他由此而得罪了同行。

  1987年5月,和田一夫作為中小企業的代表,出任了日本連鎖店協會副會長,在他發表演講之後,大榮集團的中內功笑著對和田一夫說:「和田君,你滿口主義、理想、生長之家教義,真讓我們茅塞頓開呀。」中內功這句笑語,顯然表示他並不恭維。中內功是個有膽有識、精明過度的商家,他從不談什麼理想化哲學化的大道理,他在集團掛在嘴邊的是市場、銷售、佔有率、盈利額等等。他的大榮集團成為日本零售業的首席財閥,他自己也晉升為日本十大富豪之一。

  以成敗論英雄,中內功絕對是商界英雄,和田一夫卻成了失敗者。現實是這麼殘酷,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願望有時不僅不能帶來商業利益,反而造成同行間的對立,有損於事業的發展。八佰伴與銀行界關係的惡化,與同行有關;在八佰伴處於瀕亡的緊急關頭,沒有一家銀行和同行伸出援手。

  八佰伴的失敗不可悲,令人扼腕惋惜。

  八佰伴是否徹底完了呢?

  八佰伴的歷史上,曾有過一次從零開始的痛苦經歷和兩次重大危機。

  1950年熱海市大火,家庭小店八佰伴和住宅化為灰燼。和田一夫與父母一道,從零開始,重建家園。家庭事業擴大了,他還利用火災的教訓,首先在熱海市實現了現金交易和低價銷售制度。

  1972年底,和田一夫同意父親和田良平的主張,收購了本縣虧損嚴重的花菱購物中心。斥資20億日元,對當時的八佰伴來講,是一筆浩大的投資。接手經營後的花菱仍虧損嚴重,成為八佰伴沉重的包袱。和田父子的一片善意,得到的卻是懲罰性的回報!當時八佰伴集團負債總額已達80億日元,已經資不抵債,若再不消除赤字,按那時企業的兼併之風,八佰伴只有向大公司投降,歸屬他人的旗幟下。和田一夫解決危機的辦法,是低價收購倒閉的保齡球館,將其改成超級市場,以小店盈利來養大店,最後實現大店無赤字,擺脫了花菱危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